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
凌晨四點。
燕綏清理完傷口,倚著堆放在牆角的木箱小憩。
燕戩給她拿了條毯子,拍了拍自己的膝蓋,示意她靠過來,將就一晚。
嗡鳴的耳鳴聲中,持續了整晚的槍彈聲微弱得幾乎聽不見,她閉上眼,在即將到來的黎明里,漸漸睡去。
——
第二天上午七點。
燕綏從中化公司駐利比亞項目的總經理那得知了一個噩耗——距離中化公司班加西項目三公里外的軍營受到遊行民眾的衝擊,軍營被攻陷,武器庫失守,武器彈藥哄搶一空。
班加西最大的監獄癱瘓,大量重刑犯逃獄。
一切都如燕綏所預料的那樣,利比亞的政局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惡化。
——
上午八點。
燕綏組織燕氏海建所有工人向中化公司廠房轉移。
上午十點。
燕氏海建所有工人,包括可攜帶物資,全部轉移完畢。
上午十一點。
燕綏試圖聯絡利比亞鄰國突尼西亞的航空公司,班加西整個範圍內的網絡與通訊癱瘓,徹底與利比亞境外失聯。
如果說凌晨的襲擊還是借著夜色掩護的示威,自黎明以後,暴亂分子以及極端民眾已經徹底釋放天性,對班加西的中資企業燒搶奪掠。
燕綏帶領燕氏海建工人撤離後沒多久,就傳來凌晨還被他們當成庇護所的燕氏海建已被狂亂分子占領。
——
通訊失聯,燕綏無法得知港口情況,自然也不能安排工人撤離。
燕氏海建的工人與中化公司的工人加在一起,人數足有一千之多,並不是拉幾車就能全部撤離的。
她需要在撤離行動的原計劃上重新籌劃。
班加西的機場基本上不用指望了,辛芽還沒跟第一批燕氏海建職工一起撤離時,包機事宜是她全權負責的。
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到一架飛機,如今時局越發緊張,包機不可行。更別說暴亂開始後,機場堵滿了各國試圖離開利比亞的人員。
班加西機場在這種情況下,安保鬆懈,危機四伏,燕綏並不覺得機場適合他們撤離。
當然,如果祖國安排了空軍,送來了自己國家的飛機,這另當別論。
既然無法在第一時間立刻撤離,那就需要對廠房進行加固,一旦運氣不好,和暴亂分子正面遭遇,起碼還能抵抗一會爭取生機。
“我過來的時候看到你們廠房外面停了幾輛挖掘機,先在圍牆外面用挖掘機挖一圈壕溝,再加固圍牆。”燕綏指了指廠房三公里外監獄的方向:“大量重刑犯逃逸,而且有槍,這些暴徒本就漠視法律。現在的利比亞,很快就會變成無政府狀態,再沒有什麼可以約束他們。”
“不止圍牆要加固,廠房入口和地下應急避難室也同樣要重視。再統計一下應急食品和醫療用品的數量,讓我心裡有個數。”
燕綏指尖點了點眉心,思考了片刻又補充了一句:“所有人都準備個防身武器,鋼管,啤酒瓶,哪怕水果刀也行。在場領導負責好自己的小組,非常時期,還希望大家能夠團結起來,不要有個人主義,也不要莽撞衝動。班加西整座城市都陷入了瘋狂的暴亂中,我們等待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和軍方過來,再一起平安撤離。”
話是這麼說,但燕綏不是坐以待斃的性格。
她抓了翻譯,以及廠房裡利比亞的當地人,重新策劃撤離路線。
——
晚上八點。
利比亞槍聲越來越密集的時候,燕綏又得知了一個噩耗——利比亞現任領導班子倒台。
這意味著,利比亞這個國家已經進入了無政府狀態。
燕綏還沒來得及消化掉這個消息,靠近廠房正門的那扇大玻璃忽然被子彈擊碎,一大片玻璃如冰山上斷裂的冰棱,鋒間帶著冷光,粉碎一般撲簌著下落。
百米之外的壕溝前,暴亂分子立在車上,正持槍掃射廠房的玻璃。
槍聲和玻璃碎裂的刺激下,本就鬱郁沉沉的廠房內驚叫聲一片。
燕綏幾乎是立刻從木箱上彈起,用力把慌亂著試圖逃離的所有人重新摁回原處,她揚高聲音,大聲呵止:“就地隱蔽!就地隱蔽!躲開流彈!”
同一時間,貼身藏在外套內口袋的手機震動。
燕綏拿出手機,來電顯示都沒細看,劃下通話鍵。
“你好,我是駐利比亞大使館的工作人員,荀莉。我和中國海軍陸戰隊的同志已經抵達中化公司的廠房門口,你現在能告訴我廠房內的情況嗎。”
燕綏定了定神,很快回答:“廠房內除了燕氏海建以外還有中化公司的工人,包括外籍工人在內共一千三百二十一名。沒武器,除了廠房正門有暴徒持槍行兇以外,所有人,安全。”
電話那端的電流聲輕微的浮動了一下,似有小聲交談的動靜。
燕綏這時才發現,廠房外的槍聲已經停止了。
安靜數秒後,電話那端的聲音重新響起:“廠房正門的暴徒已經被擊斃,我們一路開車過來的,附近的暴亂分子不少。”頓了頓,荀莉說:“你現在能過來開下門嘛?你們挖得溝……車進不去。”
掛斷電話後,荀莉轉頭看了眼駕駛座上的男人,說道:“和我保持聯繫的這位是中資公司燕氏海建的女總裁,在利比亞剛剛混亂的第一天就包機安排了老弱婦孺離開。班加西內的情況多半是她轉述給我的,替我們大使館營救華僑同胞的計劃爭取了不少時間。”
“她那邊的傷亡情況如何?”
“所有人安全。”話落,荀莉思索了一下,又補充了句:“凌晨時分,暴亂分子的轟炸區集中在燕氏海建工棚附近。信號被屏蔽,她為了聯繫我們,險些被引爆的汽車炸傷,右耳近乎失聰。”
車后座警戒的四人忽覺周圍氣壓一低,自覺屏息凝神。
荀莉不知傅征和這位女總裁的關係,等待的時間,還不忘夸燕綏:“國家還在策劃撤僑時,她就無償提供了幾艘商船。包括班加西所有中資企業集合起來組織指揮部,也是她的意見。”
見傅征打量廠房外面的壕溝和一看就是臨時加固了鐵絲的圍牆,她餘光瞥到廠房大門被打開了一道縫,轉眼看去。
許是確認了廠房外沒有異常情況,大門在打開一條縫後,吱呀著終於緩緩向兩側打開。
燕綏站在門後,抬眼看過來。
——
利比亞時間晚上八點半。
她見到了傅征。
第一百零一章
此時見到祖國的軍人,對身困利比亞險境的所有華僑同胞而言,無疑是吃了顆定心丸。
廠房內沒有開燈,所有滯留工人在短暫的沸騰後很快安靜下去,各守其位。
燕綏在前面帶路:“跟我來。”
穿過一條窄縫有一個狹窄的通道,盡頭安合了一道鐵門,這本是廠房裡儲存重要物件的庫房,臨時被改裝成了指揮部。
凌晨四點。
燕綏清理完傷口,倚著堆放在牆角的木箱小憩。
燕戩給她拿了條毯子,拍了拍自己的膝蓋,示意她靠過來,將就一晚。
嗡鳴的耳鳴聲中,持續了整晚的槍彈聲微弱得幾乎聽不見,她閉上眼,在即將到來的黎明里,漸漸睡去。
——
第二天上午七點。
燕綏從中化公司駐利比亞項目的總經理那得知了一個噩耗——距離中化公司班加西項目三公里外的軍營受到遊行民眾的衝擊,軍營被攻陷,武器庫失守,武器彈藥哄搶一空。
班加西最大的監獄癱瘓,大量重刑犯逃獄。
一切都如燕綏所預料的那樣,利比亞的政局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惡化。
——
上午八點。
燕綏組織燕氏海建所有工人向中化公司廠房轉移。
上午十點。
燕氏海建所有工人,包括可攜帶物資,全部轉移完畢。
上午十一點。
燕綏試圖聯絡利比亞鄰國突尼西亞的航空公司,班加西整個範圍內的網絡與通訊癱瘓,徹底與利比亞境外失聯。
如果說凌晨的襲擊還是借著夜色掩護的示威,自黎明以後,暴亂分子以及極端民眾已經徹底釋放天性,對班加西的中資企業燒搶奪掠。
燕綏帶領燕氏海建工人撤離後沒多久,就傳來凌晨還被他們當成庇護所的燕氏海建已被狂亂分子占領。
——
通訊失聯,燕綏無法得知港口情況,自然也不能安排工人撤離。
燕氏海建的工人與中化公司的工人加在一起,人數足有一千之多,並不是拉幾車就能全部撤離的。
她需要在撤離行動的原計劃上重新籌劃。
班加西的機場基本上不用指望了,辛芽還沒跟第一批燕氏海建職工一起撤離時,包機事宜是她全權負責的。
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到一架飛機,如今時局越發緊張,包機不可行。更別說暴亂開始後,機場堵滿了各國試圖離開利比亞的人員。
班加西機場在這種情況下,安保鬆懈,危機四伏,燕綏並不覺得機場適合他們撤離。
當然,如果祖國安排了空軍,送來了自己國家的飛機,這另當別論。
既然無法在第一時間立刻撤離,那就需要對廠房進行加固,一旦運氣不好,和暴亂分子正面遭遇,起碼還能抵抗一會爭取生機。
“我過來的時候看到你們廠房外面停了幾輛挖掘機,先在圍牆外面用挖掘機挖一圈壕溝,再加固圍牆。”燕綏指了指廠房三公里外監獄的方向:“大量重刑犯逃逸,而且有槍,這些暴徒本就漠視法律。現在的利比亞,很快就會變成無政府狀態,再沒有什麼可以約束他們。”
“不止圍牆要加固,廠房入口和地下應急避難室也同樣要重視。再統計一下應急食品和醫療用品的數量,讓我心裡有個數。”
燕綏指尖點了點眉心,思考了片刻又補充了一句:“所有人都準備個防身武器,鋼管,啤酒瓶,哪怕水果刀也行。在場領導負責好自己的小組,非常時期,還希望大家能夠團結起來,不要有個人主義,也不要莽撞衝動。班加西整座城市都陷入了瘋狂的暴亂中,我們等待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和軍方過來,再一起平安撤離。”
話是這麼說,但燕綏不是坐以待斃的性格。
她抓了翻譯,以及廠房裡利比亞的當地人,重新策劃撤離路線。
——
晚上八點。
利比亞槍聲越來越密集的時候,燕綏又得知了一個噩耗——利比亞現任領導班子倒台。
這意味著,利比亞這個國家已經進入了無政府狀態。
燕綏還沒來得及消化掉這個消息,靠近廠房正門的那扇大玻璃忽然被子彈擊碎,一大片玻璃如冰山上斷裂的冰棱,鋒間帶著冷光,粉碎一般撲簌著下落。
百米之外的壕溝前,暴亂分子立在車上,正持槍掃射廠房的玻璃。
槍聲和玻璃碎裂的刺激下,本就鬱郁沉沉的廠房內驚叫聲一片。
燕綏幾乎是立刻從木箱上彈起,用力把慌亂著試圖逃離的所有人重新摁回原處,她揚高聲音,大聲呵止:“就地隱蔽!就地隱蔽!躲開流彈!”
同一時間,貼身藏在外套內口袋的手機震動。
燕綏拿出手機,來電顯示都沒細看,劃下通話鍵。
“你好,我是駐利比亞大使館的工作人員,荀莉。我和中國海軍陸戰隊的同志已經抵達中化公司的廠房門口,你現在能告訴我廠房內的情況嗎。”
燕綏定了定神,很快回答:“廠房內除了燕氏海建以外還有中化公司的工人,包括外籍工人在內共一千三百二十一名。沒武器,除了廠房正門有暴徒持槍行兇以外,所有人,安全。”
電話那端的電流聲輕微的浮動了一下,似有小聲交談的動靜。
燕綏這時才發現,廠房外的槍聲已經停止了。
安靜數秒後,電話那端的聲音重新響起:“廠房正門的暴徒已經被擊斃,我們一路開車過來的,附近的暴亂分子不少。”頓了頓,荀莉說:“你現在能過來開下門嘛?你們挖得溝……車進不去。”
掛斷電話後,荀莉轉頭看了眼駕駛座上的男人,說道:“和我保持聯繫的這位是中資公司燕氏海建的女總裁,在利比亞剛剛混亂的第一天就包機安排了老弱婦孺離開。班加西內的情況多半是她轉述給我的,替我們大使館營救華僑同胞的計劃爭取了不少時間。”
“她那邊的傷亡情況如何?”
“所有人安全。”話落,荀莉思索了一下,又補充了句:“凌晨時分,暴亂分子的轟炸區集中在燕氏海建工棚附近。信號被屏蔽,她為了聯繫我們,險些被引爆的汽車炸傷,右耳近乎失聰。”
車后座警戒的四人忽覺周圍氣壓一低,自覺屏息凝神。
荀莉不知傅征和這位女總裁的關係,等待的時間,還不忘夸燕綏:“國家還在策劃撤僑時,她就無償提供了幾艘商船。包括班加西所有中資企業集合起來組織指揮部,也是她的意見。”
見傅征打量廠房外面的壕溝和一看就是臨時加固了鐵絲的圍牆,她餘光瞥到廠房大門被打開了一道縫,轉眼看去。
許是確認了廠房外沒有異常情況,大門在打開一條縫後,吱呀著終於緩緩向兩側打開。
燕綏站在門後,抬眼看過來。
——
利比亞時間晚上八點半。
她見到了傅征。
第一百零一章
此時見到祖國的軍人,對身困利比亞險境的所有華僑同胞而言,無疑是吃了顆定心丸。
廠房內沒有開燈,所有滯留工人在短暫的沸騰後很快安靜下去,各守其位。
燕綏在前面帶路:“跟我來。”
穿過一條窄縫有一個狹窄的通道,盡頭安合了一道鐵門,這本是廠房裡儲存重要物件的庫房,臨時被改裝成了指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