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曾幾何時,他如羈鳥戀舊林般眷戀著侯府,只因裡面有他魂牽夢縈的人。
他揣著大逆不道的念頭,惶惶不可終日,甚至想像過自己被逐出去會是什麼模樣。
大抵,如魚離了水,難以久活。
心有靈犀般,少年正觸景生情兀自有些感慨,那廂侯爺很輕地摟了下他的肩,說:「擷鏡,我們到家了。」
於是所有傷懷煙消雲散,少年微微頷首,說:「嗯。」
他原是因著心情激盪短時內講不出太多話,再加上帶了點鼻音,落到侯爺耳中,卻莫名聽出幾分疲懶的味道。
「不舒服?」侯爺柔聲問,「還疼嗎?」
聞言,少年僵了僵,默然無語地瞥了旁邊這人一眼。
他當然知道這裡的疼不疼指的是哪裡疼,也當然聽出了侯爺體貼話語下藏著的揶揄。
疼自是疼的,遑論還騎了一路的馬。
雖然侯爺貼心地替他抹了藥,但畢竟進城門前要行大段山路,崎嶇顛簸,有苦難言。
昨夜鬧騰得過了分,結束後還有些意亂情迷,侯爺惦記著要趕路,把剛緩過來些許的少年抱進懷裡,笑道:「可以了。」
偏生後者被撩撥得有些耐不住,仰頭去親他的頸側,嘴裡含糊說著「不礙事」,信誓旦旦保證不會因此耽擱。
海口夸下了,苦也得自個兒吃。少年停頓片刻後,未置一詞,若無其事地朝府里走去。
侯爺淡淡一笑,也跟了上去。
府里仍是離去時的模樣,雖說那年遣散了所有奴僕,給了銀錢讓他們自去營生,但夏蟬冬雪還是會時不時回來料理修整,未有不上心。
說到她們,這些年侯爺和少年在外遊歷,書信往來卻也沒有斷過,此番回來,也是因著年前夏蟬誕下二子,盼望團圓。
本意是想一塊兒過年,但顧及到夏蟬已有家室,他們便推遲了些許時日,趕在元宵這日回來同賀。
細究起來,世間之事紛紛擾擾,卻向來有因必有果。
昔年在杏園,少年受了重傷,命懸一線,本以為大限將至,卻不料等來了意中人的回應。
而被落在杏園的夏蟬和冬雪,本是聽曲誤了時間,慌亂中與侯府人馬走失,卻不料為前者修來一段正緣。
彈古琴的那位柳家公子,向來孤芳自賞,自認曲高和寡、逍遙人間,哪知杏花從中驚鴻一瞥,瞧見明媚靈動的夏蟬,差點撥斷了手中的琴弦。
他見對方情急之下手足無措,便自告奮勇送她們回去。
即便知曉夏蟬不過是侯府的一介丫鬟,卻也沒有任何芥蒂。
那時夏蟬正因著少年受傷的事鬱鬱寡歡,柳公子每每上門拜訪,都遭到回絕。後者未曾氣餒,見不了面,就在侯府隔街的茶樓上撫琴,餘音繞樑,默默陪伴。
功夫不負有心人,少年和侯爺離京之後,夏蟬空出了大把時間,終於得以見面。
其實她本也對柳公子有意,只是在她眼中侯爺和少年才是最重要的人,是以縱然心存歉疚,也只能暫時冷落對方。
後來,便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結為金玉良緣。
關於夏蟬成親這件事,少年始終有種不真切的感覺,他記憶里還是那個未及笄的小姑娘,笑眯眯地喚他「擷鏡哥哥」。
仿佛只是彈指一揮間,小姑娘就已亭亭玉立,還成為了母親。
這廂少年和侯爺正談及夏蟬,那邊府門外傳來車馬聲。
伴隨著「都說了我自己過來,有兩個嬤嬤抱著孩子就好」和「我不親自跟著,哪裡放心得下」,熙熙攘攘的腳步聲穿過遊廊,來到正堂。
是夏蟬,她身側伴著個相貌俊朗的公子,後面則跟著兩位嬤嬤,各抱了個粉雕玉琢的奶糰子。
望見故人的那刻,夏蟬眼圈一紅,堪堪就要落下淚來。
侯爺笑道:「還哭,可就不成體統了。」
這話自是隨口說說,過去在侯府,他就未曾用規矩拘束過府里人,如今不過是擔憂夏蟬身體,不願她流淚。
「誰哭了。」夏蟬也笑,抹了抹眼角,道,「看到您和擷鏡哥哥,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她順勢轉身示意嬤嬤們過來,把兩個奶糰子一一抱給他們看。
兩個小孩是雙,如今才三個月大,不怕生,乖巧得很。也不知他們何來的默契,哥哥瞅著侯爺,弟弟瞅著少年,瞅著瞅著就咧嘴笑起來,好似很愉悅。
少年從沒見過這么小的小孩,想要觸碰又不敢,在夏蟬的幫扶下抱起弟弟,僵硬得連手臂怎麼放都忘了。
沒有在侯府里耽擱太久,一行人會上面後,就往京城最繁華的酒樓而去。
今時不同往日,如今這最有名的醉仙樓,當家掌柜難得是位女子,正是那最愛吃的冬雪。
原本是要在侯府同過元宵的,只是這酒樓茶肆,過節時熱鬧非凡,恐有渾水摸魚的,主心骨不能不在。
是以冬雪便邀請諸位到她的酒樓來過節,留了最好的廂房,和大批稀有食材。
侯爺離京前,曾和夏蟬冬雪說過,她們想做什麼都做得。
冬雪那時開玩笑般說自己只會吃,後來仔細琢磨,覺得把吃發揚光大,也未嘗不可。
她有侯爺給的豐厚銀兩,也有讀書時學過的經商之道,再加上本就於研究美味這一道頗有造詣,很容易就能像模像樣。
他揣著大逆不道的念頭,惶惶不可終日,甚至想像過自己被逐出去會是什麼模樣。
大抵,如魚離了水,難以久活。
心有靈犀般,少年正觸景生情兀自有些感慨,那廂侯爺很輕地摟了下他的肩,說:「擷鏡,我們到家了。」
於是所有傷懷煙消雲散,少年微微頷首,說:「嗯。」
他原是因著心情激盪短時內講不出太多話,再加上帶了點鼻音,落到侯爺耳中,卻莫名聽出幾分疲懶的味道。
「不舒服?」侯爺柔聲問,「還疼嗎?」
聞言,少年僵了僵,默然無語地瞥了旁邊這人一眼。
他當然知道這裡的疼不疼指的是哪裡疼,也當然聽出了侯爺體貼話語下藏著的揶揄。
疼自是疼的,遑論還騎了一路的馬。
雖然侯爺貼心地替他抹了藥,但畢竟進城門前要行大段山路,崎嶇顛簸,有苦難言。
昨夜鬧騰得過了分,結束後還有些意亂情迷,侯爺惦記著要趕路,把剛緩過來些許的少年抱進懷裡,笑道:「可以了。」
偏生後者被撩撥得有些耐不住,仰頭去親他的頸側,嘴裡含糊說著「不礙事」,信誓旦旦保證不會因此耽擱。
海口夸下了,苦也得自個兒吃。少年停頓片刻後,未置一詞,若無其事地朝府里走去。
侯爺淡淡一笑,也跟了上去。
府里仍是離去時的模樣,雖說那年遣散了所有奴僕,給了銀錢讓他們自去營生,但夏蟬冬雪還是會時不時回來料理修整,未有不上心。
說到她們,這些年侯爺和少年在外遊歷,書信往來卻也沒有斷過,此番回來,也是因著年前夏蟬誕下二子,盼望團圓。
本意是想一塊兒過年,但顧及到夏蟬已有家室,他們便推遲了些許時日,趕在元宵這日回來同賀。
細究起來,世間之事紛紛擾擾,卻向來有因必有果。
昔年在杏園,少年受了重傷,命懸一線,本以為大限將至,卻不料等來了意中人的回應。
而被落在杏園的夏蟬和冬雪,本是聽曲誤了時間,慌亂中與侯府人馬走失,卻不料為前者修來一段正緣。
彈古琴的那位柳家公子,向來孤芳自賞,自認曲高和寡、逍遙人間,哪知杏花從中驚鴻一瞥,瞧見明媚靈動的夏蟬,差點撥斷了手中的琴弦。
他見對方情急之下手足無措,便自告奮勇送她們回去。
即便知曉夏蟬不過是侯府的一介丫鬟,卻也沒有任何芥蒂。
那時夏蟬正因著少年受傷的事鬱鬱寡歡,柳公子每每上門拜訪,都遭到回絕。後者未曾氣餒,見不了面,就在侯府隔街的茶樓上撫琴,餘音繞樑,默默陪伴。
功夫不負有心人,少年和侯爺離京之後,夏蟬空出了大把時間,終於得以見面。
其實她本也對柳公子有意,只是在她眼中侯爺和少年才是最重要的人,是以縱然心存歉疚,也只能暫時冷落對方。
後來,便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結為金玉良緣。
關於夏蟬成親這件事,少年始終有種不真切的感覺,他記憶里還是那個未及笄的小姑娘,笑眯眯地喚他「擷鏡哥哥」。
仿佛只是彈指一揮間,小姑娘就已亭亭玉立,還成為了母親。
這廂少年和侯爺正談及夏蟬,那邊府門外傳來車馬聲。
伴隨著「都說了我自己過來,有兩個嬤嬤抱著孩子就好」和「我不親自跟著,哪裡放心得下」,熙熙攘攘的腳步聲穿過遊廊,來到正堂。
是夏蟬,她身側伴著個相貌俊朗的公子,後面則跟著兩位嬤嬤,各抱了個粉雕玉琢的奶糰子。
望見故人的那刻,夏蟬眼圈一紅,堪堪就要落下淚來。
侯爺笑道:「還哭,可就不成體統了。」
這話自是隨口說說,過去在侯府,他就未曾用規矩拘束過府里人,如今不過是擔憂夏蟬身體,不願她流淚。
「誰哭了。」夏蟬也笑,抹了抹眼角,道,「看到您和擷鏡哥哥,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她順勢轉身示意嬤嬤們過來,把兩個奶糰子一一抱給他們看。
兩個小孩是雙,如今才三個月大,不怕生,乖巧得很。也不知他們何來的默契,哥哥瞅著侯爺,弟弟瞅著少年,瞅著瞅著就咧嘴笑起來,好似很愉悅。
少年從沒見過這么小的小孩,想要觸碰又不敢,在夏蟬的幫扶下抱起弟弟,僵硬得連手臂怎麼放都忘了。
沒有在侯府里耽擱太久,一行人會上面後,就往京城最繁華的酒樓而去。
今時不同往日,如今這最有名的醉仙樓,當家掌柜難得是位女子,正是那最愛吃的冬雪。
原本是要在侯府同過元宵的,只是這酒樓茶肆,過節時熱鬧非凡,恐有渾水摸魚的,主心骨不能不在。
是以冬雪便邀請諸位到她的酒樓來過節,留了最好的廂房,和大批稀有食材。
侯爺離京前,曾和夏蟬冬雪說過,她們想做什麼都做得。
冬雪那時開玩笑般說自己只會吃,後來仔細琢磨,覺得把吃發揚光大,也未嘗不可。
她有侯爺給的豐厚銀兩,也有讀書時學過的經商之道,再加上本就於研究美味這一道頗有造詣,很容易就能像模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