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個月後, 史佳瑞拿到報告, 發現諮詢人工耳蝸的不少, 但真正安裝佩戴的卻少,價格攔住了不少人。

  她想到了分期付款。

  在這個時代,說分期付款絕對是一個陌生而新鮮的詞,而且能不能還款,還真的是看個人的道德和良心了。

  就算想出了其他的策略,比如擔保人、村證明或是街道證明等,也不一定能確保真實性。

  畢竟現在是真的亂,造假的成本太低了。

  最終,這個念頭只在史佳瑞腦中閃過,壓到了一摞文件的最底端。

  史佳瑞弄出了新的耐寒的小青菜和菠菜,長得很慢,但也比包菜花菜快了。

  煮麵的時候揪兩棵小青菜放進去,味道都更好了。

  正好,千年工廠那邊把她要的這批零件都送到了黎司越公司的倉庫那邊。

  史佳瑞親自組裝,調好參數,最終有一百台的機器,相比以前,現在多了屏幕,可以按鍵選擇。

  相比之前,只能通過幾個按鈕旋轉,已經好很多了,等之後電子元件再升級,觸屏就更方便了。

  史佳瑞兩百本的使用書,沒有詳細說其中的原理,其中列舉了她之前調整過的玉米金春一號。

  她還記得李茂特地跑來大石大隊查看金春一號的生長情況。

  後面她沒再關注,也不知道這個品種的玉米是否有被推廣出去,是否培育出更好的品種了。

  史佳瑞明明已經不記得李茂的長相了,但是他看到玉米的那種激動情緒,卻留在了記憶里。

  這些農業人,對土地和農業的熱愛,枯燥的研究和堅持,那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這些機器,黎司越會安排送給各個農業大學、農研所。

  她希望,這些機器,可以讓研究員們找到最好的良種,實現所有作物種子的自給自足,解決糧食危機。

  才有精力去研究經濟作物、改良土壤、延緩沙化、減少鹽鹼地、解決水污染等問題。

  而在這麼多的植物中,或許就有她所需要的材料的成分。

  所有的一切都是連鎖反應,當培育的植物越來越多,匯總起來就形成了大資料庫,史佳瑞要什麼就不用都自己辛辛苦苦去找了,還不一定能找到想要的。

  「不用想太多,這些機器都編號了,送上去的地方也都做了記錄,不會流落到外頭去的。」

  「我不是在擔心這個,我是在想,只有一百台,這數量是不是少了?」

  「這樣足夠了,太多的話,有人就要起心思了。」

  「行吧,對了,你要以什麼名義送出去?」史佳瑞想到這個事兒。

  「以我公司的名義,你覺得呢?」黎司越倒不是想要這個功勞,而是不想史佳瑞去面對之後隨之而來的各種問題。

  「我沒意見。」史佳瑞清楚這一點,「這倒是能省掉我不少麻煩。」

  「店裡需要我幫忙嗎?」

  「沒事,現在只有京市和蘇市兩家店,還能熬一熬。」

  「我覺得這樣也不是辦法,不如多生產些產品,開拓客源?」

  史佳瑞撐著下巴,「這有點難,畢竟大家的消費能力都擺在那。」

  「很快就會好的。」黎司越說,「我得到消息,又要開始嚴打了。」

  史佳瑞有些意外:「真的?」

  「是的,最近有些地方是越來越猖狂了。」黎司越想起自己聽說的事,眸色深了深。

  這年頭,長途司機運輸是最危險的。

  「確實需要整治了,亂象太多。」史佳瑞不會去說國家的不好,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不可能面面俱到。

  這些為惡的人,是被迷了心,還是天生向惡,自然會有屬於他們的結局在。

  今年,他們一家三口回海市過年,史佳瑞特地去母校看了看。

  相比京市,海市更熱鬧,人的思想也更為開放,街上隨處可見的各種外語培訓班。

  還有不少的中介,跨過婚姻中介、出國務工等等。

  那種氛圍怎麼說呢,史佳瑞不喜歡,有那麼多人在為這個國家變得更好而奮鬥,卻也有很多人,為了更好的生活而逃離。

  倒是天真的小寶開開心心的,滿眼都是吃的,根本就沒有大人這麼多的想法。

  史佳瑞見到了幾位老同學,大家聊了聊天,到底沒有一起吃飯。

  或許等到畢業三十年,大家對於相聚會更有情感吧。

  春節短暫的相聚後,一家子又回到京市,該幹嘛幹嘛。

  而此時,這一百台機器,也陸續抵達各個農業大學或是農研所。

  李茂自從帶回金春一號玉米的改良版後,回到了仙河市,又繼續深入研究金春一號。

  通過各種手段,他培育出了一款春分一號,它的味道並不好,但是產量大,植株高、茂盛,適合山區種植,很適合用來當飼料。

  這款春分一號,被放到山區推廣,後來,他又開發出了春分二號三號,調入了省里的農研所。

  雖然他不是什麼大領導,只是玉米組一名勤勤懇懇的研究員,但他手中有成果,再熬幾年,就能順利退休了。

  這天,李茂先到單位拿資料,準備去試驗地里轉一下,查不多到時候育苗了。

  他一到單位,就看到先來的人正圍著什麼東西在討論。

  他依稀聽到什麼機器、優化種子、調整數據啥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