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從小就可愛,五官長開了又好看到犯規。」
「秦姝身材比例真好,大家都穿著差不多的羽絨服,就她顯得高挑。」
「女單最高不是說說玩兒的。」
……
「Welcome……Olympic 插mpion……China,Shu Qin」
秦姝笑了笑,一下子蹦上了領獎台。
她彈跳能力是真厲害,膝蓋幾乎沒有彎曲,腳底剛觸及台面,就站得穩穩噹噹的。
只要秦姝不動,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嫻靜大美女。
她去年又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增肌,身體依然沒有體脂率很低時那種突兀恐怖的感覺,而是一種很和諧的美。
就連瑪麗娜莎都說想研究研究秦姝,看她是怎麼憑著這樣的身板跳出四周的。
小瑞絲琳、葉列娜依次上台。
秦姝低下腦袋,讓頒獎官員將金牌掛在她脖頸上。
平昌的奧運金牌非常大,像一隻圓圓的薄餅,上面有奧運五環的標誌。
一向淡定的秦姝忽然眼睛濕潤,抽了一下鼻子,等鏡頭切近,她馬上換成笑臉,舉著和她巴掌差不多大小的金牌,歪頭說了兩句話。
由於沒有話筒,沒人能聽到她在說什麼。
「誰會讀唇語?」台下有幾個觀眾坐不住了。
接下來的環節是升國旗,奏國歌。
慷慨激昂的曲子響起,鮮艷的紅色旗幟迎風展開。
隨著那面旗幟的升起,秦姝嘴唇開合。
「能不能給她個麥克風?我還沒聽過秦姝唱歌。」
剛剛那個想讀唇語的觀眾又提要求。
結果被旁邊的朋友狠狠戳了一下:「就你事兒多,這是奧運賽場!要什麼自行車?」
站在台下的刀喆看著這一幕,忍不住用袖子蹭眼角:「秦姝終於讓我們的國歌響在奧運賽場,國內女單能走到這一步太不容易了。」
迪莉婭抽出一張紙巾遞過去:「多大年紀的人了啊,哭一次發泄發泄情緒就算了,次次哭像話嗎?」
「……」刀喆噎了一下。
秦姝看著國旗的表情專注而深情,直到它升到頂點。
歌聲完畢,葉列娜、小瑞絲琳在禮儀小姐的示意下,一起站上了秦姝的領獎台,三個人互相抱著肩膀,露出燦爛的笑容,讓世界各地的媒體朋友朋友記錄下這美好的一刻。
然後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採訪。
自從秦姝那次很生氣地懟了不要臉的記者後,就再也沒人問她一些無聊的問題。
而且現在也沒必要問了,這可是冬奧冠軍,誰能與之爭鋒啊,再作妖真是沒眼力勁。
刀喆和秦姝並排站在一起,接受大家的採訪。
這位快要退休的教練還沒止住眼淚呢,哭就哭吧,他還哭相特喜感,五官擰巴在一起,皺成了七八十歲的小老頭,他哭著哭著,把大家都逗樂了。
秦姝也沒忍住笑。
秦振宏抽空跑過來給女兒一個擁抱,結果被大家團團圍住,問他家族是不是出過花滑運動員,問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將女兒培養到如此地步的。
老父親哪裡見過這種陣仗,連續往秦姝哪裡發射了幾個眼神信號尋求幫助,秦姝樂得直不起腰。
「您剛才領獎的時候,為什麼看起來比在賽場時還要緊張?」有個本國記者問秦姝。
秦姝收起笑容,想了一會兒回答道:「是的,因為比賽之前一心只想著怎麼樣滑好節目,我幾乎是把所有事情拋之腦後了。」
那記者接下來問了一個大家都想知道的問題:「秦姝,您會參加下一屆冬奧嗎?在我們國家舉辦的冬奧。」
秦姝沒有猶豫:「還會。」
兩個字,堅定無比,昭示著她的勃勃雄心。
彼時的記者只是隨便一問。
她沒有預料到的是,四年之後,秦姝不僅再次來到冬奧賽場,還成了第一位蟬聯冬奧冠軍的花滑女單,甚至到米蘭,她拿到了冬奧三連冠。
其他獎項更不必多說,什麼「大獎賽四連冠,世錦賽三連冠,全滿貫,超級全滿貫」,花滑所有的名頭,幾乎都被秦姝摘了個遍。
米蘭之時,花滑規則已經發生了千變萬化,賽場上也只剩了一位老對手,小瑞絲琳。
秦姝被問到為什麼能堅持那麼久時,她想到一睜眼看到的書立,試卷,字典,想到校園裡飄香的桂花。
想到那一年堅定不移的選擇。
她說:「是十三歲的我,給了我勇氣,是十三歲的我,告訴我未來有無限可能。」
作者有話說:
87、番外一
22年的冬奧, 華國花滑團體賽斬獲一枚銅牌,不僅如此,琴修鶴在男單賽場上不負眾望獲得冠軍, 全國上下雖然對這一刻已有準備,但這一刻真正來臨的時候,那種激動依然久久不能平復,各大媒體,電視台紛紛報導, 一時之間, 冬奧熱度甚至有超過夏奧的趨勢。
雙人滑也抱了個銀牌回來,杜達古拉與蔣韓楊的興奮不言而喻, 倆人在領獎台上相擁哭泣。
網上有個自封的技術博主,分析完兩個運動員的技術動作, 又分析二人的情感問題,說他們氣場和過年之前比起來,有種微妙的變動,肯定是談了。
譚嘉、李瀚在去年的四大洲衝到前三,那是華國冰舞史最好的成績, 不過這份成績在大神雲集的冬奧並沒有延續,冰舞隊伍也多了很多後備力量, 而且冰舞運動員的續航能力是最強的,譚家李瀚再來個四年也沒問題。
「秦姝身材比例真好,大家都穿著差不多的羽絨服,就她顯得高挑。」
「女單最高不是說說玩兒的。」
……
「Welcome……Olympic 插mpion……China,Shu Qin」
秦姝笑了笑,一下子蹦上了領獎台。
她彈跳能力是真厲害,膝蓋幾乎沒有彎曲,腳底剛觸及台面,就站得穩穩噹噹的。
只要秦姝不動,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嫻靜大美女。
她去年又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增肌,身體依然沒有體脂率很低時那種突兀恐怖的感覺,而是一種很和諧的美。
就連瑪麗娜莎都說想研究研究秦姝,看她是怎麼憑著這樣的身板跳出四周的。
小瑞絲琳、葉列娜依次上台。
秦姝低下腦袋,讓頒獎官員將金牌掛在她脖頸上。
平昌的奧運金牌非常大,像一隻圓圓的薄餅,上面有奧運五環的標誌。
一向淡定的秦姝忽然眼睛濕潤,抽了一下鼻子,等鏡頭切近,她馬上換成笑臉,舉著和她巴掌差不多大小的金牌,歪頭說了兩句話。
由於沒有話筒,沒人能聽到她在說什麼。
「誰會讀唇語?」台下有幾個觀眾坐不住了。
接下來的環節是升國旗,奏國歌。
慷慨激昂的曲子響起,鮮艷的紅色旗幟迎風展開。
隨著那面旗幟的升起,秦姝嘴唇開合。
「能不能給她個麥克風?我還沒聽過秦姝唱歌。」
剛剛那個想讀唇語的觀眾又提要求。
結果被旁邊的朋友狠狠戳了一下:「就你事兒多,這是奧運賽場!要什麼自行車?」
站在台下的刀喆看著這一幕,忍不住用袖子蹭眼角:「秦姝終於讓我們的國歌響在奧運賽場,國內女單能走到這一步太不容易了。」
迪莉婭抽出一張紙巾遞過去:「多大年紀的人了啊,哭一次發泄發泄情緒就算了,次次哭像話嗎?」
「……」刀喆噎了一下。
秦姝看著國旗的表情專注而深情,直到它升到頂點。
歌聲完畢,葉列娜、小瑞絲琳在禮儀小姐的示意下,一起站上了秦姝的領獎台,三個人互相抱著肩膀,露出燦爛的笑容,讓世界各地的媒體朋友朋友記錄下這美好的一刻。
然後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採訪。
自從秦姝那次很生氣地懟了不要臉的記者後,就再也沒人問她一些無聊的問題。
而且現在也沒必要問了,這可是冬奧冠軍,誰能與之爭鋒啊,再作妖真是沒眼力勁。
刀喆和秦姝並排站在一起,接受大家的採訪。
這位快要退休的教練還沒止住眼淚呢,哭就哭吧,他還哭相特喜感,五官擰巴在一起,皺成了七八十歲的小老頭,他哭著哭著,把大家都逗樂了。
秦姝也沒忍住笑。
秦振宏抽空跑過來給女兒一個擁抱,結果被大家團團圍住,問他家族是不是出過花滑運動員,問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將女兒培養到如此地步的。
老父親哪裡見過這種陣仗,連續往秦姝哪裡發射了幾個眼神信號尋求幫助,秦姝樂得直不起腰。
「您剛才領獎的時候,為什麼看起來比在賽場時還要緊張?」有個本國記者問秦姝。
秦姝收起笑容,想了一會兒回答道:「是的,因為比賽之前一心只想著怎麼樣滑好節目,我幾乎是把所有事情拋之腦後了。」
那記者接下來問了一個大家都想知道的問題:「秦姝,您會參加下一屆冬奧嗎?在我們國家舉辦的冬奧。」
秦姝沒有猶豫:「還會。」
兩個字,堅定無比,昭示著她的勃勃雄心。
彼時的記者只是隨便一問。
她沒有預料到的是,四年之後,秦姝不僅再次來到冬奧賽場,還成了第一位蟬聯冬奧冠軍的花滑女單,甚至到米蘭,她拿到了冬奧三連冠。
其他獎項更不必多說,什麼「大獎賽四連冠,世錦賽三連冠,全滿貫,超級全滿貫」,花滑所有的名頭,幾乎都被秦姝摘了個遍。
米蘭之時,花滑規則已經發生了千變萬化,賽場上也只剩了一位老對手,小瑞絲琳。
秦姝被問到為什麼能堅持那麼久時,她想到一睜眼看到的書立,試卷,字典,想到校園裡飄香的桂花。
想到那一年堅定不移的選擇。
她說:「是十三歲的我,給了我勇氣,是十三歲的我,告訴我未來有無限可能。」
作者有話說:
87、番外一
22年的冬奧, 華國花滑團體賽斬獲一枚銅牌,不僅如此,琴修鶴在男單賽場上不負眾望獲得冠軍, 全國上下雖然對這一刻已有準備,但這一刻真正來臨的時候,那種激動依然久久不能平復,各大媒體,電視台紛紛報導, 一時之間, 冬奧熱度甚至有超過夏奧的趨勢。
雙人滑也抱了個銀牌回來,杜達古拉與蔣韓楊的興奮不言而喻, 倆人在領獎台上相擁哭泣。
網上有個自封的技術博主,分析完兩個運動員的技術動作, 又分析二人的情感問題,說他們氣場和過年之前比起來,有種微妙的變動,肯定是談了。
譚嘉、李瀚在去年的四大洲衝到前三,那是華國冰舞史最好的成績, 不過這份成績在大神雲集的冬奧並沒有延續,冰舞隊伍也多了很多後備力量, 而且冰舞運動員的續航能力是最強的,譚家李瀚再來個四年也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