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臨清筠自然而然地牽著江殊瀾的手往回走,聲音里已經沒了那些陰沉森然的意味,溫柔道:
「聽說夫人要去看我,實在等不住,便想沿著這條路來接你。」
江殊瀾並不意外臨清筠會知道自己的動向,她只是問:「另一名宮女也會被……」
「不會的。」臨清筠知道她想問什麼,溫聲說。
即便覺得那兩人都死了也沒什麼,但臨清筠願意維護江殊瀾這份心軟和善良。
江殊瀾這才放心了些。
江殊瀾察覺臨清筠變得與面對墨玄嶠和范明真他們時不一樣了。聽見臨清筠的聲音響起時,她以為臨清筠會把兩人都處死。
這些改變循序漸進地發生,總有一日臨清筠會與臨府唯一活下來的自己和解,她不會旁加干涉。
江殊瀾轉而問:「奏摺批閱完了嗎?」
臨清筠微微頷首,「早點處理完,才能早點回來陪夫人。」
江殊瀾失笑道:「你要多把心思放在政事上,怎麼能總想著回來陪夫人?」
之前日日都待在一起,江殊瀾已經習以為常,如今不得不暫時離開時,她才發現似乎即便只是與她短暫分離,臨清筠也會覺得難以忍受。
江殊瀾知道今日肯定有很多事需要他處理,但臨清筠還是抽空回了延靈閣好幾趟,就為了陪她待一會兒。
或者應說是他想讓她陪,會更準確。
臨清筠忽然頓住腳步,側首望著她,問:「我們還未成婚,夫人便開始嫌我了嗎?」
江殊瀾哭笑不得道:「自然沒有。」
「那我想見你的時候,不能回來嗎?」
見他微垂著眼眸,長睫半斂,江殊瀾故意問道:「陛下這是在撒嬌嗎?」
聞言,臨清筠故意將尾音拖長,緩緩道:「夫人覺得呢?」
有什麼輕輕慢慢地撓了撓江殊瀾心尖上最柔軟的地方,她自然只能順著他說:
「你隨時都可以來我身邊,只要你想。」
臨清筠用仍牽著她的那隻手輕輕摩挲她纖柔的指尖,含笑道:
「那我想讓你不用與別人一樣的詞來稱呼我,也可以嗎?「
江殊瀾頓了頓,很快意識到他是在說方才她用了「陛下」這兩個字。
「我覺得『夫君』便很好,」臨清筠補充道,「『相公』也可以。」
臨清筠永遠不會在她面前自稱「朕」,也不願聽江殊瀾大婚之後在他面前自稱「臣妾」。
他不許他們之間的距離變得遠,一絲一毫都不可以。
江殊瀾認真地與他對視了須臾,才笑著說:「好,聽夫君的。」
她故意把重音放在了那兩個他想聽的字上。
翌日清晨。
江殊瀾和臨清筠一起去了延樂宮,祭拜供奉在正殿中的她父皇和母后的神牌。
在大婚之前,江殊瀾想讓父皇與母后知道,她和身旁的臨清筠是彼此終生認定的愛人,他們可以放心。
臨清筠牽著她的手在延樂宮中站了很久。他什麼話都沒說,但江殊瀾卻覺得父皇與母后和她一樣,能讀懂他的心思。
*
與新帝即將登基的消息一同公布的,便是幾日後的立後大典會與登基大典一同舉行的事。民間的種種猜測也終於有了定論。
幾乎是這兩個消息傳開的同時,京都城中的很多店鋪都開始做同一件事——給全城的人送自己店裡的東西。
這些店要麼是臨清筠之前的私產,要麼臨清筠和江殊瀾曾直接或間接幫助過這些店的老闆。
其中最先停下生意不收銀錢的便是清瀾閣。
一直到帝後大婚那日,任何人都可以每天去清瀾閣取一份喜餅,其中包含江殊瀾愛吃的糕點和各式喜糖。
大啟不避公主姓名,只避皇帝的尊號,但清瀾閣不僅明晃晃地把帝後的名字都囊括其中,如今還如此大手筆,京都百姓也都隱約能猜出這家糕點店背後的老闆身份應十分不一般。
而京都好幾家布匹店、客棧、茶樓、書局等也都相應送出了很多有好意頭的東西。那些受過恩的寒門書生也寫了不少詩句以恭祝帝後琴瑟和鳴。
紀懷光還未走完長街,雙手便已滿滿當當的,全是那些店主動送給過路人的東西,且都用紅紙細緻地包著。老闆都喜笑顏開地在門口,唯恐有送漏了的。
「陛下果然把大婚一事看得很重。」他對身旁的父親說。
消息放出來後這些店便同時開始動作,無論這筆錢是誰花的,都肯定有人提前計劃過。
所以此時討論立後一事的人反而要比討論登基大典的人多。
就好像在陛下看來,比起登基一事,他更想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即將與深愛的那個人成婚。
紀相瞥了他一眼,「那你何時成婚?」
紀懷光被問得一噎,連忙岔開話頭:「帝後大婚的獻禮您選好了嗎?」
紀相收回目光,沉吟道:「紀府的禮不用你操心。」
言外之意是他只需要準備好他自己那份便好。
紀懷光與陛下之間的身份不一樣了,但以往的交情還在,還是得單獨再備一份禮才適合。
紀懷光也有些發愁。
他與陛下的關係發生了變化,送的禮自然也不能如往常一樣隨意。但紀懷光常年在軍營里舞刀弄槍,最熟悉的便是兵器,要送一份處處都恰當妥帖的禮實在是有些難為他。www.919y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