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
這兩口子一個在禮部負責推動高等教育,另一個作為禮部的第一位女官員,這些年來始終都致力於解決女童失學問題,可謂是朝廷的兩員大將。
他們這個大家庭里,老四帶頭卷,老八夫妻倆是較著勁兒內卷,後頭十三頗有老四的風範,十四又是個不肯認輸的,既跟老四別苗頭,又跟十三較著勁,硬生生的把自己弄成了個勞模。
老年旅遊團遲遲等不到老八夫妻倆,反倒是先等到了海外歸來的二哥,這也是胤祉最後一次和兄弟們一起旅遊,他們一路往北去了草原,在熱河行宮住了小半個月才回京。
第152章
太和殿之變雖然失敗了,但在那之後的一兩年裡,廢太子都沒有後悔,他敗了,可皇阿瑪也輸了,他敗得痛快。
可一兩年之後,他才慢慢覺得後悔。
他的後半生只能被囚禁在湖中心的這處宅院裡了,他曾經舉刀謀反,皇阿瑪是不會原諒他的,也不會放了他。
他是自作自受,可幾個孩子跟著他被關在這個地方,就太讓人心疼了。
如果說,之前舉兵謀反靠的是一腔孤勇,他其實並沒有想殺皇阿瑪,只是要把皇阿瑪趕下那個位置而已,那麼現在他是真的盼著皇阿瑪可以早日歸西。
皇阿瑪高坐在皇位上,他的孩子就要一直被圈禁在這裡,可假如老三登基,即便不放他,也會放他的孩子一馬,哪怕是貶為庶人,不做宗室呢,也總好過被圈禁在這裡。
日子過得越久,他就越後悔,若是沒有太和殿之變,那也就是他一個人被圈禁,皇阿瑪對孩子們尤其是弘皙,還是會留有餘地的。
康熙四十五年春,廢太子病了,原本只是輕微的風寒,可他不想醫治,或許他死了,就能放他的孩子們離開這兒了。
小病拖成大病,拖到已是太子的老三都來看他了。
「我這般活著還不如死了,老三你就別勸我了,若是可憐你二哥,那就看顧我女兒幾分,她是最無辜的。」
他的嫡長女,沒跟著他過幾年的好日子,等到他死了,女兒的處境也比兒子要艱難。
「二哥你可不光有女兒,還有兒子,有福晉、側福晉、格格,大清沒有你的立足之地,二哥可曾想過出海?」
「出海?去西洋嗎?」廢太子無意識攥緊了手中的被角,將他流放到海外去?
雖說是夷族之地,可起碼能有自由身,他是解脫了,可兒女妻妾呢,也願意到那荒蠻之地嗎。
「西洋人畫的坤輿全圖,二哥以前也是見過的,這世界大的很,大清之外的世界還很廣闊。我們去年已經組織過一次遠航出海了,船手們都有了經驗,安全方面也有所增強。」
「二哥如果願意,可以換個地方開始新的生活,朝廷也需要在必要的國家或港口駐紮自己人,二哥不妨出一趟遠差。」
那就不能算是流放了,倒成了大清的使臣,背靠國家,即便是在蠻夷之地,日子也不會很難過。
胤祉給二哥的選擇不止這一項。
「大清太平,但外面不太平的地方多著呢,二哥若是還能提起精神建功立業,我也願意提供支持,將來大清也就能在海外有一個幫手了。」
二哥不願意受制於人,那就打下一片無主之地出來,哪怕小了點也能自己當家作主,做大清的藩屬國,自然就能得到大清的庇佑。
廢太子撐著身體坐起來:「三弟可別是同我說笑?我若還有精神出去建功立業,大清能給我什麼?」
「太和殿之變後還願意跟著你的人都可以走,大清可以給你提供一門火炮,五十把槍,兩百刀劍,外加五千兩銀子,可以用船隊送你們出海,要在哪兒留下你可以在路上慢慢考察。」
「你的兒女妻妾可以先留在大清,等你過得安穩了,再給你送去,或者等你在外頭呆膩了,再把你接回國,有功績就可以抵扣過往犯過的罪,若是二哥你倒霉到寸功未建,那大清也有你的一碗飯吃。」
只是如果真的寸功未建,回來怕是要繼續圈禁了,畢竟是謀反的大罪。
能有再搏一次的機會,廢太子自然不會放棄,他沒有選擇代表大清駐守在海外之地,而是選擇了後面一條更艱難的路。
康熙四十五年六月,廢太子帶著四百餘人遠渡重洋,他的兒女妻妾在三年後被接了過去。
占領的地盤不算大,只有一州大小,只是位置尤為的好,擁有港口,再加上他是華夏人,與華夏航隊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所以很是富庶。
為了不重蹈他和皇阿瑪的覆轍,在領地安穩後,他便慢慢把手中的權力移交給孩子。
他的孩子少,不像皇阿瑪那麼多,而且從一開始培養就是有針對性的,弘皙接手他的位置和軍隊,弘晉接過商隊和鋪子,他在各地的莊園則是交給了女兒。
因為多次幫過來自於大清的船隊,把位置讓給兒女時,他就已經獲得了在大清的自由身,功過相抵,他重回大清也不會再被圈禁起來了,可以作為良民自由的行走在那片土地上。
只是在很多年裡他都沒有回去,收到皇阿瑪駕崩的消息,他也沒有回去祭拜。
一直到他直覺自己只有一兩年可活了,才有了回家的想法,落葉歸根,死也要死在那片土地上。
多年未歸,大清都變得他快要不認識了,像他這樣留著辮子頭的倒成了少數,他從前還以為船隊上的人都是為了入鄉隨俗,所以才有那麼多剪了頭的,沒想到大清都沒多少留辮子的人了,尤其是年輕人。
他們這個大家庭里,老四帶頭卷,老八夫妻倆是較著勁兒內卷,後頭十三頗有老四的風範,十四又是個不肯認輸的,既跟老四別苗頭,又跟十三較著勁,硬生生的把自己弄成了個勞模。
老年旅遊團遲遲等不到老八夫妻倆,反倒是先等到了海外歸來的二哥,這也是胤祉最後一次和兄弟們一起旅遊,他們一路往北去了草原,在熱河行宮住了小半個月才回京。
第152章
太和殿之變雖然失敗了,但在那之後的一兩年裡,廢太子都沒有後悔,他敗了,可皇阿瑪也輸了,他敗得痛快。
可一兩年之後,他才慢慢覺得後悔。
他的後半生只能被囚禁在湖中心的這處宅院裡了,他曾經舉刀謀反,皇阿瑪是不會原諒他的,也不會放了他。
他是自作自受,可幾個孩子跟著他被關在這個地方,就太讓人心疼了。
如果說,之前舉兵謀反靠的是一腔孤勇,他其實並沒有想殺皇阿瑪,只是要把皇阿瑪趕下那個位置而已,那麼現在他是真的盼著皇阿瑪可以早日歸西。
皇阿瑪高坐在皇位上,他的孩子就要一直被圈禁在這裡,可假如老三登基,即便不放他,也會放他的孩子一馬,哪怕是貶為庶人,不做宗室呢,也總好過被圈禁在這裡。
日子過得越久,他就越後悔,若是沒有太和殿之變,那也就是他一個人被圈禁,皇阿瑪對孩子們尤其是弘皙,還是會留有餘地的。
康熙四十五年春,廢太子病了,原本只是輕微的風寒,可他不想醫治,或許他死了,就能放他的孩子們離開這兒了。
小病拖成大病,拖到已是太子的老三都來看他了。
「我這般活著還不如死了,老三你就別勸我了,若是可憐你二哥,那就看顧我女兒幾分,她是最無辜的。」
他的嫡長女,沒跟著他過幾年的好日子,等到他死了,女兒的處境也比兒子要艱難。
「二哥你可不光有女兒,還有兒子,有福晉、側福晉、格格,大清沒有你的立足之地,二哥可曾想過出海?」
「出海?去西洋嗎?」廢太子無意識攥緊了手中的被角,將他流放到海外去?
雖說是夷族之地,可起碼能有自由身,他是解脫了,可兒女妻妾呢,也願意到那荒蠻之地嗎。
「西洋人畫的坤輿全圖,二哥以前也是見過的,這世界大的很,大清之外的世界還很廣闊。我們去年已經組織過一次遠航出海了,船手們都有了經驗,安全方面也有所增強。」
「二哥如果願意,可以換個地方開始新的生活,朝廷也需要在必要的國家或港口駐紮自己人,二哥不妨出一趟遠差。」
那就不能算是流放了,倒成了大清的使臣,背靠國家,即便是在蠻夷之地,日子也不會很難過。
胤祉給二哥的選擇不止這一項。
「大清太平,但外面不太平的地方多著呢,二哥若是還能提起精神建功立業,我也願意提供支持,將來大清也就能在海外有一個幫手了。」
二哥不願意受制於人,那就打下一片無主之地出來,哪怕小了點也能自己當家作主,做大清的藩屬國,自然就能得到大清的庇佑。
廢太子撐著身體坐起來:「三弟可別是同我說笑?我若還有精神出去建功立業,大清能給我什麼?」
「太和殿之變後還願意跟著你的人都可以走,大清可以給你提供一門火炮,五十把槍,兩百刀劍,外加五千兩銀子,可以用船隊送你們出海,要在哪兒留下你可以在路上慢慢考察。」
「你的兒女妻妾可以先留在大清,等你過得安穩了,再給你送去,或者等你在外頭呆膩了,再把你接回國,有功績就可以抵扣過往犯過的罪,若是二哥你倒霉到寸功未建,那大清也有你的一碗飯吃。」
只是如果真的寸功未建,回來怕是要繼續圈禁了,畢竟是謀反的大罪。
能有再搏一次的機會,廢太子自然不會放棄,他沒有選擇代表大清駐守在海外之地,而是選擇了後面一條更艱難的路。
康熙四十五年六月,廢太子帶著四百餘人遠渡重洋,他的兒女妻妾在三年後被接了過去。
占領的地盤不算大,只有一州大小,只是位置尤為的好,擁有港口,再加上他是華夏人,與華夏航隊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所以很是富庶。
為了不重蹈他和皇阿瑪的覆轍,在領地安穩後,他便慢慢把手中的權力移交給孩子。
他的孩子少,不像皇阿瑪那麼多,而且從一開始培養就是有針對性的,弘皙接手他的位置和軍隊,弘晉接過商隊和鋪子,他在各地的莊園則是交給了女兒。
因為多次幫過來自於大清的船隊,把位置讓給兒女時,他就已經獲得了在大清的自由身,功過相抵,他重回大清也不會再被圈禁起來了,可以作為良民自由的行走在那片土地上。
只是在很多年裡他都沒有回去,收到皇阿瑪駕崩的消息,他也沒有回去祭拜。
一直到他直覺自己只有一兩年可活了,才有了回家的想法,落葉歸根,死也要死在那片土地上。
多年未歸,大清都變得他快要不認識了,像他這樣留著辮子頭的倒成了少數,他從前還以為船隊上的人都是為了入鄉隨俗,所以才有那麼多剪了頭的,沒想到大清都沒多少留辮子的人了,尤其是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