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在還有回門,這日一早,一大家子都早早起來,收拾好,坐在堂屋等康康回來。

  陳知景拖到最後一刻,眼看著等不到妹妹了才出門。

  巳初(上午九點),康康同丈夫回到娘家。

  王家準備了許多禮品,但這都不在楊稔和陳如松的眼裡,他們眼裡只有女兒。

  陳如松和二兒子招待女婿,楊稔拉著女兒到了臥房。

  關上門,楊稔連連問道:「怎麼樣,過得好不好,王家待你如何,有沒有讓你立規矩?」

  李如娘也是一臉關心,讓康康心裡一暖,「挺好的,公公婆婆都是和善的人,對我很好,怕我不習慣,還請了個咱們那邊的廚娘,今兒一早,回門的禮物他們就準備妥當,很貴重,叫我們都拿來。」

  「親家有心了。」肯費心照顧女兒,楊稔心裡也就稍稍安心。

  一番寒暄問暖,楊稔才終於暫時放下心,王家如今沒為難女兒,對女兒很照顧。

  康康成親後,緊接著就是知行,楊稔跟陳如松夫妻倆確認女兒是真的過得不錯,也就放心準備兒子的昏禮。

  六月初九,是知行成親的日子。

  這一日,楊稔和陳如松是高興的,畢竟是進人,添丁進口都是大喜事。

  這一年沒有院試,知行成親後,就一直待在家看書,小景入翰林院之後只有休沐才去大族叔家輔導幾個孩子,知行也只在那時跟著過去聽,平日裡一般在家苦學。

  明年年初陳知景就要進行散館考核,只有優異者才能留在翰林院,其餘則要分到六部或是外地。

  能留在翰林院是最好的結果,若是不行,在六部任職也是不錯,若是就這樣被外放到地方為官,是最不好的。

  是以他最近也在加緊備考,連休沐也沒空過去陳宗興家,不過陳宗興比族孫更明白散館考核的重要性,不僅沒有不滿,還想方設法給族孫搜集需要的資料。

  他也想這位族孫能留在京城,日後能在官場上幫下自家幾個不成器的孩子,幾個孩子考上進士,只怕自己都要致仕了,幫不了太多,這位族孫瞧著一家子都是有良心的,他才會盡心培養。

  散館考核在會試之前,明年年初,沒有多久了,是以辦完英哥兒的周歲宴,給英哥兒取了名後,陳知景就專注於散館考核的準備,李如娘當起賢內助,與公公婆婆一起帶著兩個孩子的同時也將丈夫的日常起居照顧得妥妥帖帖,以便於丈夫能一心迎接考核。

  九月初,王家傳來消息,康康有了兩個月的身孕,楊稔高興不已,立馬過去瞧人。

  王家是個三進院,正房住著王老太爺夫妻倆,後院是兩個姨娘的住處,東廂房住著王老爺和王夫人,西廂房則是王家長孫王文緒和妻子的住處。

  其幼子暫時跟著父母住東廂房,至於之後如何,楊稔不知也不去打聽,反正總會妥帖安排,只要不委屈到女兒就行。

  楊稔過來時,也是送了拜帖的,稍微有些門戶的人來往都要先送拜帖,須得對方同意再上門。

  這會一過來,王夫人就出來迎接,接過禮品,笑道:「親家過來看康康了是麼,我領你過去。」

  她向來是直爽的性子,既然知道親家是過來看女兒的,她也不愛廢話,兒媳有孕,是下一代的第一個孩子,她心裡是極其高興的。

  楊稔跟著王夫人走到西廂房,康康正坐在椅子上吃糕點,聽到親娘來看她了,連忙出門迎接。

  知道母女倆有話要聊,有些孕期禁忌她這個當婆婆的也沒那麼好說,親家母來說正合適,因此王夫人待了一會算是招待過親家母便離開,讓母女倆能單獨說話。

  「這些日子過得如何?」自從女兒出嫁,之後每次見到女兒,楊稔第一句話總是這個。

  康康眉開眼笑,「很好啊,王家比咱家富,每日吃喝穿用更好,文緒也很體貼我,娘知道我的,只要日子好過,吃好穿好,我就高興了。」

  女兒說謊話和說真話楊稔能辨別出來,眼見著是真的過得好,楊稔也就開始跟女兒說起孕期要注意的事。

  還有一個重要的,就是如今女兒不方便,楊稔知道,大戶人家,妻子有孕是要給丈夫安排通房丫鬟的,雖王家姑且不算大戶人家,可也是官宦人家,說不得就講究這個,王老太爺不就有兩個姨娘麼。

  不過楊稔可不是勸女兒給女婿找女人的,「你如今正是要緊的時候,你婆婆要是讓你給文緒找通房丫鬟,你嘴上答應,可別真的找,讓文緒自己去跟你婆婆說不要。」

  女兒如今與女婿應當是蜜裡調油的時候,該還是能說得動的。

  康康收起了笑臉,皺著眉頭道:「萬一他不聽,還說我善妒呢?」她也不是沒想過這個,只是她想的法子是先拖一拖,自己才有身孕,婆婆也不好這時候就要求自己給丈夫找通房吧。

  「他要是這麼說,你就說怕通房使壞,擔心孩子安危,若是他想要,等你把孩子養住了就給他找。」楊稔不管教唆女兒不給女婿找通房對不對,女兒過得好才是她在意的。

  「也好,那我就這麼說。」康康當即應下,她當然不想丈夫有別的女人。

  「這還是第一胎,他們也不好逼你,就算是你婆婆給人,你也給攔下,長輩給的,真成了通房,日後只怕還會提拔成姨娘,給你添堵。」楊稔叮囑道,京城許多人家後宅不穩,正室被害小產的可不少,最好還是別有小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