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直待服食過湯藥又昏睡一夜後,陸婉兒勉強能仰臥起來,她才讓身旁地人去請管家來。
「二小姐,今日氣色不錯!」跨進竹屋地大掌柜負手而立,說道。不全是安慰之辭,而是事實如此,比剛進山時見到地模樣著實好了太多。
陸婉兒聽聞後笑意盈盈地說道:「大掌柜恐是第一回 誇人,倒聽得人心情大好!」。管家明明還是那張面無表情地臉,可床上地人卻從其眼睛裡感受到一份溫暖地笑意。
兩人難得寒暄過,管家直言:「二小姐,有何所託之事,但說無妨。」
「所託之事有點兒多,婉兒再此先行謝過!」她並未收斂笑意,雙手疊在一起以坐臥之姿微俯下身道。
雖許多書信已經寫好,可若有需要當面交待遺言之人,那也只能非管家莫屬。
事無巨細,她想把溫家託付給大掌柜照應,想讓清山跟在其手下做事磨鍊,想托他在必要時對陸記施以援手,想讓他幫御醫開個醫館或尋門親事,還想讓他轉交些遺物給林曉陽......
所有放不下的,陸婉兒都毫不客氣地託付給了眼前這位,論起來與她並無恩情舊故,也沒有血緣至親地人。不論這些託付,到底是欠了大掌柜還是林曉陽,她全秉著一個將死之人地厚顏,釋然而談。
見管家一一應下,陸婉兒將手上玉鐲褪下來連同所有書信交給管家,遙望窗外又道:「山上景色很美,可臨到終時,我心中想得卻還是洪州。所以,最後所託還有一事,勞煩大掌柜在我死後,差人將靈柩送回陸府交於姐姐,葬於母親身旁。」。
說起為自己所求後事,陸婉兒也未表現出半分悲傷。
原本還未思慮到這些,不過前幾日溫母來看她,許是察覺到時日無多,所以當面向她提及已與溫父商議,若她願意日後可留在山上與溫彥行合葬。
人之常情又言語切切,倒是十分慶幸溫母能出言提醒。陸婉兒想,到底年輕淺薄又沒有經驗,所慮都是以為生前該做之事,卻忘了倘若自己突然辭世,眾人確實不知該依何意願來安排她的後事。
許是帶病入山地舉動,引得溫父、溫母這樣猜疑;事實卻是大夫以為山居閒緩又適宜地氣候,起碼能夠暫緩病情復發與蔓延。
他錯估了二小姐地病發迅疾,也曾有些後悔這個情急之舉,即便此舉也正和了陸婉兒心意。
謝過溫夫人與溫家老爺成全,解釋清楚其中緣由後,陸婉兒已經婉拒他們地好意,直言已經囑託過大夫,待她去世後送其回洪州陸府。倒不是刻意拉遠距離,只是沒有必要假裝親近而已。
一紙婚書,她已經置於匣中交給管家,托他埋在溫彥行身旁。隨過往時光,行至今時;又何必再悲不從心,情不由己。
生命若不以長短而論,論得又是什麼呢?
她陸婉兒曾困於真心不足以終,愛意不能廝守,恩情不免相欠。
她愛過少年人地意氣,青年人地明志,中年人地自持。
也有過年少時地懵懂,年盛時地驕傲,和年長時地退卻。
人生來去,大夢一場,不訴離殤。
她在給林曉陽地信里寫「不能許你來世,更不能許你生生世世,惟願有一世相遇,一心一意,以報君恩」。
將死之人,連承諾都顯得有些虛無縹緲;她怕言輕,就把娘親留給她的貼身之玉作為憑證,托大掌柜交由他手。卻不知,供奉多年後承載了不一樣地私心與祈求。
半月後,山里秋意漸起,早晚的風有些季節變幻而產生地微涼。
從洪州傳來消息,玲兒生了個女兒;宋清山托要到江州見大掌柜的呂懷山,送了書信與喜餅來。信上說,想讓二小姐給出生的小丫頭取個名字......
溫家婦人同前來看診的大夫說:「昨夜二小姐睡的很是安穩,這幾日都並未發病,看來是要大好!」
喜餅與書信還有一個木盒擺在桌上,溫家婦人還說:「清晨,有人特意送上山來給二小姐的,我見她還睡著,就想等她醒來再說。」!
婦人不知,為何大夫看了看床上的二小姐,便將桌上書信自行打開,然後給陸婉兒念了一遍。
但她很快就知道了,因為大夫念完信後囑咐她:「尋幾個人來,一起為二小姐梳洗更衣吧,她已經去了......」。
「今日是婉兒二十九歲,生辰。也不知她可收到禮物?又何時回來?」早早晨起地陸珍兒,又如往常一般跟雪球念叨著。
第101章 一半紅塵一半僧
伊人已逝;魂兮,去兮,歸故鄉。
辦完後事,大掌柜隱瞞了陸婉兒過世的消息,又籌謀兩年方才尋得宦官內亂時機,終於將林曉陽從獄中救出。
怕二小姐往生地消息,會讓剛剛重獲自由的東家頓失生趣,管家用心良苦誆騙他一路快馬揚鞭趕至山中竹屋,怎知赴得卻是一場無聲之約。
見字如面,林曉陽望著一封遺書與遺物,獨坐陸婉兒去世地竹屋內數日,不發一言。
「二小姐並未葬於山中,而是遵從她臨終地意願,將靈柩送回了洪州安葬。東家可想下山去見一見?」大掌柜小心翼翼地問言,林曉陽卻搖了搖頭。
徘徊何所見,憂思獨我心,再見也已是一抷黃土,又有什麼意義呢?
想來,早已料到林曉陽會如今日這般獨處與不能自處,只是難為管家兩年來一直都在深思,到底該如何勸解才能使眼前萬念俱灰地人,化盡悲苦,渡過餘生漫長。
「二小姐,今日氣色不錯!」跨進竹屋地大掌柜負手而立,說道。不全是安慰之辭,而是事實如此,比剛進山時見到地模樣著實好了太多。
陸婉兒聽聞後笑意盈盈地說道:「大掌柜恐是第一回 誇人,倒聽得人心情大好!」。管家明明還是那張面無表情地臉,可床上地人卻從其眼睛裡感受到一份溫暖地笑意。
兩人難得寒暄過,管家直言:「二小姐,有何所託之事,但說無妨。」
「所託之事有點兒多,婉兒再此先行謝過!」她並未收斂笑意,雙手疊在一起以坐臥之姿微俯下身道。
雖許多書信已經寫好,可若有需要當面交待遺言之人,那也只能非管家莫屬。
事無巨細,她想把溫家託付給大掌柜照應,想讓清山跟在其手下做事磨鍊,想托他在必要時對陸記施以援手,想讓他幫御醫開個醫館或尋門親事,還想讓他轉交些遺物給林曉陽......
所有放不下的,陸婉兒都毫不客氣地託付給了眼前這位,論起來與她並無恩情舊故,也沒有血緣至親地人。不論這些託付,到底是欠了大掌柜還是林曉陽,她全秉著一個將死之人地厚顏,釋然而談。
見管家一一應下,陸婉兒將手上玉鐲褪下來連同所有書信交給管家,遙望窗外又道:「山上景色很美,可臨到終時,我心中想得卻還是洪州。所以,最後所託還有一事,勞煩大掌柜在我死後,差人將靈柩送回陸府交於姐姐,葬於母親身旁。」。
說起為自己所求後事,陸婉兒也未表現出半分悲傷。
原本還未思慮到這些,不過前幾日溫母來看她,許是察覺到時日無多,所以當面向她提及已與溫父商議,若她願意日後可留在山上與溫彥行合葬。
人之常情又言語切切,倒是十分慶幸溫母能出言提醒。陸婉兒想,到底年輕淺薄又沒有經驗,所慮都是以為生前該做之事,卻忘了倘若自己突然辭世,眾人確實不知該依何意願來安排她的後事。
許是帶病入山地舉動,引得溫父、溫母這樣猜疑;事實卻是大夫以為山居閒緩又適宜地氣候,起碼能夠暫緩病情復發與蔓延。
他錯估了二小姐地病發迅疾,也曾有些後悔這個情急之舉,即便此舉也正和了陸婉兒心意。
謝過溫夫人與溫家老爺成全,解釋清楚其中緣由後,陸婉兒已經婉拒他們地好意,直言已經囑託過大夫,待她去世後送其回洪州陸府。倒不是刻意拉遠距離,只是沒有必要假裝親近而已。
一紙婚書,她已經置於匣中交給管家,托他埋在溫彥行身旁。隨過往時光,行至今時;又何必再悲不從心,情不由己。
生命若不以長短而論,論得又是什麼呢?
她陸婉兒曾困於真心不足以終,愛意不能廝守,恩情不免相欠。
她愛過少年人地意氣,青年人地明志,中年人地自持。
也有過年少時地懵懂,年盛時地驕傲,和年長時地退卻。
人生來去,大夢一場,不訴離殤。
她在給林曉陽地信里寫「不能許你來世,更不能許你生生世世,惟願有一世相遇,一心一意,以報君恩」。
將死之人,連承諾都顯得有些虛無縹緲;她怕言輕,就把娘親留給她的貼身之玉作為憑證,托大掌柜交由他手。卻不知,供奉多年後承載了不一樣地私心與祈求。
半月後,山里秋意漸起,早晚的風有些季節變幻而產生地微涼。
從洪州傳來消息,玲兒生了個女兒;宋清山托要到江州見大掌柜的呂懷山,送了書信與喜餅來。信上說,想讓二小姐給出生的小丫頭取個名字......
溫家婦人同前來看診的大夫說:「昨夜二小姐睡的很是安穩,這幾日都並未發病,看來是要大好!」
喜餅與書信還有一個木盒擺在桌上,溫家婦人還說:「清晨,有人特意送上山來給二小姐的,我見她還睡著,就想等她醒來再說。」!
婦人不知,為何大夫看了看床上的二小姐,便將桌上書信自行打開,然後給陸婉兒念了一遍。
但她很快就知道了,因為大夫念完信後囑咐她:「尋幾個人來,一起為二小姐梳洗更衣吧,她已經去了......」。
「今日是婉兒二十九歲,生辰。也不知她可收到禮物?又何時回來?」早早晨起地陸珍兒,又如往常一般跟雪球念叨著。
第101章 一半紅塵一半僧
伊人已逝;魂兮,去兮,歸故鄉。
辦完後事,大掌柜隱瞞了陸婉兒過世的消息,又籌謀兩年方才尋得宦官內亂時機,終於將林曉陽從獄中救出。
怕二小姐往生地消息,會讓剛剛重獲自由的東家頓失生趣,管家用心良苦誆騙他一路快馬揚鞭趕至山中竹屋,怎知赴得卻是一場無聲之約。
見字如面,林曉陽望著一封遺書與遺物,獨坐陸婉兒去世地竹屋內數日,不發一言。
「二小姐並未葬於山中,而是遵從她臨終地意願,將靈柩送回了洪州安葬。東家可想下山去見一見?」大掌柜小心翼翼地問言,林曉陽卻搖了搖頭。
徘徊何所見,憂思獨我心,再見也已是一抷黃土,又有什麼意義呢?
想來,早已料到林曉陽會如今日這般獨處與不能自處,只是難為管家兩年來一直都在深思,到底該如何勸解才能使眼前萬念俱灰地人,化盡悲苦,渡過餘生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