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曝光的圓晶片上加上少量的水,這聽起來真是一個非常容易實現,而且充滿了天才想法的主意。

  說干就干,兩個人連睡覺都懶得睡了,先是一通計算,然後又開始搗鼓起實驗儀器來。

  經過計算,只要在圓晶片上加上1毫米的薄水層,193納米的深紫外光就可以變成134納米。①

  也就是說,她們終於有希望做出更細的尖刀了。

  等到第二天一大早,王聰推開實驗室的門,就看見兩個蓬頭垢面的瘋女人,正圍在實驗桌前轉個不停。

  他一愣,傻傻問:“你們……什麼時候來的?”

  “老娘壓根都沒回家!”一夜沒睡,蔣芸的腦子卻異常亢奮,就連平日裡大學教授的矜持都忘光了,她一把把王聰扯到實驗台前頭,“你快過來看看這個設計是不是有什麼問題,老是做不到最佳值。”

  王聰面前是一排被拆得七零八落的零件,多半都是實驗失敗的半成品,保守估計,這兩位一夜之間就用完了價值幾十萬美元的耗材。

  饒是王聰如今自詡見多識廣,也知道實驗室不缺錢,心裡也忍不住狠狠的抽了一下。

  “你們……做什麼了?”他問,“這也太浪費了吧。”

  就算如今經費充足,大家都是節省慣的人,也不會隨隨便便在短時間內揮霍掉這麼多耗材,總要計算再計算,謹慎再謹慎,才會繼續進行下一輪實驗。

  但是聽說了井熙的新想法,就連最老重持成的王聰也激動起來,甩著膀子也開始從材料櫃裡一批批的拿材料,開機做實驗。

  這法子如果真能成,機器甚至都不需要做太大改動,就能直接提升整整59個納米的製程,省下來的經費,怕不能過億!

  相比之下,區區幾十萬的耗材,真算不上什麼了。

  不得不說,在實驗製備上王聰還是有把子天賦的,實驗室其他人都趕不上,他一上手就很快找到幾處小問題,數據也一下子就漂亮起來。

  忙忙碌碌小半個月,新的浸入式光刻機UV-02終於大功告成,這也就意味著,在192納米光刻機還沒有完全進入市場的時候,DAWN已經擁有了整整領先一代的新機型。

  井熙並不急著放出這台巨無霸,UV-01的利潤,她還沒吃夠呢。

  與此同時,蘭洪波那邊也傳來了好消息,機器拋光,終於見到曙光了。

  靈活的機械臂微微彎曲,在一個很小的活動範圍內,卻能變幻出無數種姿態,每一點壓力都被精確的反饋給傳感器,然後調整角度和研磨力度,打磨出無與倫比的光滑鏡頭。

  “潔淨度距離你的要求還有些差距,”蘭洪波倒是很謙虛,“但是已經比得上一般的熟練工了,最重要的是,它的效率更高,三天差不多就能磨出一套鏡片。”

  而在原來的工廠里,六名頂尖的工人,一年才能磨製出10套鏡頭。

  這就是技術的威力。

  蘭洪波開發出來的這套拋光機器,潔淨度確實差一點,但是井熙給出的本來就是極紫外光刻機的鏡頭要求,放在深紫外光刻機上,其實也還能用。

  更重要的是,一個靠手工研磨的工人,不但需要前期大量的積澱和練習,職業生涯也並不會太長,他的手會隨著時間一點點失去穩定性,目光也不再清澈。

  但是機器不會。

  隨著科技的發展,機器的一代代疊代升級,最終,只經過很短時間培訓出來的新一代工人,就將徹底超過他們的老前輩,曾經漫長而枯燥的練習,一代代積攢下來的經驗,瞬間就變得毫無價值。

  這或許就是老手工匠人面對呼嘯而來的科技狂潮,最悲哀的地方。

  但是科研競爭從來就不是一個能叫人慢慢傷感的地方,一步落後就可能步步落後,而一旦全面落後,就意味著讓出市場,把主導權和定價權徹底讓給對手。

  當然就更不用提最重要的利潤了。

  尤其在需要大量資金和快速疊代的光刻機行業,落後導致的局勢惡化,只會更快。

  井熙不想成為被淘汰的那個,A□□L也是。

  他們正在緊鑼密鼓的研製新一代光刻機,謝天謝地,DAWN的鏡頭受限,產能根本提不上去,這也給他們帶來了最好的機會。

  “我要看到新機型儘快上線,然後把那群華國人徹底打垮!”涉及到上億資金的商業競爭,從來就不可能溫情脈脈,尤其在行業頂尖的爭奪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還好,對方找不到穩定合作的鏡頭廠,而他們的母公司已經和蔡司達成了良好的協作關係,讓他們在這場你死我活的競爭中,占據了巨大的優勢。

  即便聽說DAWN和東蔡司合作,他們也並沒有太緊張。

  “兩邊的技術代差太大了,”新的技術總監信心滿滿,“無論是產量還是潔淨度,那邊都和我們的差遠了。”

  只可惜,他的信心並沒能堅持太久。

  明明鏡頭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DAWN接單的速度,卻一下子快了起來。

  稍微一打聽就能知道,DAWN的年產量從十五台,一下子就增加到了150台!

  而且這個數字,似乎還在上升。

  發生了什麼?

  DAWN難不成憑空變出了一個質量過硬,而且產量大增的鏡頭廠?這怎麼可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