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不藏私,無論是規矩還是手段,這後宅手段,其實知道和用是兩回事,要有那個心計安排,否則也只是知道而已。

  小姑子馬上就會嫁出去,她教了也不會礙著自己什麼事,反而若是日後小姑子出嫁用得上這些,心裡會感激她這個當嫂子的教導。

  兒媳的盡心,楊稔和陳如松夫妻倆也是看在眼裡的,心裡對她也越來越滿意。

  私底下夫妻倆閒聊時,陳如松贊了句:「還算有長嫂的風範。」陳如松也不強求兒媳一定要有多能耐,有多賢惠,只要孝敬長輩,疼愛弟妹就算挺好的,如今兒媳的行為就不錯。

  「如娘待知行和康康都不錯。」小景照顧得挺好,兩個弟妹也友愛,楊稔也是滿意的。

  「對了,康康的嫁妝,我想給她買塊地,只是京城外面的田地很難買。」不過就是難買,才顯出珍稀。

  「若是不行,買間鋪子也好。」田地難買早在老家楊稔就知道。

  第121章 定親

  因為王家與陳宗興一家有親戚關係, 王家主要勢力不在京城,是以王氏娘家的兩個侄子偶爾也來陳家聽講,陳知景能接觸到兩人。

  知道王家有意與自家結親, 陳知景平常就多注意王家長孫王文緒, 還藉機與他交流了一番,功底還算紮實,從前他也見過幾次,行事上感覺這是個正直的人。

  不過這事關妹妹以後的一生, 陳知景不敢只憑感覺斷定, 每次王文緒過去,他都要細細觀察。

  王文緒身上肩負著重擔, 父親中舉已是艱難, 舉人也是祖父壓著學,又憑著王家家族裡藏書多, 見解多,苦學了三四十年硬考過的,會試機會渺茫。

  祖父年邁,自己必須早日考中進士,讓祖父能在自己官位上出把力,否則,迎接他的將是單打獨鬥, 在六七品的官位盤旋十幾二十年, 族裡只會傾向於幫扶有才之人, 自己不是天賦極高之人,在族裡排在中等,若是要等族裡幫扶,要等上十來年。

  京城的族塾並不出眾, 甚至不如姑父家,是以王文緒在族塾先生不能給予幫助時就會到姑父設的私塾求助。

  為了能儘早踏入官場,王文緒每時每刻都在勤學苦讀,陳知景看到的也正是這樣一個學子,知道上進,天賦也不錯,遲早能有收穫的。

  陳知景能了解的也只有這個,學業上如何,別的他就打聽不了,不過楊稔要兒子打聽的也正是這方面,男方的家世重要,但為人更重要,勤學苦讀又有天賦,說明日後有出息,女兒嫁過去不會難過。

  而這邊,她跟自家男人也打聽了一些王家的消息。

  「王氏如今就是王夫人當家,她婆婆已經去世,一切與各家的來往都是王夫人負責,膝下只有兩個兒子,為人也和善,並沒有聽人說她刻薄,時常樂善好施。」楊稔那日見面,覺得只看面相也是個和善的人。

  又接著補充道:「她娘家是商賈,嫁入王家是帶著大筆嫁妝的,不管如何,王家她總不至於當家當得貧困不堪,絕對比自家好過不少,人生在世,銀子是不能少的。」

  陳如松點頭,「王夫人娘家雖是商賈人家,但並不粗鄙,總是與人為善,我聽百姓都沒有說不好的,會做人,王家兩位男主人也都是拎得清的,後院和睦,沒有聽到什麼家宅不寧之事。」

  不管是裝的還是本來就和睦,至少他們知道要面子,不會做得太難看,陳如松還真怕有些沒腦子的人,做出出格的事,女兒嫁過去也跟著受累。

  「那就定這家?」其實楊稔也不知道該給女兒定什麼樣的人家,只覺得家裡和睦,男孩上進就好,但又怕考慮不周。

  「咱們去求個簽,若是上籤就定這家。」陳如松也有些拿不定主意,王家是不錯,與王氏主家不算太遠,比自家與主支離得近許多,日後也能得一些幫扶,但到底對他們不算多了解,他心裡也懸。

  女兒的親事,他們想的方方面面,可總覺得不夠,去寺廟求個簽也好,楊稔應下,「也好,我聽說隆福寺的香火極旺,原本也打算抽空去拜拜。」雖是求個心安,但有些事也是說不清道不明的。

  隆福寺的香火旺,來往人員眾多,小景和知行沒空,李如娘有孕在身不能來免得被擠到,因此也就夫妻倆帶著康康三個人來。

  好不容易出來一趟,夫妻倆當然不會只給女兒求個簽就好,家裡兒媳有孕,二兒子即將參加院試,都要求個心安。

  「主要還是為康康的事,先給康康求個簽。」楊稔最惦記的還是女兒的親事。

  陳如松同樣也是,反正小景如今是考上進士,自家是走上坡路,知行如何他到沒有那麼緊張,一路考過他當然高興,若是不過也不會受打擊。

  至於兒媳肚子裡的孩子,安安穩穩的懷著,只要照顧好就好,他也更操心女兒的親事。

  「我來求吧。」楊稔搶先道。

  陳如松沒意見,他們夫妻倆都是一個想法,希望女兒好,誰來求籤都是一樣的。

  虔誠地跪拜了一番之後,楊稔小心翼翼搖出一根簽。

  「是上籤!」看來他們夫妻倆選定的這門親事是好的,楊稔鬆了口氣。

  「我再給如娘求一求,知行的簽如松你來求,你是男人,更合適。」男子求男子,女子求女子,楊稔莫名的說法。

  這一簽也是上籤,說明這孩子會平平安安生下來,日後也會過得不錯,楊稔心裡滿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