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馮府就是二進的宅子,位置在偏京郊的位置,地段兒不算好,不過京城的土地寸土寸金,能在城裡置宅子的家裡都有些底子,馮家算是清流的官宦人家,錢銀並不豐厚。

  這附近的宅子很多也都是當官的宅院,大多官位不高,城裡宅子買不起,就往這邊買,如今這邊的地價也漲了起來,翻了一番。

  馮氏有一個哥哥,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年紀都比蘇重秉還要大的多,都已經成親,馮氏的嫂嫂孫氏是江南人,婚後嫁到京城,生兒育女,操持家務侍奉雙親。

  馮家跟湘玉見過的其他人家不一樣,馮老爺只娶了馮趙氏一個妻子,自此再沒納妾,也不是面子情,在外面也沒有風流韻事,夫妻伉儷情深,湘玉跟著馮氏回府,見馮趙氏桌前擺著櫻桃,還是馮老爺知道她喜歡吃櫻桃,專門給她買回來的。

  樁樁件件,皆流露著深情厚誼,採薇忍不住嘆:如果能像馮夫人這樣,那真是一輩子都值了。

  哪個女人不願意丈夫一心一意的,男人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納妾是常態,趕上花心的,身邊的丫鬟也得摸上炕,像馮老爺這樣的,少之又少。

  湘玉思忖,她家太太從小家風嚴謹,後院清明,又是家裡的幼女,全家寵愛著,性情才會如此簡單直爽吧。

  這樣也是一種福氣,只是可嘆嫁進蘇府,碰上蘇老爹註定不省心,畢竟不是誰都有馮趙氏的好運。

  馮家雖然日子不算大富大貴,但是也不清貧,招奴喚婢,下人也不少,當然比蘇府要節儉許多。

  馮氏大哥是武官,常年不在家,家裡的營生總不能單單憑著俸祿過活,跟著一群朋友私下做生意,本朝為官者不能開鋪子,但沒誰人真聽,太子殿下京城還當鋪綢緞莊不斷呢,更別提其他人。

  不得不說馮氏的大哥做生意很有一套,短短几年攢下一筆錢,只是怕扎眼換成銀票存起來,家裡的日子漸漸改善不少。

  馮氏帶了禮物過來,心裡惦記著老娘,有點好東西總想送過來,馮趙氏見到幾個孩子喜的不行,她眼睛不好,得人站到近前才能看清,挨個尋摸著看,摸摸湘玉的手:「哎呦,我才多半年沒見,湘玉都長成大姑娘了,若不是你提,碰個對面我都不敢認。」

  馮氏笑道:「豈止光是長個兒,姑娘家抽條個子也高了,娘你身子可還好?」

  前段日子馮趙氏風寒,在床上躺了小半個月,吃了不少湯藥才好,可馮氏府里事忙脫不開身,只能等閒暇了過來瞧瞧,出嫁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總不能老往娘家跑。

  馮趙氏說無礙,她年紀不算大,但年輕時候日子清苦,落下不少病根,如今年歲漸長,各種病都找補上回來。

  湘玉帶著弟弟妹妹在院子裡玩,後院有個花園,裡面種著一大片的薔薇花,聽說是舅母喜歡,重嘉抱著馮趙氏給他的糖罐子不撒手,奶娘說替他拿著,重嘉撅噘嘴:「奶娘誆騙我,上次我的糖就是這麼被你騙走的。」

  一句話說的奶娘哭笑不得,湘玉伸手:「七姐答應你,一會兒準定全給你。」重嘉這才樂呵呵的撒手,還跟湘玉拉鉤。

  趁著孩子們不在,馮趙氏把馮氏拉到身邊說道:「你家秉哥的婚事你操持甚,別到時候落下埋怨,可曾問過外家趙氏?」

  馮氏沒想到這一層,臉上冒出一層細汗:「老爺跟老夫人一起幫忙掌眼,也問過秉哥兒的意見,沒知會趙家。」

  馮趙氏把茶杯重重一擱:「糊塗啊,趙家是正經外家兒,哥兒的婚事,理應跟人家說道說道,趙家不是拎不清是非的人,想必也不會多插手,但你不提,就是禮數不周,你也當家主事多年,怎麼這點子淺顯道理都不懂?」

  馮氏惱悔道:「我沒想到這一層,還好現在也不晚,明日我就去趙府說一聲。」

  馮趙氏這才滿意的點頭:「這樣就對了,還有玉姐兒的婚事,也托趙家幫忙留心,姑娘家不照男兒家,婚事更要慎重,明年玉姐就是及笄之年,婚事想拖也拖不得。」

  馮氏沒耽擱,從馮府回去第二日就去了趙府,提了提重秉的婚事,誠如馮趙氏所言,秉哥兒是蘇家人,趙家也不伸手摻和,但曉得馮氏的用意,熱情的留了飯,馮氏惦記家裡的幾個孩子,吃過午飯就往回趕。

  湘玉坐在隔間跟湘琪繡手帕,馮氏剛喝上口茶,趙媽媽進來稟告:「太太,三小姐的丫鬟求見。」

  馮氏一蹙眉,除了逢年過節,湘雪連一句話都不帶回來一句,這次派丫鬟來找她,倒是稀奇,請人進來,來的人是湘雪的貼身丫鬟杏雨。

  杏雨請安後笑道:「回稟太太,咱們小姐有喜啦。」

  湘雪進門不到一年,就懷上孩子確實是喜事,但馮氏心裡毫無波瀾,又不能太過默然,吩咐趙媽媽道:「準備寫人參之類的補品,隨著杏雨一塊回去,代我看一眼雪姐兒。」

  趙媽媽回道:「夫人放心,必然辦的妥妥噹噹。」

  杏雨猶豫了一下,咬牙道:「三小姐打算過幾日回家來瞧瞧,想家裡人想的緊。」

  馮氏還能不清楚湘雪的用意?無非是想見她那不爭氣的姨娘,馮氏想到,湘雪嫁人許久,是該讓萬姨娘好好清修了,免得在外面操心費神。

  馮氏說道:「罷了,剛過三個月身子不穩,還是別折騰,在府里先好好養胎,等生下孩子再回來也不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