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想起那位遭到囚禁的偏心眼,議會成員在厭惡之餘,又有些懼怕。

  特蘭西亞王太子一死,於情於理他們都該將國王放出來主持大局。可是沒有議會成員的幫助,特蘭西亞王太子絕不可能將國王囚禁起來,然後順順利利地趕走弟弟,成為國內唯一的掌權者。

  而以特蘭西亞國王的角度來看,議會成員無疑是叛徒中的叛徒,即便死上千字也不足為惜。哪怕現在的特蘭西亞國王礙於蟲族入侵的危機,會暫且放過背叛他的人。可是議會成員們很清楚這個會對兒子痛下狠手的男人,絕不會放過他們。

  傳信人也很清楚這場劇變的後續影響,所以在議會成員的緊張情緒下,說了句安撫人心的話:「您放心,宮廷已經封鎖了王太子的死亡消息,至於國王陛下……」

  傳信人想起頂頭上司的話,猶豫後還是大著?膽子說道:「有位大人提議將王太子的死因扣在國王身上,然後一不做二不休地……」

  膽子不大的傳信人始終說不出那句以下犯上的話,只能比了個割喉的手勢,用眼神告訴議會成員,他們是認真的。

  「毫無疑問,這是目前最穩妥的方法。」議會成員毫不猶豫地贊成道:「與其讓國王陛下重回幕前,還不如讓格利薩登基為王。」

  想起那位在教皇國長大的二王子,議會成員雖有不滿,但也想著?格利薩根基不穩,即便是要對抗他們,也要花上十數年的功夫。並且格利薩的成長經歷也是雷點,極易讓臣民覺得他不是「土生土長的特蘭西亞人」,從?而導致格利薩的威信下降。

  「王室總管也隨著?王太子回歸萬神的懷抱嗎?」打定主意的議會成員決定將國王的意外死亡扣在王太子身上。反正以無知民眾對王太子的濾鏡,肯定以為是憂國憂民的王太子擔心自己死後又有人出來作妖,才將腦子不清的國王一起帶走。

  而以國王陛下的民間風評來看,搞不好平民會對王太子弒父的行為表情諒解。

  畢竟國王可是在王太子因戰受傷後,差點廢掉長子的繼承權,令國內外一片譁然。

  縱使特蘭西亞王太子已廢,可他到底是為國家?征戰十數年,又做出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不僅拉攏了澤蘭冰封,讓特蘭西亞不再拘泥於傭兵經濟,甚至還與教皇國和阿基奎大公國緩和了關係。

  可以說,就實際作為來看,特蘭西亞王太子比他父親強了不止一星半點。哪怕是卸磨殺驢,兔死狗烹,也沒有這麼?赤裸裸的。

  即便是最無情的奧丁皇帝,都覺得特蘭西亞國王做得太過分了,簡直是把特蘭西亞王太子當眾暴打不夠,還大吐口水地撕開對方隱藏的傷痕。

  而民眾們雖能理解特蘭西亞王太子不適合做一國的門面,可是能出那麼?多鐵血漢子的國家?,也比較重情誼與直來直往,看不上特蘭西亞國王屁事不干,卻又對為國受傷的王太子指指點點的行徑。

  再加上國內的議員們也是一致偏向王太子,不想讓一個奶娃娃站在頭上,所以贊同了特蘭西亞王太子的政變行為,甚至將格利薩趕出北方。

  「如您所料,王室總管踐行了他的忠誠。」傳信人露出同情的神色,令議會成員為之嘆息:「走吧!總得將這些爛攤子收拾乾淨。」

  一天後,特蘭西亞傳出國王毒殺王太子,而效忠於王太子的總管為了替主人報仇,將國王毒殺後服毒自殺。

  當瑪麗安娜聽到這一消息時,格利薩恰巧代替教皇國出使奧布斯達。

  因為盧修斯的死亡,教皇國不得不替坎特羅和奧丁收拾爛攤子,派人去跟阿基奎女大公交涉,讓她不要斷掉對坎特羅和奧丁的武器供應和貸款。

  至於瑪麗安娜這兒……

  由于格利薩是盧修斯在奧布斯達最好的朋友,所以由他替教皇國表示慰問。

  「陛下,對於盧修斯的遭遇,我感到很抱歉。」無論如何,盧修斯都是以教皇國的名義流放於坎特羅。而要是沒有奧丁對盧修斯的指控,後者也不必為了自己和瑪麗安娜的名譽,做出如此之大的犧牲。

  況且退一萬步來說,沒有盧修斯的拼死戰鬥,要是讓奧丁的小皇帝或是塞伊斯折在蟲族入侵里,那麼?南方的內鬥加上蟲族的大軍壓境,絕對會讓人類陷入種族滅絕的危機。

  就是為了盧修斯的大局觀,無論是教皇國還是坎特羅,甚至是指控過他的奧丁,都為盧修斯的行為蓋棺定論,給了他「人類英雄」的稱號。

  當然,跟歷史上的天降猛男相比,授予盧修斯這一稱號是為了安撫瑪麗安娜和阿基奎女大公,所以明眼人都知道裡頭有多少水分,但是在各界大佬的默許下,還是勉強接受了對盧修斯的讚揚。

  只是瑪麗安娜並不在乎對盧修斯的死後追封。

  她只在意盧修斯的遺體何時回國,又以何種方式下葬。

  「按照教皇陛下的意思,盧修斯……閣下的遺體會被送入安息之地,與教皇國的歷代先賢們共同守護人類的未來。」格利薩瞧了眼瑪麗安娜的表情,話音一轉道:「當然,要是阿基奎大公國或是奧布斯達對盧修斯閣下的後事另有安排,可以讓聖殿取出盧修斯的心臟,安葬於阿基奎或是奧布斯達的王室墓地。」

  第240章

  對于格利薩的提議,瑪麗安娜難得露出深思的表情。這個做事不說風風火火,但?也絕對不會優柔寡斷的女人,在盧修斯的問題上略顯遲疑,像是每一步都要?經過深思熟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