第96頁
對立大臣辯不過連楚,便拿他身份說事:「連侍郎受公主殿下看重,自是為公主說話。」
連楚聞言,輕挪視線,氣定神閒地吐出三個字來:「不然呢?」
輕飄飄的三個字,就把那大臣給堵了回去。
之後為了此事,連著幾天,朝堂上都鬧得不可開交。
身為被推舉對象的虞逸,在他們爭論不休時,正在宸越宮內睡懶覺。
而另一個被推舉對象承王,卻沒有那麼好運。
他身處風暴之中,聽著周圍的人就他的事而爭辯,他卻是一個字都不能說。
他腦袋嗡嗡響,直覺得身心疲憊,以至於他都不知道何時下了朝,也不知自己怎麼回的承王府。
見他回來,承王妃很體貼地端上親手熬製的羹湯。
承王端起羹湯才喝了兩口,就聽見承王妃問道:「王爺可是為了陛下立儲一事犯愁?」
承王端湯的手一頓,剛放鬆下來的精神再度陷入緊繃。
承王妃見他沒有否認,便又自顧自地道:「公主立下再多功勞,也只是『公主』。王爺繼承大統,才是眾望所歸。王爺大可不必為此憂心,公主那邊,陛下定會早日想明白的。」
話音將將落下,承王猛地把湯盅摔到地上。
湯盅厚實,仍沒能承受住承王發了狠一般的力道,應聲碎成幾片。
湯水四濺,落了幾滴在承王妃的手背上,雖然不怎麼燙,但她還是沒忍住驚呼出聲:「呀!」
自成親以來,承王夫婦二人一直相敬如賓,承王妃還不曾見過承王這般失控的樣子。
她驚慌地看向承王,訥訥開口:「王爺……」
承王沉著臉,雙唇抿成一條線。
他煩躁不已,倏地起身,踏過地上的一片狼藉,不發一言地向外走去。
待走至王府門口,他深呼吸了幾下。
一時間,他有些迷茫,偌大的皇城,他竟不知該去向何處。
這時,一小官從遠處匆匆而來。
見承王立在門口一動不動,他心生奇怪,但他不敢多問,只是向承王稟報,仇曄想要見他。
仇曄自進入皇城後,便被鴻臚寺安排在皇宮附近的一處館邸。
因其身份特殊,他平日裡不可隨意外出,但相對的,他的合理要求,鴻臚寺的官員都會儘量滿足他。
而見承王,便是他筵席之後的要求。
承王連著託詞拒絕了幾天,今日也不打算理會他。
但在開口的瞬間,他改變了注意,「好,本王這就去見他。」
等他到達館邸時,仇曄正閒情逸緻地調著香。
見承王來,他既不欣喜也不意外,仿佛早料到了承王會同意和他相見。
「我這香有寧神定氣之功效,承王不如坐下,靜靜心。」
不僅是承王的到來,就連承王的心情,他都拿捏得正好。
承王坐到他對座,開口問道:「太子找本王,可是有要事?」
仇曄諱莫如深地一笑,「不急。」
隨後,他自顧自地繼續調香。
承王皺緊了眉頭,看他動作,不久後,煙裊裊升起,二人對視無言。
仇曄沒有撒謊,這香的確靜心寧氣,只坐了一會兒,承王已放鬆些許。
但他的警惕未減,在安定心神後,他再次問道:「太子究竟有何事?」
「從前聽聞,承王乃大岐下一任儲君,大岐皇帝對承王寄予厚望。因此,我一直想見一見,大岐未來的君主。卻沒想到,只因立了幾件功,你們皇帝就把一個小公主納入儲君人選之中。」
這話顯然是故意在承王心口上扎了一刀。
承王眼中掠過戾氣,面色又變得不痛快,「此乃大岐內政,與太子無關。」
仇曄置若罔聞,繼續自顧自地道:「原本唾手可得的尊貴之位,被橫殺出來之人阻攔,這滋味可不好受吧?」
承王沉默。
他的確不好受。
他知道自己謹小慎微,天性敏感,沒有運籌帷幄的能力和魄力,他也一直知道,自己並不適合做皇帝。
因為有自知之明,他每日提心弔膽,愈發的敏感謹慎,深怕做錯一件事,就會讓皇帝對他失望。
相比之下,對於灑脫的虞逸,他羨慕不已。
虞逸的聰穎,在年少時已可窺見一斑。
與被給予厚望,日日被盯著念書的他不同,虞逸沒有壓力和煩惱,每日都可隨性地玩樂。
年少時的他,對於自由的虞逸很是艷羨,但他從來沒有埋怨什麼,因為他知道,他在為繼承而做準備,他的刻苦努力和犧牲終歸會有回報。
直到他十五歲那年,他發現自己錯了。
那日,他照常去往毓書閣學習,虞逸意外地出現在了那兒。
她捧著一張紙,說是想要拿給太師看看她寫的賦。
他心生好奇,十歲的虞逸能夠寫出怎樣的文章,便拿過來讀了讀。
這一讀,他大為震撼。
那時虞逸尚小,可是她字裡行間,言辭宏暢,磅礴氣勢仿若滔天巨浪,盡顯博大之志。
認真讀完後,他由衷地誇讚了虞逸一番,但接踵而來的,是發自內心的恐慌。
只這一篇賦,他就能清楚地認識到,虞逸的潛力和心境都遠超於他。
如果讓皇帝知曉這一點,會不會對他失望?皇帝又是否會做出另一個選擇?
連楚聞言,輕挪視線,氣定神閒地吐出三個字來:「不然呢?」
輕飄飄的三個字,就把那大臣給堵了回去。
之後為了此事,連著幾天,朝堂上都鬧得不可開交。
身為被推舉對象的虞逸,在他們爭論不休時,正在宸越宮內睡懶覺。
而另一個被推舉對象承王,卻沒有那麼好運。
他身處風暴之中,聽著周圍的人就他的事而爭辯,他卻是一個字都不能說。
他腦袋嗡嗡響,直覺得身心疲憊,以至於他都不知道何時下了朝,也不知自己怎麼回的承王府。
見他回來,承王妃很體貼地端上親手熬製的羹湯。
承王端起羹湯才喝了兩口,就聽見承王妃問道:「王爺可是為了陛下立儲一事犯愁?」
承王端湯的手一頓,剛放鬆下來的精神再度陷入緊繃。
承王妃見他沒有否認,便又自顧自地道:「公主立下再多功勞,也只是『公主』。王爺繼承大統,才是眾望所歸。王爺大可不必為此憂心,公主那邊,陛下定會早日想明白的。」
話音將將落下,承王猛地把湯盅摔到地上。
湯盅厚實,仍沒能承受住承王發了狠一般的力道,應聲碎成幾片。
湯水四濺,落了幾滴在承王妃的手背上,雖然不怎麼燙,但她還是沒忍住驚呼出聲:「呀!」
自成親以來,承王夫婦二人一直相敬如賓,承王妃還不曾見過承王這般失控的樣子。
她驚慌地看向承王,訥訥開口:「王爺……」
承王沉著臉,雙唇抿成一條線。
他煩躁不已,倏地起身,踏過地上的一片狼藉,不發一言地向外走去。
待走至王府門口,他深呼吸了幾下。
一時間,他有些迷茫,偌大的皇城,他竟不知該去向何處。
這時,一小官從遠處匆匆而來。
見承王立在門口一動不動,他心生奇怪,但他不敢多問,只是向承王稟報,仇曄想要見他。
仇曄自進入皇城後,便被鴻臚寺安排在皇宮附近的一處館邸。
因其身份特殊,他平日裡不可隨意外出,但相對的,他的合理要求,鴻臚寺的官員都會儘量滿足他。
而見承王,便是他筵席之後的要求。
承王連著託詞拒絕了幾天,今日也不打算理會他。
但在開口的瞬間,他改變了注意,「好,本王這就去見他。」
等他到達館邸時,仇曄正閒情逸緻地調著香。
見承王來,他既不欣喜也不意外,仿佛早料到了承王會同意和他相見。
「我這香有寧神定氣之功效,承王不如坐下,靜靜心。」
不僅是承王的到來,就連承王的心情,他都拿捏得正好。
承王坐到他對座,開口問道:「太子找本王,可是有要事?」
仇曄諱莫如深地一笑,「不急。」
隨後,他自顧自地繼續調香。
承王皺緊了眉頭,看他動作,不久後,煙裊裊升起,二人對視無言。
仇曄沒有撒謊,這香的確靜心寧氣,只坐了一會兒,承王已放鬆些許。
但他的警惕未減,在安定心神後,他再次問道:「太子究竟有何事?」
「從前聽聞,承王乃大岐下一任儲君,大岐皇帝對承王寄予厚望。因此,我一直想見一見,大岐未來的君主。卻沒想到,只因立了幾件功,你們皇帝就把一個小公主納入儲君人選之中。」
這話顯然是故意在承王心口上扎了一刀。
承王眼中掠過戾氣,面色又變得不痛快,「此乃大岐內政,與太子無關。」
仇曄置若罔聞,繼續自顧自地道:「原本唾手可得的尊貴之位,被橫殺出來之人阻攔,這滋味可不好受吧?」
承王沉默。
他的確不好受。
他知道自己謹小慎微,天性敏感,沒有運籌帷幄的能力和魄力,他也一直知道,自己並不適合做皇帝。
因為有自知之明,他每日提心弔膽,愈發的敏感謹慎,深怕做錯一件事,就會讓皇帝對他失望。
相比之下,對於灑脫的虞逸,他羨慕不已。
虞逸的聰穎,在年少時已可窺見一斑。
與被給予厚望,日日被盯著念書的他不同,虞逸沒有壓力和煩惱,每日都可隨性地玩樂。
年少時的他,對於自由的虞逸很是艷羨,但他從來沒有埋怨什麼,因為他知道,他在為繼承而做準備,他的刻苦努力和犧牲終歸會有回報。
直到他十五歲那年,他發現自己錯了。
那日,他照常去往毓書閣學習,虞逸意外地出現在了那兒。
她捧著一張紙,說是想要拿給太師看看她寫的賦。
他心生好奇,十歲的虞逸能夠寫出怎樣的文章,便拿過來讀了讀。
這一讀,他大為震撼。
那時虞逸尚小,可是她字裡行間,言辭宏暢,磅礴氣勢仿若滔天巨浪,盡顯博大之志。
認真讀完後,他由衷地誇讚了虞逸一番,但接踵而來的,是發自內心的恐慌。
只這一篇賦,他就能清楚地認識到,虞逸的潛力和心境都遠超於他。
如果讓皇帝知曉這一點,會不會對他失望?皇帝又是否會做出另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