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頁
胤礽追著胤禔一頓爆捶。
胤禛背著手道:「就算汗阿瑪不當皇帝,大哥大概還是會一直被皇帝捶。」
胤祉羨慕道:「我也想。」
胤禛瞪大眼睛,倒吸一口氣。
我這三哥怕不是有什麼病!
胤祉嘆了口氣,然後挽起袖子:「太子二哥!我來幫你了!」
胤礽:「好!你繞到前面去!」
胤禔:「老三,你找死!」
胤禛撓了撓頭,也跟著加入了圍堵大哥的行列。
胤祺絕望地閉上雙眼,然後毅然決然地睜開眼,也沖了出去。
要和群要和群,哪怕被大哥揍也要合群。
康熙背著手路過,微笑著點點頭。
很好,有弟弟們幫忙,以後保成要揍保清,肯定比我更輕鬆。
就該揍死這隻大兒子!
常泰沉默著跟在康熙身後,仍舊充當著康熙的侍衛。
康熙回頭道:「你能不能走快一點,每次和你說話還要轉頭,我不累嗎?」
常泰無奈上前幾步:「皇上,太上皇,臣是侍衛,不能和您並肩,能不能饒了臣?」
康熙道:「反正你很快也不當臣了。你想明白了?你不幫著你外甥練兵?他還是需要老臣幫助。」
常泰道:「施家兄弟很能幹,海軍交給他們我放心。鄂倫岱也想去海軍,不想一直待在安南和兩廣。他歷練一番,也不是擔不起海軍將軍的職位。機遇要留給年輕人。我也想卸下重擔四處走走。您不會嫌棄臣吧?」
康熙笑道:「我嫌棄你什麼?當日不是說好了嗎?你陪著我四處逛逛。還有唐先生,他也說要致仕了。你們一個個啊,居然都不陪著保成。」
常泰道:「我們都陪著保成。您也一直陪著保成。我們又不是出去玩,也是在為大清做事。」
常泰第一次在康熙面前稱呼胤礽為「保成」,而不是「太子」。
他第一次在康熙直白地顯露出對這一位外甥深沉的愛意。
康熙對常泰逾矩的稱呼沒有什麼想法,自然地接著道:「你說得對。我們都沒有離開他。」
他看向被一眾弟弟們攆得上躥下跳的大兒子,笑道:「你退了也好。培養了這麼多年輕人,我們這些老人也確實該給他們讓路。走!他們把保清抓住了!我們也去踹保清兩腳!」
常泰翻白眼。
他有點後悔,自己是不是不該答應姐夫,陪他出去週遊世界?他總覺得以姐夫的性格,未來他會很難過,比當大清的海軍將軍更難過。
但誰讓他當時答應康熙了呢?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
群臣們準備登基大典,比準備太子大婚容易多了。
前者有例可循,還有康熙兜底。
康熙這禪位雖來得及,但良辰吉日也挺好找。
七月流火之時,胤礽的登基大典便開始了。
胤礽本想讓出乾清宮,但康熙不許。
康熙給太后新修了寧壽宮之後,太后如當初太皇太后一樣,並不住正殿,只住寧壽宮後院偏殿禮佛。
於是康熙便暫時住在寧壽宮正殿,之後再慢慢修太上皇的住所。
按照他的話來說,就是他大概也不會在宮裡多待,所以無所謂。之後慢慢想,喜歡哪裡就住哪裡,比如東煌宮就不錯。
康熙說完就搬東西,東西沒搬到寧壽宮,搬到了東煌宮。
大臣們分外無語。
康熙當皇帝的時候就視規矩如無物,現在當了太上皇更是如此。
咱們這位太上皇嘴上說著去寧壽宮,轉頭就住進了東煌宮,還自詡給禮部大臣面子。
見康熙住進東煌宮,胤礽鬆了一口氣。
東煌宮恐怕比乾清宮還舒服一些,他汗阿瑪住在那裡,他才放心。
移宮一事妥當。
康熙換上了新做的太上皇服飾,牽著船上皇帝服飾的胤礽,一步一步走到乾清宮廣場。
胤礽偏著頭,小聲道:「汗阿瑪,你這像在送兒子出嫁。」
康熙笑著訓斥:「登基呢,嚴肅點。」
站在他們身後,被親王禮服壓得渾身不舒坦的胤禔道:「汗阿瑪,保成,你們倆都嚴肅點,登基呢。」
後面一眾小阿哥們都忍著嘴角上翹,忍得很辛苦。
太子哥哥要登基了,他們本來很高興。
但到了太子哥哥換上皇帝服飾,一步一步走向乾清宮,他們在太子哥哥身後看著太子哥哥的背影時,他們又害怕了。
他們擔心變成皇帝的太子哥哥,還是不是他們的太子哥哥,還會不會對他們一如既往的好。
結果汗阿瑪和太子哥哥、大哥幾句話,就把他們心中疑慮打消了。
無論穿上什麼樣的衣服,無論戴上什麼樣的帽子,太子哥哥還是那個太子哥哥,汗阿瑪、大哥也還是那個汗阿瑪、大哥。
咱們一家人永遠還是那麼開開心心。
「接下來的路,你要自己走了。」康熙不舍地鬆開胤礽的手。
面前是排成兩列的文武百官。
胤礽將從文武百官中走過,獨自登上乾清宮高高的台階,走到乾清宮龍椅前,俯視著所有人,然後坐在龍椅上。
這段路,只有胤礽自己能走。
胤礽點了點頭,攥緊雙手,邁開了步子。
穿過文武百官,邁上白玉階梯……一步、兩步,胤礽神情突然恍惚。
胤禛背著手道:「就算汗阿瑪不當皇帝,大哥大概還是會一直被皇帝捶。」
胤祉羨慕道:「我也想。」
胤禛瞪大眼睛,倒吸一口氣。
我這三哥怕不是有什麼病!
胤祉嘆了口氣,然後挽起袖子:「太子二哥!我來幫你了!」
胤礽:「好!你繞到前面去!」
胤禔:「老三,你找死!」
胤禛撓了撓頭,也跟著加入了圍堵大哥的行列。
胤祺絕望地閉上雙眼,然後毅然決然地睜開眼,也沖了出去。
要和群要和群,哪怕被大哥揍也要合群。
康熙背著手路過,微笑著點點頭。
很好,有弟弟們幫忙,以後保成要揍保清,肯定比我更輕鬆。
就該揍死這隻大兒子!
常泰沉默著跟在康熙身後,仍舊充當著康熙的侍衛。
康熙回頭道:「你能不能走快一點,每次和你說話還要轉頭,我不累嗎?」
常泰無奈上前幾步:「皇上,太上皇,臣是侍衛,不能和您並肩,能不能饒了臣?」
康熙道:「反正你很快也不當臣了。你想明白了?你不幫著你外甥練兵?他還是需要老臣幫助。」
常泰道:「施家兄弟很能幹,海軍交給他們我放心。鄂倫岱也想去海軍,不想一直待在安南和兩廣。他歷練一番,也不是擔不起海軍將軍的職位。機遇要留給年輕人。我也想卸下重擔四處走走。您不會嫌棄臣吧?」
康熙笑道:「我嫌棄你什麼?當日不是說好了嗎?你陪著我四處逛逛。還有唐先生,他也說要致仕了。你們一個個啊,居然都不陪著保成。」
常泰道:「我們都陪著保成。您也一直陪著保成。我們又不是出去玩,也是在為大清做事。」
常泰第一次在康熙面前稱呼胤礽為「保成」,而不是「太子」。
他第一次在康熙直白地顯露出對這一位外甥深沉的愛意。
康熙對常泰逾矩的稱呼沒有什麼想法,自然地接著道:「你說得對。我們都沒有離開他。」
他看向被一眾弟弟們攆得上躥下跳的大兒子,笑道:「你退了也好。培養了這麼多年輕人,我們這些老人也確實該給他們讓路。走!他們把保清抓住了!我們也去踹保清兩腳!」
常泰翻白眼。
他有點後悔,自己是不是不該答應姐夫,陪他出去週遊世界?他總覺得以姐夫的性格,未來他會很難過,比當大清的海軍將軍更難過。
但誰讓他當時答應康熙了呢?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
群臣們準備登基大典,比準備太子大婚容易多了。
前者有例可循,還有康熙兜底。
康熙這禪位雖來得及,但良辰吉日也挺好找。
七月流火之時,胤礽的登基大典便開始了。
胤礽本想讓出乾清宮,但康熙不許。
康熙給太后新修了寧壽宮之後,太后如當初太皇太后一樣,並不住正殿,只住寧壽宮後院偏殿禮佛。
於是康熙便暫時住在寧壽宮正殿,之後再慢慢修太上皇的住所。
按照他的話來說,就是他大概也不會在宮裡多待,所以無所謂。之後慢慢想,喜歡哪裡就住哪裡,比如東煌宮就不錯。
康熙說完就搬東西,東西沒搬到寧壽宮,搬到了東煌宮。
大臣們分外無語。
康熙當皇帝的時候就視規矩如無物,現在當了太上皇更是如此。
咱們這位太上皇嘴上說著去寧壽宮,轉頭就住進了東煌宮,還自詡給禮部大臣面子。
見康熙住進東煌宮,胤礽鬆了一口氣。
東煌宮恐怕比乾清宮還舒服一些,他汗阿瑪住在那裡,他才放心。
移宮一事妥當。
康熙換上了新做的太上皇服飾,牽著船上皇帝服飾的胤礽,一步一步走到乾清宮廣場。
胤礽偏著頭,小聲道:「汗阿瑪,你這像在送兒子出嫁。」
康熙笑著訓斥:「登基呢,嚴肅點。」
站在他們身後,被親王禮服壓得渾身不舒坦的胤禔道:「汗阿瑪,保成,你們倆都嚴肅點,登基呢。」
後面一眾小阿哥們都忍著嘴角上翹,忍得很辛苦。
太子哥哥要登基了,他們本來很高興。
但到了太子哥哥換上皇帝服飾,一步一步走向乾清宮,他們在太子哥哥身後看著太子哥哥的背影時,他們又害怕了。
他們擔心變成皇帝的太子哥哥,還是不是他們的太子哥哥,還會不會對他們一如既往的好。
結果汗阿瑪和太子哥哥、大哥幾句話,就把他們心中疑慮打消了。
無論穿上什麼樣的衣服,無論戴上什麼樣的帽子,太子哥哥還是那個太子哥哥,汗阿瑪、大哥也還是那個汗阿瑪、大哥。
咱們一家人永遠還是那麼開開心心。
「接下來的路,你要自己走了。」康熙不舍地鬆開胤礽的手。
面前是排成兩列的文武百官。
胤礽將從文武百官中走過,獨自登上乾清宮高高的台階,走到乾清宮龍椅前,俯視著所有人,然後坐在龍椅上。
這段路,只有胤礽自己能走。
胤礽點了點頭,攥緊雙手,邁開了步子。
穿過文武百官,邁上白玉階梯……一步、兩步,胤礽神情突然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