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不是沒有好消息,新帝登基開恩科,陳彥華就下了場,等到放榜那日,一大早王氏和劉氏便輪番派人去打探消息,直等到晌午時分,才有小廝氣喘吁吁地狂奔而歸:“中了,中了,咱們大爺中了二甲第三十二名!”

  喜得劉氏當場淚如雨下,王氏雙手合十不停聲地念佛,又賞了那報信的小廝一錠十兩的雪花銀,滿府上下的丫鬟奴才一人一吊賞錢。

  陳彥華自己倒並未露出得色,過攝政王府找了一回沈青雲,郎舅兩個在書房中說了大半日的話,陳彥華最終決定,不參加庶吉士考試,而是選擇外放。

  本來,如果能考上庶吉士,得入翰林院,穩紮穩打地一步步升遷,入閣拜相也不是沒有可能……陳庭峰走得就是這條路。

  天下士子多是這樣做的。

  陳彥華卻有自己的考量,沈青雲如今貴為攝政王,行天子事,民間歌謠唱“真天子、假天子”,他和崇德帝之間誰才是實際意義上的天子,誰也說不清。

  有著這層關係,陳彥華的仕途本該順風順水,前途一片光明。

  “原先只覺得他秉性純正,不失君子之風,與你父親大不相同。如今更見其氣節,實在令人敬重。”沈青雲這樣評價陳彥華。

  陳彥華之所以選擇外放,就是因為不想得到沈青雲的庇護,外放雖然升遷慢,但卻能真正察民情、做實事,造福一方百姓。

  他甚至還請沈青云為他謀一貧寒之地為官。

  對此,沈青雲既贊同又讚賞:“雖然清苦一些,但容易出政績,到時候再回京,資歷自然大不相同。”

  別人也再不敢說他是靠沈青雲的關係上位。

  婧怡為能有這樣的兄長而驕傲。

  只是如此一來,王氏也要跟著兒子去任上了。

  一念及此,婧怡心中未免就有些失落。

  而沈青雲心中又是另一番憂思。

  武英王府最近鬧得不可開交,不提蔣氏整日瘋瘋癲癲,沈則嵐一意孤行將生母送去家廟,袁氏大鬧一場,最後還是沒能逃過剃度,不過是平白叫外人看了一場笑話,多惹閒言碎語罷了。

  另外就是沈青羽上門來找沈青雲,開始只說分出去單過。

  這倒也不是沒有道理,原先沈穆在時,下頭幾個都是親兄弟,父母在堂不分家乃是老規矩。而眼下武英王府掌家的是沈則嵐,沈青羽一個庶出的叔父怎麼看都不好再賴在王府。

  說來說去,還是想讓沈青云為他謀一個官位,京官最好,若是外放,就要是富庶之地。

  至於蔣氏,沈青羽則隻字未提……沈青雲身為嫡子,尚且對瘋癲的母親不管不顧,何況他一個庶子?

  如此這般,也就心安理得了。

  這原本於沈青雲而言不過一句話的事,到底是兄弟,想要謀個官位再正常不過,沈青雲並沒有拒絕。

  偏方氏跑到婧怡面前來,說她憐惜沈則嵐不過一個半大孩子,哪裡管得住偌大的武英王府?他母親既去了家廟,她作為三嬸,也該盡一份心才是。

  “三爺想要分出去單過,我自然理解他的苦心,可我心裡記掛著嵐哥兒,咱們做長輩的一個個離了府,叫他小小年紀怎樣支撐武英王府?都是自家孩子,我又怎麼忍心連親事都沒人給張羅!”說著,方氏拿帕子抹了抹眼角,“依我看,不若給三爺在京中謀個職位,我也好繼續幫嵐哥兒管著家,等他的媳婦進門,再叫她接過手去,也就好了。”

  婧怡曾短暫地接手過武英王府的中饋,對方氏管家的貓膩自然清清楚楚,從前有婆婆和妯娌們盯著還好些,往後還不得翻了天地撈油水?

  婧怡把方氏的話原樣告訴沈青雲,後者長眉緊鎖,冷聲道:“外放廣州有個縣令的缺,想留在京城,城門衛還少人,正好他去。”

  方氏在家裡等得心急如焚,不過隔一日就又登了婧怡的門。

  婧怡便又將沈青雲的話原樣傳給她。

  廣州可在港口邊上,商旅雲集,最是富庶不過,不說別的,那些商賈之戶的孝敬每年就不知有多少。

  城門衛雖是京官,品級也比縣令高,可說白了就是看城門的……攝政王的哥哥去看城門,說出來不是要笑掉人的大牙!

  方氏的表情有了一絲猶豫。

  婧怡嘴角掛著微微一絲笑:“三嫂既然記掛著嵐哥兒那孩子,不若就選了城門衛罷。”

  方氏勉強笑道:“嵐哥兒自然要緊,可三爺想要造福一方百姓,我卻也不好不顧他的滿腔抱負。”

  婧怡笑容更甚:“那也好辦,三哥要去廣州,三嫂可擇一品性賢良、家世清白的良家女子陪著一道去,三嫂則仍在府中打理中饋。如此,嵐哥兒有你幫襯,三哥身邊也有知冷知熱的貼心人,豈不是兩全其美?”

  一番話激得方氏當場變了臉色。

  你霸著自己男人,屋裡連個通房丫鬟都沒有,卻空口白牙地叫她給丈夫納妾?

  “嗨,”她呵呵笑了兩聲,站起身來,“說到底,這種大事還是要我們三爺自己拿主意,我也就是跑個腿……等我回去告訴了三爺,叫他自己給四弟回話去。”

  不兩日,沈青羽處傳來消息,要去廣州做縣令,方氏和兩個孩子都跟去,沈青羽原先那些老姨娘、老通房們則統統留在武英王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