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海森堡,31歲得獎,也是哥本哈根學派創始人玻爾的學生,

  李政道,31歲得獎,師從物理大師費米,

  卡爾·大衛·安德森,31歲得獎,是羅伯特·安德魯·密立根教授,又一位諾貝爾得主的學生,

  保羅·狄拉克,31歲得獎,他的老師拉爾夫·福勒教出過3位諾貝爾獎得主。

  以上可見,獲得諾獎固然少不了自身的天賦異稟,但是要想年少成名,跟到一個好導師也非常重要,一個出色的導師不但能夠在做項目的時候指點迷津,評獎的時候,也能靠人脈關係,更容易讓學生的成果被評獎會那些老邁的先生女士們注意到。

  是的,諾貝爾也要看關係看傳承,要不然,門捷列夫也不至於始終無緣該獎項。

  清北是一所好學校,老師的能力也不可否認,只可惜,都沒什麼諾獎的資歷人脈,幫不上井熙什麼忙。

  她也無意再去哪位諾貝爾得主的實驗室蹭蹭關係——自己的實驗室運轉良好,為了一個得獎的可能性就浪費時間,井熙可沒這份閒心。

  再說了,諾獎對女性科學家可從來就說不上喜歡,拋開文學和□□不談,多半女性諾獎獲得者都是跟自己的丈夫共享獎項,而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三十多年都沒有頒給過女性科學家了,事實上,如果還按井熙上輩子的軌跡,那就是五十多年都未曾青睞過女性。

  不得不說,這是一件相當諷刺的事情。

  如果沒有以上種種優勢,想要獲得諾獎,就只能靠著自己的成果被歷史徹底證明,然後活得夠久,才有希望拿到。

  是的,長壽也是拿獎的秘訣之一,畢竟諾貝爾不會頒發給已經過世的人。

  也就是靠不上導師,那就讓自己成為行業里舉足輕重,而且在世的大拿再說。

  井熙則決定,對拿獎更淡定一些。

  在封印重重的世界裡,指望別人大開恩惠實在沒什麼意思,只有用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卓越成果劈開荊棘,才能更好的享受勝利果實。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一個諾貝爾得主的好處也是難以言喻的,光是拿經費就能比其他人容易一大截,就更不用提在科學界話語權的提升,以及資源和人才的徹底傾斜了。

  所以,就算知道自己不可能這麼快就拿到獎,井熙的心情依然不算太好。

  而心情一旦不好,就想找人出氣。

  井熙對準的,就是她在光刻機上的老對手們。

  晶片又經過了幾輪升級換代,DAWN的UV-01技術上雖然稍有領先,但是A□□L的PAS7500也並沒有落後太多,再加上幾家本子國廠商躍躍欲試,幾方只能算旗鼓想到,DAWN稍微領先。

  主要是光刻機的產量很難升上去,井熙想了無數辦法,也還是沒辦法進一步擴大產能搶占市場。

  直到尼康花費了大力氣,終於打破了193納米的限制,研製出了新一代的F2雷射光源,把納米進程縮小到了157納米。

  井熙知道,時間差不多了。

  F2雷射很容易被吸收,所以原來的鏡頭和光刻膠都需要重新研製,就在這時候,DAWN推出了她們的新一代機型:UV-02,利用浸入式技術,直接把製程降到了134納米。

  瞬間,其他幾家競爭對手的研究經費都打了水漂,新一代光刻機因為大幅領先的數據迅速搶占市場,國內幾家晶片廠則因為和DAWN聯繫密切,也終於跟著強勢崛起,把國際上的競爭對手甩開了一截。

  這就是高科技產業的殘酷:贏家通吃,失敗者一無所有。

  看著一筆筆從世界各國飛過來,動輒幾億幾十億美元的訂單,井熙的心情終於好了不少。

  第130章 點火

  九十年代, 是一個屬於網際網路的十年。

  也不知道是扇動了哪一片蝴蝶翅膀,www比歷史上早出現了一年,瀏覽器也在次年誕生, 比原來的歷史提前兩年。

  然後就是各種或曇花一現, 或將在未來叱吒風雲幾十年的網絡公司逐一登場, 搶奪第一波網際網路紅利。

  因為歷史的輕微變動, 多了些井熙沒聽過名字的公司,也少了幾個按理已經成立的未來大牛, 但是她依然可以輕鬆趕上這波紅利期——直到泡沫破滅之前。

  而她對泡沫判斷的標準,就是又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

  在危機之前兩年,市場隱約露出疲態,她就示意彭文開始出貨, 原本以為這次危機發生得也許會更早一點,但是或許是這種系統□□件依然有著內在沒有被改變的發展邏輯,危機發生的時間和順序都沒有太大改變。

  97金融危機過後, 短暫的網絡熱潮也隨之退散, 但是在此之前,合作者彭文已經輕輕鬆鬆幫她獲利超二十億美元——這還是因為在獲利了結之後, 她又選擇在價值低谷, 再一次大幅吸納了不少公司股票的緣故。

  井熙知道,再等十到十五年,她手上這些被不少人當做廢紙的股票,還將為她再創造超過百億元的回報——這還是因為歷史已經發生了改變, 她也說不清最後的贏家是誰,乾脆大肆收購的緣故。

  彭文已經是新一代大鱷,而且在幾次危機里都全身而退,看到他的收購舉動, 不少資本也隨之跟風買進,倒讓這一回的破產倒閉潮,也不像上輩子那麼嚴重了。

  總而言之就是,這個世界,變化更大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