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隨著大魏寶鈔的正式發行,整個大魏進入無止境的發展。

  同月。

  大魏學堂正式開放,取名為守仁學堂,凡大魏子民,皆可入學,大魏王朝可豁免九年費用。

  一時之間,舉國歡呼。

  雖然之前大魏王朝已經開始試點,但因為耗費人力財力巨大,所以只能嘗試性的在幾個重要郡府試點。

  而現在,是面向整個大魏王朝。

  這一切還得歸功於大魏寶鈔。

  又是一個月。

  一則推恩令自朝堂內傳出。

  各地王侯爵位,庶出可繼承領地爵位,引來天下震撼。

  此計令諸王沉默。

  一夜之間,大魏所有王侯,主動交出兵符,徹底歸納朝廷,他們明白推恩令只是警告,主動上交兵權,至少可保留爵位權力。

  否則,一旦清算,屍骨無存。

  就此,僅僅不到半個月,令古今往來任何朝堂都擔心的藩王之事,終止於今日。

  推恩令雖然做不到完完全全壓制藩王。

  可只要國家愈發強大,帝王但凡不是昏庸無能,依靠六部之能,大魏的藩王,徹底鬧不動了。

  而後。

  又是半個月。

  一則消息傳開。

  消失接近四五個月的許清宵,出現在一處書院,講課授心學,引來萬民圍觀。

  但翌日,許清宵消失,又出現在另外一個地方。

  有人去尋許清宵。

  可最終發現,並非是許清宵真身授課,而是一道靈體,是仙門的分身之術。

  到最後,許清宵的身影越來越多,他在大魏闡述心學之法。

  告知眾人,思想與學問,不可一成不變,一切由心,但知善惡,從善而行。

  如此。

  轉眼之間。

  又是一個月過去。

  皇宮內,突然多了一車書籍,出現在養心殿。

  是許清宵給大魏留的,也是給季靈留的。

  養心殿外。

  季靈望著一洗如碧的天穹,她神色很憔悴。

  她明白,許清宵不見她,自然有他的原因。

  她也明白,這一次是他最後的告別。

  滿滿一車的書籍,書寫了太多東西。

  是大魏未來數百年發展的根基。

  直到這一刻,許清宵還念著大魏,也念著自己。

  如此,轉眼之間。

  又是一個月無聲無息消失。

  ——

  ——

  武昌三年。

  三月三。

  大魏王朝。

  平安縣外。

  隨著金陽緩緩升起。

  一道身影立在山頭上。

  靜靜地望著日出。

  這是許清宵。

  時間如白駒過隙,眨眼之間,四個月便過去了。

  這四個月的時間。

  許清宵嘗試過很多種辦法去成聖。

  可隨著逐漸了解,許清宵便明白自己距離聖人相差有多大。

  聖人。

  並非是一個境界。

  而是思想上的蛻變。

  自己遠遠不是聖人,也做不成聖人。

  因為,過不了問心。

  一切的詩詞,包括千古名言,還是心學,都不屬於自己。

  只能說自己將這些千古名言,在這個世界發揚光大罷了。

  不是自己的東西。

  就不是自己的東西。

  想要藉此成聖。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與朝歌等人商談了許久,最終得到的結論就是,難如登天。

  故此,他將天地文宮再度還給了周凌,也讓人修建新的大魏文宮,為朝歌等人修建雕塑,讓萬民膜拜,或許有朝一日,可以重塑肉身。

  所以,最後兩個月,許清宵開始傳道,他將心學傳播下去,不希望再發生荀子這樣的事情。

  這段時間,他也明白荀子為何會如此極端。

  只因,他是當年被打壓的那批人,不是不尊朱聖,而是沒有將朱聖視為第一,所以遭到極多排擠,遇到了諸多不公平的待遇。

  但荀子不如自己。

  自己懟天懟地,肆無忌憚。

  可像自己這樣的人,終究是極少數。

  荀子如大部分人一般,選擇了沉默,他忍受了這一切。

  將一切的痛苦很憤怒,化作了報復。

  故此,許清宵理解了荀子。

  也正是因為如此,許清宵也徹底放下心來。

  他如普通人一般。

  每日三餐,早睡晚起,遊歷在大魏當中,時而也會出現在異國他鄉。

  今日。

  是他穿越來的第三年。

  也是他最後的十二個時辰。

  金陽高照。

  許清宵負手而立,沐浴著金陽,朝著山川走去。

  三年前。

  以平安縣為起點。

  自己入局。

  瘋了一般的掙扎,搏出生機。

  三年後。

  以平安縣為終點。

  這一次,許清宵沒有選擇掙扎。

  並非是向命運低頭。

  而是天命如此。

  回顧這三年。

  每一次都是在生死之中爭奪。

  每一次都是絕境翻盤。

  同樣,每一次都得到上蒼眷顧。

  這一次。

  許清宵看到了天命。

  自己的路,已經走到了盡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