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想,這個世界上,永遠會有命運,永遠會有偏見,可是今天的命運和明天的命運是不一樣的,今天的偏見也不是明天的偏見。

  世界上永遠會有人在不斷的改寫著、打破著,幫助自己、幫助他人、幫助這個社會、這個民族,走向更美好的、偏見更少的、希望更多的未來!

  如果說,偏見是一座山,那就讓每一座山,都被包容種滿鮮花綠草,被尊重賜予潺潺生機。

  每一代的愛恨情仇終歸是要有個結局的,

  有的被償還,

  有的被放下,

  有的來不及說出就埋入黃土,

  還有的影響著下一代,

  然而世事滄桑變幻,真正能留下來的,

  是筆墨背後的風骨和意氣,是大漢女子沒刻在竹簡上的魅力與執著。

  寫這篇文章,也許少了太多權謀人心,但是在那個法度、禮教、吏治、軍制、民生、各種人的活路都未建立的時候,多幹些實事的風氣,一定盛行過多年。

  在這些閃光的人中,罵戰我看了很多,最後總要怪罪劉徹。

  劉徹後期窮兵黷武,暴虐無情,這我並不否認,可他也曾是少年,也曾是他人的知己,若真的是一如既往性格,怎麼能得人才濟濟?就憑一腔抱負和威威皇權,就能留得下那麼多的人才嗎?大家最喜歡的衛帥、小霍,就那麼心甘情願,眼瞎心盲的為他賣命?

  他們是一體的,是一家人,怪罪劉徹,也是在怪罪衛家,我不想這樣表達。

  我依然相信,沒有發瘋的劉徹,會有很多的優點,才能收攏那麼多的人才,開創大漢盛世!

  這一次,我站在劉徹的一邊,道一聲,不好意思,長門賦真的是假的,不好意思,奢靡驕縱,是真的。

  千百年後,就是現在,也許有人只記得金屋藏嬌,記得編出來的長門賦,卻忘記了那些恣意妄為的千金錢財,來源於普通百姓。

  是無數像桑弘羊、董仲舒、衛青、霍去病、主父偃、李息、公孫弘這種人,拼盡心血維護的王朝中,本應被用於國防民生的稅款。

  難道真要鼓掌歡慶,無知驕奢的貴人剝削來後,大手一揮的瞬間卻只為給自己和後世提供虛幻樂子的‘尊貴’麼?

  我不知道,如果真有千金買賦,換位相處,願不願意做那個拿出血汗錢繳賦稅,讓一個統治者的無知前妻重獲地位的“好心人”?

  其實,陳阿嬌和衛子夫的爭論,甚至延伸出來的很多很多爭論,我都有看到,也看到很多偏執,很多執拗,很多喜愛。

  可是我寫這個小說,不是為了跟這些人爭論什麼,我只是想用自己的力量,維護一個已故之人的身後名,不是歷史長河中的隻言片語,不是偏執的喜愛,而是一種欽佩的維護。

  如果此文有幸能被偏愛阿嬌的人看到,我希望,你們也能在維護一人身後名的同時,尊重其他人的身後名,畢竟我們都是為了維護身後名而來,目的相同。

  若此文被喜愛衛子夫的人看到,請讓我告訴你,你並不孤獨!

  ~~~~~~~~~~~~

  朝代,先榮後衰,先消後現,循環往復,裹挾著這片土地的人走過篇篇歷史,走過五千年,走到現代。

  而先國後家、先家後國、共榮共辱的綿延,代代更迭,層層輪迴,無休盡矣。

  有時候先國後家,於灰燼廢墟處重建輝煌

  有時候先家後國,於輝煌燦爛向安穩富庶

  我想如果真有神仙,

  衛劉霍這三氏一家人,無論男女老少,看見劉詢即位,盛世夢想得續,定會含笑九泉!

  歷史很早就告訴我們,最開始的地位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心腸和未來,無論男女,無論是衛青、霍去病還是衛子夫,他們不該敗給那些錯誤卻可討巧的虛假故事。

  那些貼近普通生活的男歡女愛,雖然更能滿足人們興奮的高潮,可是總有一群默默無人的古人,用他們堅實無聲的脊樑挺起他們的歷史歲月,那一段未有行差踏錯的日子,不該被一些野史趣聞的刻板印象所污衊。

  也許太上綱上線了,但是我想,寫完了,起碼衛霍劉,這三家的人不太會半夜來找我。

  而且如果真的要談他們之間的愛,我想不是如養寵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不是如蒲草糾纏茂樹,而是當自負者學會謙卑,□□者懂得容忍,他們飽受煎熬,虔誠贖罪,卻仍然求不得!

  正如五千年歷史的以人治國,而不是以學說信仰為帝

  正如五千年歷史的德昭懿範,而不是以依附屈從為後

  大漢風骨,延行千年

  椒房故事,母儀天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