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頁
夏姐兒覺得阿公膽子實在太小了,怪讓人瞧不起的,搖搖頭,便掏出一封信放在牛哥兒手上道:「牛哥哥,你的袖箭做得不錯,一個姓工的老頭兒讓你過去找他來著。」
大家湊過去一看,是工部,頓時絕倒——這瘟豬兒玩命真的有一手!
王牛問她:「老頭子怎麼說的?」
「還能怎麼說,他想揍我,我是把他打了一頓才有的。」
李氏心都不跳了,臉色鐵青。
「他想要箭,這是我的!」夏姐兒趕緊解釋:他吹鬍子瞪眼就要揍我,我當然得還回去了。」
但是她也沒貪多,就是拔了他幾根鬍子而已,大姐說拔毛疼嘛!
張阿公捂住了半邊耳朵,彈起來琢磨著怎麼寫認罪書了。
眾人——這瘟豬兒太不像話了!幾品的官兒你就敢上手拔人鬍子?!
李氏深呼吸好幾口氣,想著今兒少不得動用家法,就聽外頭吹吹打打地來了人,手上拿著銅鼓,還戴著紅花,見著顧慈就道喜:「恭喜恭喜!」
從外頭人擠人的張大郎也回來了,笑道:「慈姑是第一個。」
張阿公想著這煨灶貓兒身子骨才好起來,能巴著個尾巴就不錯。
卻聽那頭報喜的說:「錯了錯了,不是倒數第一是正數第一!」
張阿公看一眼煨灶貓,轉頭問張知魚:「正數第一是?」
張知魚眨眼:「案首,顧爹爹中的也是這個。」
張阿公腿立刻就軟下來,只他如今是個見過世面的老頭兒,再不肯丟人顯眼,氣喘如牛,道:「你欠我銀子我不要了。」又看張知魚:「沒眼色的小猢猻,還不給人封紅!」
阮氏帶些兒子,臉上終於露出了一個喜色,帶著他在顧教諭墳前上了個香。
顧慈跪著道:「爹,我一直記得你的話,以後我和娘會好好活的,我想著咱們家不姓顧,打算以後孩子都跟著張姓,把顧還給顧家,你如果同意就告訴我好不好?」
張知魚也跪在跟前給顧玄玉燒紙,無風的天這些菸灰竟然真的筆直朝上飛去。
顧慈看著她笑:「我爹同意了。」
張知魚道:「我小時候看故事,總聽到好人死了就會變城隍,顧爹爹是有大功德的人,說不定已經成了地仙,從此真的千千萬萬年了。」
阮珍抱著兩個孩子笑:「都多大了還在說胡話。」
但給這麼一打岔,母子兩個心情果真好了起來。
中了舉就能當官兒了,家裡都開始盤算著怎麼給顧慈走後門,去哪裡當官兒,其實大家覺得要是就留在南水縣就很不錯。
顧慈笑:「南水縣這樣的地方,就是狀元沒有關係恐怕也來不得,我一個舉子如何能呢?」
他估計多半是些邊陲小地。
張大郎不樂意女兒去那麼遠的地方,張知魚笑:「爹你胡說什麼呢,阿公阿婆都要跟著我一起走的,我是咱們家的領頭羊,他們自然得跟著我了。」
張大郎看著理所當然的女兒和面無表情的妻子,抖著聲問:「那我呢?」
張知魚笑:「爹,我們有空會回來看你的。」
張大郎傷心了,夏姐兒鼓勵他:「爹也能成先天之境,不就可以到處跑了,大器晚成,爹肯定能行!」
張大郎實在不想跟女兒分開,只得咬牙點頭:「再給我三年,一定把這坎兒給踏平了!」
眾人立即鼓掌。
這頭顧慈不想再考的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大家正是憐愛他的時候,他不想繼續考試,想先外放做官兒,有的是人為他奔走。
只是皇帝其實不大樂意:「這麼艱難給他爹申冤,廢了多少人力,他就想做個舉人就完事?瞎胡鬧!」
汪若海就把顧慈的卷子遞給他,皇帝一看就知道為什麼魏知府同意讓他去外頭做官兒了,實在是大伙兒怕他再留在大城,遲早給人殺了。
概因顧慈的策論,寫的就是拐賣法,他在裡頭大肆批評法度,這是要動人錢財的事,朝廷里有的是人不願意,誰知道自家的人來源清不清楚?
而且他們還有大量的隱戶,不就是從這上頭來的麼。
但顧慈和顧教諭一門將案首,這案子如今街上都還有無數人說嘴,有的是眼睛盯著顧慈。
這卷子一傳過去就鬧哄哄的,皇帝早就有心想做這件事,只是大半輩子過去,也沒找到機會來,此時他想要立皇太女,這份雄心壯志就想留給女兒。
張知魚想著最大的官兒終會還是皇帝老子,怕他不肯,想了又想,就將大青葉做成的藥、大蒜做成的藥和改動律法的摺子又通過魏知府送向了神京。
現在皇帝已經不怎麼管事了,國事都是長平在管,太子一天比一天「病重」,實在是有心無力。
長平打開膏兒聞了一下,很快就按著方法塗在了軍中得了破傷風的兵身上。
慢慢的這些性命垂危的無名小卒就不發熱了,過了三五天,他們的傷口已經變得十分平整。
每一年大周都要死很多兵,他們不是死於戰場,大多數都是因為破傷風就一命嗚呼。
這樣的藥已經堪稱神藥,張知魚送的還是兩種,一種是產量較高的大蒜素,一種是少量的大青葉。
兩種藥都對外傷有奇效,如果能夠大量製造,天下不知道又要活多少人。
皇帝久久無言,太醫院甚至慶幸這個人只想留在民間。
大家湊過去一看,是工部,頓時絕倒——這瘟豬兒玩命真的有一手!
王牛問她:「老頭子怎麼說的?」
「還能怎麼說,他想揍我,我是把他打了一頓才有的。」
李氏心都不跳了,臉色鐵青。
「他想要箭,這是我的!」夏姐兒趕緊解釋:他吹鬍子瞪眼就要揍我,我當然得還回去了。」
但是她也沒貪多,就是拔了他幾根鬍子而已,大姐說拔毛疼嘛!
張阿公捂住了半邊耳朵,彈起來琢磨著怎麼寫認罪書了。
眾人——這瘟豬兒太不像話了!幾品的官兒你就敢上手拔人鬍子?!
李氏深呼吸好幾口氣,想著今兒少不得動用家法,就聽外頭吹吹打打地來了人,手上拿著銅鼓,還戴著紅花,見著顧慈就道喜:「恭喜恭喜!」
從外頭人擠人的張大郎也回來了,笑道:「慈姑是第一個。」
張阿公想著這煨灶貓兒身子骨才好起來,能巴著個尾巴就不錯。
卻聽那頭報喜的說:「錯了錯了,不是倒數第一是正數第一!」
張阿公看一眼煨灶貓,轉頭問張知魚:「正數第一是?」
張知魚眨眼:「案首,顧爹爹中的也是這個。」
張阿公腿立刻就軟下來,只他如今是個見過世面的老頭兒,再不肯丟人顯眼,氣喘如牛,道:「你欠我銀子我不要了。」又看張知魚:「沒眼色的小猢猻,還不給人封紅!」
阮氏帶些兒子,臉上終於露出了一個喜色,帶著他在顧教諭墳前上了個香。
顧慈跪著道:「爹,我一直記得你的話,以後我和娘會好好活的,我想著咱們家不姓顧,打算以後孩子都跟著張姓,把顧還給顧家,你如果同意就告訴我好不好?」
張知魚也跪在跟前給顧玄玉燒紙,無風的天這些菸灰竟然真的筆直朝上飛去。
顧慈看著她笑:「我爹同意了。」
張知魚道:「我小時候看故事,總聽到好人死了就會變城隍,顧爹爹是有大功德的人,說不定已經成了地仙,從此真的千千萬萬年了。」
阮珍抱著兩個孩子笑:「都多大了還在說胡話。」
但給這麼一打岔,母子兩個心情果真好了起來。
中了舉就能當官兒了,家裡都開始盤算著怎麼給顧慈走後門,去哪裡當官兒,其實大家覺得要是就留在南水縣就很不錯。
顧慈笑:「南水縣這樣的地方,就是狀元沒有關係恐怕也來不得,我一個舉子如何能呢?」
他估計多半是些邊陲小地。
張大郎不樂意女兒去那麼遠的地方,張知魚笑:「爹你胡說什麼呢,阿公阿婆都要跟著我一起走的,我是咱們家的領頭羊,他們自然得跟著我了。」
張大郎看著理所當然的女兒和面無表情的妻子,抖著聲問:「那我呢?」
張知魚笑:「爹,我們有空會回來看你的。」
張大郎傷心了,夏姐兒鼓勵他:「爹也能成先天之境,不就可以到處跑了,大器晚成,爹肯定能行!」
張大郎實在不想跟女兒分開,只得咬牙點頭:「再給我三年,一定把這坎兒給踏平了!」
眾人立即鼓掌。
這頭顧慈不想再考的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大家正是憐愛他的時候,他不想繼續考試,想先外放做官兒,有的是人為他奔走。
只是皇帝其實不大樂意:「這麼艱難給他爹申冤,廢了多少人力,他就想做個舉人就完事?瞎胡鬧!」
汪若海就把顧慈的卷子遞給他,皇帝一看就知道為什麼魏知府同意讓他去外頭做官兒了,實在是大伙兒怕他再留在大城,遲早給人殺了。
概因顧慈的策論,寫的就是拐賣法,他在裡頭大肆批評法度,這是要動人錢財的事,朝廷里有的是人不願意,誰知道自家的人來源清不清楚?
而且他們還有大量的隱戶,不就是從這上頭來的麼。
但顧慈和顧教諭一門將案首,這案子如今街上都還有無數人說嘴,有的是眼睛盯著顧慈。
這卷子一傳過去就鬧哄哄的,皇帝早就有心想做這件事,只是大半輩子過去,也沒找到機會來,此時他想要立皇太女,這份雄心壯志就想留給女兒。
張知魚想著最大的官兒終會還是皇帝老子,怕他不肯,想了又想,就將大青葉做成的藥、大蒜做成的藥和改動律法的摺子又通過魏知府送向了神京。
現在皇帝已經不怎麼管事了,國事都是長平在管,太子一天比一天「病重」,實在是有心無力。
長平打開膏兒聞了一下,很快就按著方法塗在了軍中得了破傷風的兵身上。
慢慢的這些性命垂危的無名小卒就不發熱了,過了三五天,他們的傷口已經變得十分平整。
每一年大周都要死很多兵,他們不是死於戰場,大多數都是因為破傷風就一命嗚呼。
這樣的藥已經堪稱神藥,張知魚送的還是兩種,一種是產量較高的大蒜素,一種是少量的大青葉。
兩種藥都對外傷有奇效,如果能夠大量製造,天下不知道又要活多少人。
皇帝久久無言,太醫院甚至慶幸這個人只想留在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