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風姿秀美的文字和內容配合一起,頓時洛陽紙貴,在知道遊記就是書鋪掌柜寫的時候,又有一批文人散客對鹿瓊心服口服了。

  鹿瓊那種敏銳的性格,在做這種他人口述鹿瓊加以整理的遊記里,得到了極好的體現。

  鹿瓊總能抓住重點,寥寥幾筆便很有畫面感,也不是沒有人懷疑過是謝子介代筆,畢竟家裡住著個狀元郎,可是這種事情一說出口便遭到嘲笑。

  謝子介本人雖然字跡清秀婉麗,但因自幼學於大儒,其實不少詞句頗為艱深,還愛好用典,就連蒙書都有些這種味道,老學究挑不出來錯,稚童能看得懂,但和遊記清新的風格是完全不一樣的。

  謝子介自己更是在同僚面前直截了當:「那是謝某夫人所做。」

  就連天子某天聽說之後,和幾個寵臣談笑間,也肯定道:「是鹿掌柜的文字,朕知道。」

  之後便再也沒有人敢說那是代筆了,而接下來,不再需要謝子介的幫助,鹿瓊自己的學識漸漸已經完全夠她寫鋪子裡的書。

  不過他們夫妻倆依然會一同聯詩作詞,共同治學,剪燭之時,談論三五佳句,也是一種樂趣。

  這些清麗詩詞不少也傳了出來,他倆的確是完全不同的風格,但內在的風骨相互呼應,只讀詞句,就能感受到彼此的相契相投,與彼此濃濃的愛意。

  鹿瓊之才,名動天下。

  誰也不會想到,這個能讓京城洛陽紙貴的女子,曾幾何時,讀書都是一件難事。

  對於謝子介和鹿瓊來說,時間一日日過去,每天肯定都有不同的,但總體上,現世的安穩已經是他們夢寐以求。

  只是年歲漸長,家中的來客們換了一茬又一茬,朱衣玉冠,短褐青衫,棉麻商袍各色人等不一而論。

  他們的對謝子介的稱呼倒是慢慢變了,從舍人到通判,一直叫到了一聲相公。

  鹿瓊也聽謝子介講了他們這些年做的事情。

  有察吉額伏在,北部早已安寧,這些年和西域通商,國庫充盈,武制上也有條不紊的兌現了諾言,如今國庫充盈,兵強馬壯,海晏河清。

  這些年,在汴京城到各路武將的支持下,抑制兼併,還田於民,做的是很好的,也沒有再出現江南那時候的事。

  總之,當初那個年輕的秀才,已經成了大周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不過他名字最多出現的,還是後世文學史中,夫妻倆的詞句文章放在一起,並肩而立,相互呼應。

  對於如今的鹿瓊來說,她只是恍然意識到,時間居然已經過了這麼久,他們相逢於微時,相攜於落魄之中,幸好的是遇到了彼此。

  此後餘生,有一人攜手,足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