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得沒有調弄她兩句,安分地摟過她來,大手伸過她腰間護住肚子,果真是安分睡下了……

  第106章

  陽春三月, 天氣和暖, 莊上的百姓們個個無比精心地侍弄著田裡的旱稻和水稻。

  要說歷來的皇莊, 裡面住著的都是些什麼人, 耕種莊上幾百上千畝田地的又是哪些人, 其實基本還是屬於皇家的人——說難聽點就是皇家的下人奴僕,像是宮中犯了錯遭貶的宮女太監,或者是戰俘,又或是受連坐的犯事官員的族人, 裡面的人大多都是被發配到此的。就連皇莊管事, 多半也只是被發配到此的人裡面相較位高的人, 但同樣也是失意之人。

  但是,大炎朝如今的皇莊,有的是炎軍為民伸冤除害抄家抄來的,也有的是地主豪紳逃避戰亂時拋棄了的, 總之都是無主之地, 被夏簡戟撿了便宜, 莊子之中好些的就被劃作了皇莊, 差些的、沒有像樣莊園的, 就暫時被記作了朝廷‘公田’——留待以後或賞賜功臣或分給百姓。

  夏簡戟給姜穠的長安城北郊的這處皇莊, 也是由無主之地一躍而成皇莊的。

  因為大炎朝廷一直奉行‘仁治’,除非必要, 否則輕易不會問罪於人,受牽連被貶的犯事者族人自然也不多,尚且不夠充實皇莊的。因此, 在姜穠的這個皇莊裡,常住的人很少,就是農部的一個主事和莊上負責雜事的兩個小頭頭兒,耕種田地的不是皇家奴僕,而是自由之身的尋常百姓,平日裡都住在自個兒家裡。

  因此,莊上這些百姓比皇家奴僕活得稍微要自由膽大一些,比如在勞作時,也能像普通民間農人一樣,邊勞作邊侃天談地。

  他們可是聽說了!

  “……光是種的旱稻,都有來自不同地方四五個品種,何況還種了來自江南的兩三種水稻,更甚至還有從更南方弄來的占城稻,這麼多旱稻品種一起種,最後取‘百家之長’培育出來的旱稻,是不是得高產啊?那又得有多高產啊!”

  “想想我們大炎農人現正在種的高產麥子!曾經均攤後每畝能產個三百來斤的麥子,如今每畝竟然能有七八百斤!那想來旱稻良種育成後,定然也會高產的!”

  “說起這個,你們聽說了嗎?有來自燕國還是越國還是其他什麼地方的商人,在暗自向農人高價預訂尚未收割的今夏新麥!聽說有好些人家都準備賣了呢,你們說這其中的生意有沒有的做……”

  “蠢不蠢!那些錢而已,又是有多高?!我是覺得將糧食‘借貸’給王上和王后他們,日後用來抵銷賦役,要更加划算!用得著去賺那兩個錢?更別說你還想去做二道販子,去農人那裡收來麥子,然後賣給商人賺這其中的差價了,其中辛苦不說,主要是能有幾個錢?”

  這個農人顯然是知道些了不起的內幕消息的,說罷,又神神秘秘道:

  “你們想一想……如今已經有高產麥子了,那距離培育出高產旱稻還會遠嗎?反正我是堅信,王后定然能培育出高產旱稻的!

  屆時,糧食定然會年年都有大豐收,不僅我們這些百姓的日子會逐漸富起來,朝廷也一樣會富起來。朝廷富了,也就不會想著從我們這裡百般搜刮那一點賦役銀,去充實國庫了!

  你們說,朝廷不緊缺銀糧、不那麼在意銀糧了,那我們‘借貸’給朝廷的糧食,是不是說不定會能夠抵銷更多年月的賦役?”

  這個農人顯然受了人指點的,他分析得很清楚也很有道理!

  農人之中也不乏腦子靈活,一點就透的,“這麼說來,我們的糧食在當下更加值錢,因為現在朝廷還急需糧食。我們不把糧食賣給其他國的商人,去賺眼前的這兩個小錢,把糧食‘借貸’給朝廷的話,才會很划算!”

  “就是你說的這個理了!”

  在眾人都覺得賣糧給商人

  這事不划算之後,又有另一個農人加入進來,將談話轉移到了另一個角度,道:

  “我也不是炫耀或怎樣,但你們都知道的,我家族中的七叔是考取了童生功名的,因為能讀會寫還能做事,這才承蒙王后提拔做了這皇莊中的其中一個小管事……”

  “知道知道,楊管事能為皇后做事,成為皇莊的管事,著實是個能幹人!”

  “是啊是啊,楊管事是個能耐人!”……

  不等這楊姓農人把話說完,眾人就紛紛誇讚羨慕道。

  楊姓農人謙虛地擺擺手,然後也沒多說,就嚴肅了神情,接著像是在傳遞著什麼重大敵情般:“他國商人高價預訂夏收新麥這事,我也早就聽說過了,只是這其中的內情,怕是沒那麼簡單啊……”

  “內情?什麼內情?難不成這之中還有不得了的內情?”

  “你是聽楊管事說的?是了,每回王后到莊上來巡視,楊管事也會在陪同之列,知道一些我們無從知曉的內情也不奇怪。不過,究竟是什麼內情?”……

  見楊姓農人話中有話地賣關子,眾人連忙追問。

  楊姓農人:“你們想想,我們以前養活整整齊齊的一家人那多難啊?可現在大炎有畝產七八百斤的高產麥子,如今以及日後是不是就簡單多了?而且,朝廷養活的兵士也會更多、更強,這樣一來其他國家輕易不敢進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