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如厲害的將領更願意在馬背征戰時死去,而不是在病痛和回憶中死去。

  顧炎武寧願死在踐行夢想的路上,也不想死在溫暖的榻上。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或許在後世人看來,把華夏之外也納入天下,簡直是愚不可及。

  但世界上總要有一些愚不可及的人,一些富有國際精神的人,一些把外國人也當人的人,來讓這個世界別顯得那麼糟透。

  那些曾經在華夏百年恥辱中無私地幫助華夏百姓的人,那些華夏每年犧牲在海外的維和士兵,那些援助貧困國家的醫生、老師和工程師們……面對他們,在鍵盤上打出「愚不可及」四個字的普通人們,真的能當著他們的面親口說出「愚不可及」四個字嗎?

  或許真的有人說的出吧。

  但胤礽說不出。

  以他大清太子的身份,他做不到不算計外國,做不到把外國人也當人。但他絕對不會侮辱這些真正的「聖人」,也不會阻止這些真正的「聖人」。

  只是有一點,胤礽不明白。

  「汗阿瑪,以老師的智慧難道看不出,想結束戰爭的只是平民百姓,而歐洲貴族們都渴望戰爭,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無用功嗎?」胤礽疑惑道。

  即使兒子長大了,康熙仍舊揉了揉胤礽的頭髮,道:「保成啊,你看看史書中,春秋戰國時那些四處遊走的先賢們,難道不知道無法阻止戰爭嗎?但他們仍舊四處遊走啊。」

  有時候,心中的迷霧只需要輕輕一點撥,就能立刻消散。

  胤礽很快就明白了。

  有些事,明知沒用,也要去做。

  史書中許多先賢,都在逆天而行。逆天而行,快成為華夏的傳統之一了。

  所以他還疑惑什麼?只能無奈地笑一笑,然後給老師寫信,讓老師保重身體了。

  康熙問道:「你想親眼見到這一幕嗎?」

  胤礽點頭:「我想。」

  康熙嘆氣:「朕也想啊。春秋戰國,誰不想親眼看看呢。」

  胤礽再次點頭。

  康熙道:「可惜啊,國內的事太多。」

  胤礽也跟著嘆氣。

  康熙拍著胤礽的肩膀道:「海外有保清在,你不用擔心。南方又不安穩了,朕要去南巡,敲打敲打他們。你獨自一個人監國,會害怕嗎?」

  胤礽失笑:「汗阿瑪,您說什麼?兒子怎麼會怕監國?汗阿瑪放心去南巡。」

  康熙道:「此次朕南巡,政務你全權代理,不用報與朕。」

  胤礽:「……汗阿瑪,您的南巡不會是想偷懶吧?」

  康熙狠狠敲了胤礽的腦袋:「說什麼胡話?朕南巡時要做的事可多了,絕對比你還忙。朕讓你全權處理國事,是考驗你。你明年就成婚了,朕要考驗你是不是真的能獨當一面。」

  胤礽無奈:「成婚還要考驗?難道兒子通不過考驗,汗阿瑪還不讓兒子成婚?哎喲,別敲了別敲了,兒子知道了。」

  胤礽捂著腦袋:「再敲,兒子就傻了!」

  康熙板著臉道:「朕看你現在就挺傻。你可要好好干。朱棣在草原征戰的時候,他那大胖兒子全權處理國事,能幹得不錯,你不能比前明朱棣的大胖兒子差!否則朕回來會狠狠削你!」

  胤礽使勁點頭:「好好好。」朱棣那大胖兒子,確實是真正的大胖兒子,壓塌炕那種。

  康熙嚴肅道:「認真點!」

  胤礽也嚴肅道:「臣遵旨!」

  康熙決定南巡之後,仍舊對留下太子一人在京城不是很放心。

  他先召集八旗都統,警告他們好好聽太子的話,太子的命令就是他的命令。他已經把屬於皇帝那一半兵符給了太子。哪怕太子說讓他們去打羅斯國,他們都必須立刻去。

  他又給邊疆將領寫信,說自己即將南巡,讓太子全權監國,他們也要聽話,不可違背太子命令。

  康熙又逐個敲打京中大臣,讓他們別有小心思,若他們為難太子,等自己回來,就百倍奉還。

  將領們和大臣們冷汗漣漣。

  皇上啊,您學姜太公釣魚那麼多次,魚塘里的魚都快絕跡了,您能不能放過咱們?

  就算您在的時候,太子的命令不也早已經等同您的旨意了?臣等還怎麼敢違背太子?您是不是操心過度了?

  有人私下吐槽,康熙這不像慈父,簡直活脫脫一溺愛兒子的慈母了。

  康熙敲打完人之後,又給太子選臨時輔政班底。

  明珠和索額圖當然都在,陳廷敬都被他緊急召回京城,唐甄也往回趕中。

  康熙還召回納蘭性德和曹寅在京城任禁軍要職,但沒有解除兩人在地方上的職務,只讓他們暫時待在京城輔佐太子,等自己回京之後再繼續外放。

  得到康熙旨意的納蘭性德和曹寅苦笑不已。

  皇上啊,不就是下個江南,您至於嗎?

  雖然太子的確是第一次獨自在京城中監國,但太子曾經獨自出海,也獨自出征過啊。

  好吧,或許那時候太子身邊有直親王在,或許不能叫「獨自」。

  而且第二次太子出征時,差點被刺殺身亡,皇上現在擔心過度,情有可原。

  康熙點了一圈大臣之後,仍舊不放心。

  他看了看年輕臣子,把太子舉薦的噶禮和阿靈阿也重用起來。

  康熙嚴肅道:「太子對你倆有知遇之恩,你們要記清楚這一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