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賀知餘一面幫李嫵捂手一面問她,「殿下打算何時去見?」

  第65章 大結局 拜過天地,也算夫妻。

  大理寺賀知余再熟悉不過。

  是以, 他帶人去伏擊可能出現去救那幾個小娘子的人。

  當發現為首的那一個乃韃靼使臣後,足以確信宣平侯賀顯抓到的人便是韃靼的人,且其中定有人身份不俗。那些人雖長相與大晉人更相似, 但確非大晉人。

  賀知余來鳳央宮之前先去過臨華殿復命。

  縱然不知呂鴻說過些什麼,卻知此時的李嫵曉得一些過去的事。

  與先大皇子有關的事都不會多輕鬆。

  李嫵將先大皇子的孩子養在身邊,當親生女兒看待,他知先大皇子在李嫵心中的份量。

  賀知余這會兒有意同李嫵提起韃靼的人, 既為讓李嫵轉移一些注意力,也為提醒她, 呂丞相所言未必是全部真相。呂家人做的這些事, 呂丞相全然不知情嗎?恐怕是不大可能單單瞞住他一個人的。

  呂丞相倘若知情, 即便他的話不是假話,也不見得是全部真相。

  一樁案子、一件事如果未知全貌,所知的那點兒真相, 亦有可能與真實情況相去甚遠。

  賀知余相信李嫵明白這個道理。

  然衝擊之下,或許一時半會顧不上多想。

  「人關在哪兒?」

  李嫵的確明白賀知余的意思,問道。

  「大理寺。」

  賀知余轉而牽起她的手,牽著她離開鳳央宮地界,「微臣願與殿下同往,聽候殿下差遣。」

  從宮人手中接過一盞六角琉璃宮燈。

  賀知餘一手提燈一手牽著李嫵, 才走出去幾步,忽覺李嫵停了下來。

  他回頭:「怎麼了?」

  李嫵從賀知余掌中抽回手。

  隔著幾步遠的距離,她輕扯嘴角,對賀知余說:「過來。」

  賀知余靜靜看李嫵幾息時間,兩步上前,在李嫵有所動作之前,先一步將她攬入懷中。

  四周未散去的宮人們連忙低下頭。

  手中提著一盞宮燈的賀知余只能單手抱李嫵, 卻無礙把人緊緊抱在懷裡。

  又陣陣冷風吹來,拂過李嫵頰邊的碎發。

  她抬手反抱住賀知余,沉默中感受著汲取著他身上的暖意。

  「我不要駙馬。」

  李嫵靠在賀知余的胸前,語氣無波無瀾說道。

  賀知余聽言,抬手輕撫她散落在後背柔順的三千青絲:「好。」

  一個字,便是所有的答覆,把話說盡了。

  「不要駙馬」幾個字對賀知余而言,稱得上一種警告。

  是在警告他、提醒他,她不見得會給他名分,畢竟成為李嫵的駙馬才算得上有正經的名分。

  但他如若在意這些,此前不會搬去長公主府。

  何況,他心裡清清楚楚知道,李嫵身邊根本沒有別的男人。

  李嫵卻在賀知余毫無猶豫給出答覆之後將他推開。

  微微仰頭去看眼前的人,李嫵伸手輕捏賀知余的下巴,眸中藏著笑:「賀大人,以色侍人,色衰愛馳。」

  「這又該如何是好?」

  賀知余認真應,「唯望殿下多予微臣幾分愛憐,顧念往日情分了。」

  李嫵一面收回手一面回:「可以考慮。」

  「多謝殿下。」賀知余再次牽起李嫵的手,與她並肩而行。

  ……

  李嫵與賀知余到大理寺時,大理寺已無騷亂,只里里外外仍有重兵把守。

  他們是來見韃靼人的,故而直接奔向了大理寺的監牢。

  其實,當李嫵冷靜下來梳理過幾遍各方的消息後,她已基本摸到當年她大皇兄之死的真相。從呂鴻拿出來的那些信箋中得知她父皇懷疑大皇兄非皇家血脈,不過其中一環,對她來說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此前她一直想不明白,為何她父皇匆匆定案。

  只有確鑿的證據擺在面前,她才敢信、才能信是她的父皇認為那並非自己的子嗣,故一心誅之。

  在她眼裡,這個理由自然荒唐可笑。

  卻無法否認足以要她大皇兄性命,連同大皇嫂也險些難以倖免。

  李嫵便記起另一樁事。

  是與她的皇姑姑,清河大長公主有關的事情。

  在她大皇兄未曾出事以前,曾接下過一紙來自於清河郡百姓的訴狀。

  百姓冒著風險感到京城訴苦被欺壓、被魚肉,她的大皇兄接下那一紙訴狀,親自負責審查。

  清河郡是她皇姑姑的封地。

  在那麼個地方發生的事,能繞得過她這一位皇姑姑麼?

  想來那時把人得罪才會招來禍患。

  身為清河大長公主的她的皇姑姑,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條件,同樣有動機。

  而她的那位皇姑父恰是呂家人。

  李嫵隨賀知余來大理寺,不指望從韃靼的人口中撬出什麼消息。

  抑或該說,她不願意為一點消息被拿捏。

  只誠如李嫵所想,當她同賀知余見到那幾個被抓的小娘子,她們起初矢口否認與韃靼有牽扯,更不承認她們其中有韃靼皇室中的人。這般行徑卻不過無畏掙扎。

  「不提是不是誤會。」

  李嫵懶洋洋開口,以冷血之言打破她們幻想。

  「即便是誤會又如何?我一個長公主,手裡沾幾條人命會怎麼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