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大國師頓了頓,答道:「屍身無披無蓋,反哺飛鳥走獸,骸骨化泥,滋養萬千草木。」
每一個字都聽得清清楚楚,可是夏和易只剩下滿眼的不可置信。她不敢相信,這句話,竟然是她理解的那種意思。
背後的深意,好像太可怕、太殘忍,太無法接受。
「那還之於海——」夏和易聲音發顫,快要問不下去了。
「是的。」大國師嘆息著頷首,「就如同娘娘想像的那樣。」
夏和易幾乎快站不住了,腿彎一顫,跌坐在身後的官帽椅里,眼睫在抖,嘴唇在抖,手也止不住發抖。
為什麼世上能有那麼傻的人啊,他獨自等待了整整五年,等來一個不知真假不知結局的機會,將帝命還之於山,然後他得到了什麼?
是看見他就臉色巨變毫不猶豫調頭跳湖的她。
夏和易不敢想像,他那時是懷著什麼樣的心境,依然願意邁出將帝命還之於海的那一步。
這一生,他終於找到了她,而他什麼都沒有說,怕她愧疚,怕她心裡存負累,寧願揣著被辜負兩世的無悔,依舊等待她的垂青。
一直以來,夏和易都覺得是她在追著趕著攆在他後面跑,卻不知道,在她看不見的那些漫長年月里,他所有隱忍的付出。
她居然還讓他挑選繼皇后,這話對他來說,是一種何等的傷害。
可惜她知道得太晚了,一切都太遲了。
此時有人進來回稟,所有北征軍都散出去了,在崖下展開人海式搜尋,每一個山洞、每一條暗河都沒有放過,還是沒有發現趙崇湛的痕跡。
夏和易秉著呼吸聽,身子都在打顫,強忍著痛哭的衝動說:「再去找,生要見人,死……死……」嗓音一塌,哽咽著再說不出話來,一手捂住臉,朝後擺擺手。
死要見屍,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將這句話擺上明路。
所有人都嘆息著,無聲退了出去。
夏和易一動不動地坐在窗前,從天光大盛坐到暮色四合,她感到迷惘和彷徨,茫茫天地間,她無處可去,只有如影隨形的無奈和悲哀深入骨髓。
*
人在極度茫然無助的時候,就會傾向於求助一些虛無縹緲的依託。
夏和易甚至去求了西循國的大國師,祈求以自己的性命換回趙崇湛的生路,可惜趙崇湛是天生帝王命格,而她並不自帶鳳命,大國師也無力回天。
夏和易求他算一算帝命是不是還存活在世上,這個命令結結實實難住了大國師,他只是生死媒介,不是算命先生,不會算卦卜命。
所以沒有辦法,大國師這條路眼見著是走不通。
從來不信佛的皇后,在坤寧宮砌了小佛堂,一日三回地誦經祈福。
可惜皇后虔誠的祈求並沒有換來上蒼的憐憫,皇帝的屍首終於在一條暗河的盡頭被打撈上岸,別說容貌,連手腳都泡得快瞧不出,只能憑殘破的甲冑和衣衫辨認出身份。
夏和易幾乎當場痛哭到暈倒,但她是個堅強的女人,強撐著,一手操持了大行皇帝的身後事。
無論身前身份多麼高貴,梓宮再豪華又能如何,誰也逃不脫生老病死的循環。
在堂皇華麗的皇室宗祠,這份殘忍的對錯感更為清晰。
面前是高而錯落的高台,搖曳的燭火閃動在牌位前,一盞燈便是一盞魂。
夏和易領著眾臣和命婦拜過,跪在蒲墊上久久沒有起身,像是失去了所有力量,連吩咐也變得麻木而無力:「你們都出去罷,讓本宮再待一會兒。」
情理之中的要求,眾人都無可奈何,哀痛中紛紛請求娘娘保重鳳體,依次序慢慢退了出去。
雙門緩緩合攏,空曠的大殿中央,夏和易痛哭失聲,嚎啕的聲音悽厲悲痛,仿佛要把五臟六腑里藏的所有痛楚和悲悽都喊出來。
屋外的人跟著垂頭啜泣,任誰都為之哀慟。
如果不是她一壁在哭,一壁偷偷從指縫裡上下偷瞄,痛苦會痛得更加逼真一些。
供案後,繡滿經文的垂地帳幔揭起一角,從高台後慢慢走出一個身影。
餘光觸及影子投在地磚上的輪廓,熟悉的輪廓,瞳仁慢慢,慢慢縮緊。
皂靴走到她的眼前,終於停住,「別嚎了,我耳朵要聾了。」
「我就知道你沒那麼容易死!」剛才還趴在地上嚎哭的夏和易眨眼間綻放出燦爛的笑顏,「嗷」一嗓子撲過去,手腳全用上了,扒上去,又蹭又吸又啃。
趙崇湛被她猛力一撞,撞得往後退了兩步,畢竟是重傷初愈,不免扭過頭去咳嗽幾聲。
夏和易臉色一變,咬了咬唇,不知道是在安撫他還是在安撫自己,喃喃道:「你沒那麼容易死,因為好人長命。」
趙崇湛環抱著她,垂眸深深看她,她的操勞是實打實的,人清減了些,眼下的青影不能作假。他嘆了一口氣,頭低下去,前額抵住前額,緩緩廝磨,喟嘆道:「是我對不住你,讓你受苦了。」
夏和易眼角一挑,嘿嘿笑著補了下半句:「我也沒那麼容易死,因為禍害遺千年。」
然後笑起來就停不住了,話兒跟吐瓜子殼兒似的,一顆一顆突突突突往外蹦,「之前路上添置的那麼多產業,胡猴一早在打理了,咱們可以吃現成的。我還把所有銀票子都帶出來啦!藏得可好了,碧瑩和碧晟輪班兒守著,丟不了。不是我吹,我現在不能說是富甲一方,至少是吃喝不愁。」
每一個字都聽得清清楚楚,可是夏和易只剩下滿眼的不可置信。她不敢相信,這句話,竟然是她理解的那種意思。
背後的深意,好像太可怕、太殘忍,太無法接受。
「那還之於海——」夏和易聲音發顫,快要問不下去了。
「是的。」大國師嘆息著頷首,「就如同娘娘想像的那樣。」
夏和易幾乎快站不住了,腿彎一顫,跌坐在身後的官帽椅里,眼睫在抖,嘴唇在抖,手也止不住發抖。
為什麼世上能有那麼傻的人啊,他獨自等待了整整五年,等來一個不知真假不知結局的機會,將帝命還之於山,然後他得到了什麼?
是看見他就臉色巨變毫不猶豫調頭跳湖的她。
夏和易不敢想像,他那時是懷著什麼樣的心境,依然願意邁出將帝命還之於海的那一步。
這一生,他終於找到了她,而他什麼都沒有說,怕她愧疚,怕她心裡存負累,寧願揣著被辜負兩世的無悔,依舊等待她的垂青。
一直以來,夏和易都覺得是她在追著趕著攆在他後面跑,卻不知道,在她看不見的那些漫長年月里,他所有隱忍的付出。
她居然還讓他挑選繼皇后,這話對他來說,是一種何等的傷害。
可惜她知道得太晚了,一切都太遲了。
此時有人進來回稟,所有北征軍都散出去了,在崖下展開人海式搜尋,每一個山洞、每一條暗河都沒有放過,還是沒有發現趙崇湛的痕跡。
夏和易秉著呼吸聽,身子都在打顫,強忍著痛哭的衝動說:「再去找,生要見人,死……死……」嗓音一塌,哽咽著再說不出話來,一手捂住臉,朝後擺擺手。
死要見屍,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將這句話擺上明路。
所有人都嘆息著,無聲退了出去。
夏和易一動不動地坐在窗前,從天光大盛坐到暮色四合,她感到迷惘和彷徨,茫茫天地間,她無處可去,只有如影隨形的無奈和悲哀深入骨髓。
*
人在極度茫然無助的時候,就會傾向於求助一些虛無縹緲的依託。
夏和易甚至去求了西循國的大國師,祈求以自己的性命換回趙崇湛的生路,可惜趙崇湛是天生帝王命格,而她並不自帶鳳命,大國師也無力回天。
夏和易求他算一算帝命是不是還存活在世上,這個命令結結實實難住了大國師,他只是生死媒介,不是算命先生,不會算卦卜命。
所以沒有辦法,大國師這條路眼見著是走不通。
從來不信佛的皇后,在坤寧宮砌了小佛堂,一日三回地誦經祈福。
可惜皇后虔誠的祈求並沒有換來上蒼的憐憫,皇帝的屍首終於在一條暗河的盡頭被打撈上岸,別說容貌,連手腳都泡得快瞧不出,只能憑殘破的甲冑和衣衫辨認出身份。
夏和易幾乎當場痛哭到暈倒,但她是個堅強的女人,強撐著,一手操持了大行皇帝的身後事。
無論身前身份多麼高貴,梓宮再豪華又能如何,誰也逃不脫生老病死的循環。
在堂皇華麗的皇室宗祠,這份殘忍的對錯感更為清晰。
面前是高而錯落的高台,搖曳的燭火閃動在牌位前,一盞燈便是一盞魂。
夏和易領著眾臣和命婦拜過,跪在蒲墊上久久沒有起身,像是失去了所有力量,連吩咐也變得麻木而無力:「你們都出去罷,讓本宮再待一會兒。」
情理之中的要求,眾人都無可奈何,哀痛中紛紛請求娘娘保重鳳體,依次序慢慢退了出去。
雙門緩緩合攏,空曠的大殿中央,夏和易痛哭失聲,嚎啕的聲音悽厲悲痛,仿佛要把五臟六腑里藏的所有痛楚和悲悽都喊出來。
屋外的人跟著垂頭啜泣,任誰都為之哀慟。
如果不是她一壁在哭,一壁偷偷從指縫裡上下偷瞄,痛苦會痛得更加逼真一些。
供案後,繡滿經文的垂地帳幔揭起一角,從高台後慢慢走出一個身影。
餘光觸及影子投在地磚上的輪廓,熟悉的輪廓,瞳仁慢慢,慢慢縮緊。
皂靴走到她的眼前,終於停住,「別嚎了,我耳朵要聾了。」
「我就知道你沒那麼容易死!」剛才還趴在地上嚎哭的夏和易眨眼間綻放出燦爛的笑顏,「嗷」一嗓子撲過去,手腳全用上了,扒上去,又蹭又吸又啃。
趙崇湛被她猛力一撞,撞得往後退了兩步,畢竟是重傷初愈,不免扭過頭去咳嗽幾聲。
夏和易臉色一變,咬了咬唇,不知道是在安撫他還是在安撫自己,喃喃道:「你沒那麼容易死,因為好人長命。」
趙崇湛環抱著她,垂眸深深看她,她的操勞是實打實的,人清減了些,眼下的青影不能作假。他嘆了一口氣,頭低下去,前額抵住前額,緩緩廝磨,喟嘆道:「是我對不住你,讓你受苦了。」
夏和易眼角一挑,嘿嘿笑著補了下半句:「我也沒那麼容易死,因為禍害遺千年。」
然後笑起來就停不住了,話兒跟吐瓜子殼兒似的,一顆一顆突突突突往外蹦,「之前路上添置的那麼多產業,胡猴一早在打理了,咱們可以吃現成的。我還把所有銀票子都帶出來啦!藏得可好了,碧瑩和碧晟輪班兒守著,丟不了。不是我吹,我現在不能說是富甲一方,至少是吃喝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