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氏二房祭灶用的飴糖是蘇雲朵親自所制,早幾日前蘇雲朵就讓人將上好的麥子泡水使其發芽,經過打熬煎煉拉絲最後盤製成飴糖,工藝雖繁瑣了些,制出的飴糖是既精巧又香甜。

  俗話說“女不祭灶,男不乞巧。”

  祭灶的祭品靠女人們準備,可祭灶卻只能由男子主持和參與。

  這日寧氏親自盯著廚房的廚娘們準備祭灶用的各種祭品,還親手用紙疊一匹威風凜凜的神馬給灶王爺當坐騎。

  有了坐騎自然還要為坐騎準備馬糧,不過這個馬糧準備起來倒是很方便,取些稻草剪碎加些米和豆子即可。

  待備好祭品,時辰也差不多了,蘇誠志帶著幾個兒子焚香、點燭、燒紙、磕頭,嘴裡念念有詞,恭送灶王爺上天並祝以遏惡揚善之詞。

  祭灶完畢自然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就連一向穩重自持的蘇澤軒也很是應景地加入了搶食的行列,兄弟三個邊搶食邊興高采烈地高喊“送灶大元寶,吃了就睡覺。”

  這灶大元寶指的是做成元寶形狀的糖糕,裡面必定要放黃、白兩種糖,代表金銀之物。

  送灶元寶也是在送灶活動中很重要的祭品之一,為的是祈求來年財源廣進。

  今年搶食最歡的自然還是蘇澤臣,不過在百鳴書院讀了一個季的書,蘇澤臣比剛來京城的時候懂事多了,那些誇張的動作一是為了烘抬歡樂的氣氛,二也是為了給蘇澤睿示範,來年搶食就得靠蘇澤睿來烘抬這個熱烈而歡快氣氛了。

  一家子恭恭敬敬地送了灶王爺,熱熱鬧鬧地搶了食,再一起開開心心地吃了頓大餐,小年就算是過去了。

  送走灶王爺接下來的重點就是一年一次的大掃除。

  掃塵習俗起源於堯舜時代,是從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中演變而來的,就是過了千百年依然保留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習俗。

  在葛山村的時候,一到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就忙著打掃室里室外衛生,就是再邋遢的人家也不例外。

  這一日最熱鬧的莫屬於林溪河邊了,幾乎處處都是清洗蚊帳被褥的婦人,甚至還有人家連籮筐家具也洗刷一遍。

  待到將內內外外都收拾得乾乾淨淨,還會拿上幾件破舊不能再用的東西到村口的老槐樹下點火燒掉,稱為“送窮”,意思是把那些晦氣全部送葬掉,以換來新一年的好運氣。

  如今來了京城,雖比不得葛山村的熱鬧,掃塵自是由僕人們各負其責,並不需要寧氏和蘇雲朵親自動手。

  不過寧氏和蘇雲朵還是拿著抹布和雞毛撣子將各自臥房的邊邊角角徹底地或抹或撣了一遍,也算是參與其中了。

  祭灶和大清掃之後,就要開始準備過年的食物。

  過年的時候很多店家不再營業,而且一直要到元宵時候才會開門重新營業,就算京城也是如此,故而該置辦的都要置辦齊全。

  採買之事自有管事們去操心,卻需要寧氏將需要採買的東西開出單子來,絲毫也馬虎不得。

  寧氏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蘇雲朵同樣沒有類似的經驗,好在府里還有陸老太太,寧氏和蘇雲朵用了幾乎一日時間商量出需要購置的東西,細細列出單子到陸老太太面前請教。

  陸老太太看過之後,雖然另外加了一些,對寧氏的細心和用心顯然還是十分滿意的。

  第483章 忙年(二)

  臘月二十五,家家磨豆腐。

  從這一天開始,正式進入準備過年食物的階段。

  不管家裡有多貧窮,這段時間也會竭盡所能的準備豐盛的食物。

  每一年吃得最好的就是過年這段時間,即便最貧窮的人家,也儘可能在過年的時候弄到一些肉,讓一家人嘗到些肉味。

  民間便是有了“大人望種田,小兒盼過年”之說。

  去年那個年是蘇家一家子在葛山村過得最豐盛的一個年,蘇雲朵與寧氏準備了許多吃食,豆腐、年糕、饃饃、粽子、餃子,反正只要蘇雲朵能想到的都給備上了。

  今年雖說來了京城,這些該備的能備的自然更不會少。

  蘇氏族裡自然也有磨坊,也有人專門做豆腐的,或用銀錢買或用豆子換都是極為方便的。

  不過蘇雲朵準備做些新的吃食以豐富新年的餐桌,故而並不打算向族裡的豆腐坊購買現成的豆腐,而是打算自己磨豆子做豆腐,順便再做些麵筋泡,用來做麵筋揣肉。

  哎呀,不能再想,口水都要出來了!

  “朵姐兒,自己做豆腐會不會太過辛苦?還是直接從豆腐坊買吧。”陸老太太聽說蘇雲朵要自己親自做豆腐,雖說向是期待,卻又心疼蘇雲朵故而勸道。

  “祖母放心,我不過就是張個嘴,並不辛苦。”蘇雲朵笑盈盈地說道。

  這裡又不是在葛山村什麼事都要自己動手,就算蘇雲朵想自己動手,她身邊的紫蘇和紫月也不會看著她動手,自是早早搶著做了,更何況還有其他的丫環婆子,說是做豆腐,蘇雲朵不過就是張張嘴指導指導罷了。

  蘇雲朵來這個世界也有兩年多了,見過嫩豆腐、老豆腐,還沒見過豆腐乾和豆腐泡,去年就準備做這些,只是那時候家裡人手不足,才不得不放棄。

  今年可就不一樣了,她只需動動嘴,有的是人動手,所以什麼豆腐乾、豆腐泡還有豆腐皮,蘇雲朵覺得只有自己想不全的,沒有做不到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