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煜王和宋錚這兩個人卻讓他猶豫了。

  他深知煜王當年助自己登上皇位乃是自保,而現在沒了父皇的禁制,他真的就沒有動過其他的心思嗎?更何況當年他也曾是父皇心尖上看中的皇子,若不是因為他母妃的事情,想必今日這大殿寶座就是他的了。

  而現在貴妃小產,他更沒有自己的孩子,以後更不會有,這種種跡象的得利者都指向了煜王。

  可這麼明顯的跡象,豈不是自掘墳墓?

  又或者是有人故意陷害。

  皇帝一時拿不定主意,深沉的目光落在垂首的宋錚身上,又將他拉進了一段不願提及的回憶中。

  十年前,當時父皇還在,宋錚的父親驃騎大將軍遠征北戎,和他們拼死一戰,最終凱旋歸來,但是運回來的卻是大將軍的屍首。

  父皇因大將軍戰死沙場有功,父皇對宋家賞賜頗豐,但實則卻是趁此機會奪了宋家的兵權,暗地裡打壓宋家的勢力。

  根本原因就是宋大將軍羽翼頗豐,功高震主,以至於奪了父皇的威名,父皇必定忌憚於此,這次宋將軍馬革裹屍不失為一件好事,既退了敵軍,又留下了千古芳名,又令父皇消除了疑慮,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可宋家長子漸漸長大,似是察覺出了什麼,經過探子匯報,宋家長子宋坡很可能有造反之心。

  當年宋坡任御林軍統領,經探子查證他曾私養親兵,但當先皇秘密清掃時,他們又神不知鬼不覺地消失了,根本毫無證據,倒是讓先皇吃了悶悶一擊。

  自此先皇對宋家的防備心愈來愈重。

  直到父皇駕崩那年,對他說一定要萬分提防宋家,如不得已,殺之。

  後自他掌權以來,又發現宋坡私養親兵的苗頭,但依舊是什麼都沒查到,那群士兵仿佛人間蒸發了一樣。

  直到兩年前,鎩羽閣五名刺客刺殺宋坡,可能那時他更希望宋坡死,於是他故意讓救援的士兵拖延,承他的願,宋坡的確死了。

  宋家有威脅的人只剩下宋坡的弟弟宋錚一人。

  一年前他在圍獵場受到刺殺,若不是宋錚挺身而出,為他挨了那幾乎致命一箭,當年他問宋錚何至於此,宋錚也是如今日這般說為趁臣者必當鞠躬盡瘁,正因此時他暫時放下了對宋錚的疑心,甚至對他還有一絲愧疚。

  可這份信任值得嗎?

  他緊了緊手指,眸光晦暗不明,心中嘆了口氣,擺了擺手,無力道:「退下吧。」

  宋錚依言退下,眸中露出一抹精光,出了殿門,望見劉公公,兩人心照不宣地對視了一眼,後便退下了。

  此時大理寺丞求見皇帝,皇帝允了,寺丞恭敬道:「下官查到貴妃的宮女原先侍奉曾過煜王的生母蘭太妃,她的祖籍更是同蘭太妃來此同一處。」

  聽此,皇帝的神色愈加陰沉,煜王究竟有沒有為之,這下他也不好判斷,但疑心已起,他再難全心全意看待煜王。

  皇帝負手而立,轉頭道:「繼續查,揪出幕後元兇,若是揪不出,這大理寺也該換換了。」

  「下官遵命,下官定竭盡全力。」寺丞不禁哆嗦了幾瞬,忙應道。

  漸漸的,偌大的宮城很快籠罩了一層薄雪,新年伊始,卻令人不寒而慄。

  **

  正月初十,地處九州東部的東蠻國派使臣和三王子來大魏覲見魏皇。

  萬朝來邦,魏國以盛大禮節迎接。

  正月十五上元時節,皇宮內設宴,皇親國戚齊聚一堂,為東蠻三王子和使臣接風洗塵。

  煜王和煜王妃自是應邀其中。

  但席間東蠻國三王子目光卻一直定在煜王妃荊落笙身上,後語出驚人,揚言要求同大魏和親,以保兩國和平。

  皇帝聽此臉上浮現出一抹喜色,然三王子的後面一句話卻令他瞠目結舌。

  三王子求娶的人竟是煜王妃荊落笙。

  此話一出,滿座皆驚,目光齊刷刷地投到了煜王臉上。

  唯有護衛皇帝的御林軍統領宋錚唇角幾不可查的彎了彎。

  煜王面色當即鐵青,目光幽暗。

  「三王子這可是要明目張胆的奪妻。」話畢,手中杯盞應聲而碎,眸光似冷箭般凝向三王子。

  而三王子卻不以為然,身形慵懶,繼續說著大話,「往小了說確實有些不地道,但往大了說,這關乎兩國的利益,以一女子來換取兩國百年和平,這對兩國百姓來說,都是福祉。」

  「想必煜王爺不會為了區區一個女人向我東蠻開戰吧。」

  三王子越說越起勁,目光更是大膽的落在荊落笙身上,大肆打量起來。

  荊落笙著實覺得不舒服,此刻她就像一個物件一樣任人觀摩,越發覺得在這延京城內,女子就像是玩物一般,她瞪向他,厲聲拒絕道:「我不同意,我與三王子素未蒙面,三王子又為何偏偏抓著我不放?」

  三王子放蕩不羈地笑了一聲,端起酒杯一飲而盡,話語也越發猖狂,「東蠻女子大都恣意灑脫,美人到了我東蠻便不會像這般拘束。況且本王子可是以後要繼承大統的人。」

  話畢便朝皇帝問道:「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皇帝眸色沉熾,三王子此舉不僅侮辱了煜王,更是狠狠打了他的臉,大魏什麼美女沒有,三王子偏偏看上了煜王妃,此舉究竟何意,實在是令人難以捉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