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劉承望聞言大怒,要抓出謠言源頭,斬首示眾。
廖詩詩穩住了他的心緒,等劉承望睡熟之後,她找到了舒愈,「說吧,黎雲書想讓你做什麼?」
舒愈因廖詩詩的背叛,一直視她為仇人。見廖詩詩找上門來,他壓著怒氣,「與你何干!」
廖詩詩遞出了從劉承望衣中偷來的令符。
她臉上妝容半殘,神色卻很清明,「她什麼時候動手?」
舒愈見令符一時怔愣住,好半晌才回過神,「你——」
「告訴我。」
「......」
他接過令符,「......等姜鴻軒率人出城就動手。」
廖詩詩點頭,「好。」
次日,姜鴻軒出城後不久,廖詩詩將劉承望引入屋中,將刀捅入他的胸膛。
鮮血飛濺,很快與她唇邊胭脂融為一色。她死死壓住這人,一刀又一刀捅入他心窩。
第一刀,是為了廖家。
第二刀,是為了關州。
第三刀。
第四刀。
......
她捅了九刀。
就像當年替全城人抽得那九道誡鞭一樣,每一道,都激起她心底最痛苦、最不堪、最掙扎的回憶。
她的唇在抖,她的手在顫,她淚流滿面,卻沒有停止。
直到門外傳來異動。
她聽見黎雲書揚聲呵斥:「你們效忠了這麼久,都是在幫蠻人打自己的家國,難道還沒有覺醒嗎!」
她聽見衛兵們由質疑爭論,到寂靜,再到痛罵姜鴻軒,終於跌坐在了床上。
先是失心瘋一般的笑。
又驀地轉為了哭。
劉承望死了,姜鴻軒倒台,下一個該殺的人,就是「趨炎附勢」的她。
誰說身在泥潭的人不希冀救贖?
誰說墮落深淵的人不渴望光明?
但她沒辦法。
就在廖詩詩閉上眼,打算用刀抹開自己脖頸時,屋門忽被踹開。
她嗅見了冷鐵的氣息,手還沒來得及動彈,就被一人攥住手腕,匕首落地。
那人毫不介意她一身的血污,將她緊緊攬在懷中,慶幸而緊張地嘆了口氣。
她茫然睜眼,聽黎雲書在耳旁道:「別怕。」
廖詩詩死死抱住她的腰,哭出了聲。
第109章 .傳承最後的答案。
安置好廖詩詩之後,黎雲書同謝初商量了很久。
「師父那日同我說過,開啟暗門的密室和隱藏軍械的地方並不在一處,就是防止旁人毀掉軍械。」黎雲書介紹著目前情況,從地圖上指出了放置軍械的真正位置:陽岐山底的山洞中。
「此事除了師父無人知曉,我帶人攻入密室之時,煩請你轉告阿容一聲。」
兵部已然被策反,但黎雲書發現了更要命的問題。
爭奪軍械需要皇室之血祭奠。
大鄴在朝皇子只有姜鴻軒和姜賦。
如果姜鴻軒是蠻人的話......她豈不是要殺了姜賦?
謝初當然也明白這件事,他沒有開口。
他在東宮任職多年,是看著姜賦長大的,又受了太子妃之託,當然不可能做出殺了姜賦血祭這等事。
黎雲書也下不去手。
姜賦還很小,而且很無辜。
這個小傢伙從來不懂什麼是朝堂爭鬥,也不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立場和死傷。他滿眼都只有那些泥娃娃,和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
他會撲到黎雲書懷裡撒嬌,黏著她喊「姐姐」;會在太子盛怒時替她出頭,也會把他心中最好的東西分給她。
他......讓她想到了黎子序。
謝初試探著道:「賦兒還在宮中,你打算怎麼辦?」
黎雲書問:「你呢?」
謝初苦笑,「你知道,我不可能。」
她目光幽深,沉沉地看向鄴京城。
街巷中已經很少見到人了。
戰事一起,百姓們大都閉門不出,只有巡城的衛兵一隊又一隊地奔波,為這個城池帶來森然寒意。
她該對姜賦動手的。
哪怕這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哪怕她只要編個理由,就能輕而易舉地欺騙他。
殺一個孩子,能保全整個家國,為了大鄴的千秋,她本應如此。
——但性命不該如此計算。
曾經是,現在也是。
「我在想一件事。」
「當年為了保住北疆諸城,朝廷割讓了燕陽,三千百姓平白無故的被殺死,那時候,他們說棄卒保車。」
「如果我現在殺了姜賦,是不是也和他們一樣?」
謝初未料她會說這句話,啞了一下,「他們是為了自己,你是為了大鄴,不一樣。」
「不。」黎雲書看著空曠街巷,重重搖頭,「一樣。」
「如果我們連一個孩子都保護不了,如果我們的成敗要靠一個孩子的性命來維繫,我們憑什麼說自己是為了家國,為了百姓——又有何臉面稱自己是功臣?」
「那你......」
「我還有個籌碼,我想賭一把。」
當日,黎雲書整頓好兵部的兵力,由自己和謝初帶領著,抄近道往陽岐山進發。
臨行之前,她面對兵部將士,義正言辭:
「北蠻覬覦大鄴已久,今日一戰無關黨爭,乃是大鄴抗擊外侮之戰,是關乎民族存亡之戰!」
「我大鄴立國數百年,斷不可讓蠻人斷了血脈。」她一振衣袖,「何況十四年前,燕陽拱手相讓,蠻人隨即屠城,數千人存活者不過數百......若再不將蠻人驅逐國境,當年的燕陽,便是未來的鄴京!」
廖詩詩穩住了他的心緒,等劉承望睡熟之後,她找到了舒愈,「說吧,黎雲書想讓你做什麼?」
舒愈因廖詩詩的背叛,一直視她為仇人。見廖詩詩找上門來,他壓著怒氣,「與你何干!」
廖詩詩遞出了從劉承望衣中偷來的令符。
她臉上妝容半殘,神色卻很清明,「她什麼時候動手?」
舒愈見令符一時怔愣住,好半晌才回過神,「你——」
「告訴我。」
「......」
他接過令符,「......等姜鴻軒率人出城就動手。」
廖詩詩點頭,「好。」
次日,姜鴻軒出城後不久,廖詩詩將劉承望引入屋中,將刀捅入他的胸膛。
鮮血飛濺,很快與她唇邊胭脂融為一色。她死死壓住這人,一刀又一刀捅入他心窩。
第一刀,是為了廖家。
第二刀,是為了關州。
第三刀。
第四刀。
......
她捅了九刀。
就像當年替全城人抽得那九道誡鞭一樣,每一道,都激起她心底最痛苦、最不堪、最掙扎的回憶。
她的唇在抖,她的手在顫,她淚流滿面,卻沒有停止。
直到門外傳來異動。
她聽見黎雲書揚聲呵斥:「你們效忠了這麼久,都是在幫蠻人打自己的家國,難道還沒有覺醒嗎!」
她聽見衛兵們由質疑爭論,到寂靜,再到痛罵姜鴻軒,終於跌坐在了床上。
先是失心瘋一般的笑。
又驀地轉為了哭。
劉承望死了,姜鴻軒倒台,下一個該殺的人,就是「趨炎附勢」的她。
誰說身在泥潭的人不希冀救贖?
誰說墮落深淵的人不渴望光明?
但她沒辦法。
就在廖詩詩閉上眼,打算用刀抹開自己脖頸時,屋門忽被踹開。
她嗅見了冷鐵的氣息,手還沒來得及動彈,就被一人攥住手腕,匕首落地。
那人毫不介意她一身的血污,將她緊緊攬在懷中,慶幸而緊張地嘆了口氣。
她茫然睜眼,聽黎雲書在耳旁道:「別怕。」
廖詩詩死死抱住她的腰,哭出了聲。
第109章 .傳承最後的答案。
安置好廖詩詩之後,黎雲書同謝初商量了很久。
「師父那日同我說過,開啟暗門的密室和隱藏軍械的地方並不在一處,就是防止旁人毀掉軍械。」黎雲書介紹著目前情況,從地圖上指出了放置軍械的真正位置:陽岐山底的山洞中。
「此事除了師父無人知曉,我帶人攻入密室之時,煩請你轉告阿容一聲。」
兵部已然被策反,但黎雲書發現了更要命的問題。
爭奪軍械需要皇室之血祭奠。
大鄴在朝皇子只有姜鴻軒和姜賦。
如果姜鴻軒是蠻人的話......她豈不是要殺了姜賦?
謝初當然也明白這件事,他沒有開口。
他在東宮任職多年,是看著姜賦長大的,又受了太子妃之託,當然不可能做出殺了姜賦血祭這等事。
黎雲書也下不去手。
姜賦還很小,而且很無辜。
這個小傢伙從來不懂什麼是朝堂爭鬥,也不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立場和死傷。他滿眼都只有那些泥娃娃,和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
他會撲到黎雲書懷裡撒嬌,黏著她喊「姐姐」;會在太子盛怒時替她出頭,也會把他心中最好的東西分給她。
他......讓她想到了黎子序。
謝初試探著道:「賦兒還在宮中,你打算怎麼辦?」
黎雲書問:「你呢?」
謝初苦笑,「你知道,我不可能。」
她目光幽深,沉沉地看向鄴京城。
街巷中已經很少見到人了。
戰事一起,百姓們大都閉門不出,只有巡城的衛兵一隊又一隊地奔波,為這個城池帶來森然寒意。
她該對姜賦動手的。
哪怕這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哪怕她只要編個理由,就能輕而易舉地欺騙他。
殺一個孩子,能保全整個家國,為了大鄴的千秋,她本應如此。
——但性命不該如此計算。
曾經是,現在也是。
「我在想一件事。」
「當年為了保住北疆諸城,朝廷割讓了燕陽,三千百姓平白無故的被殺死,那時候,他們說棄卒保車。」
「如果我現在殺了姜賦,是不是也和他們一樣?」
謝初未料她會說這句話,啞了一下,「他們是為了自己,你是為了大鄴,不一樣。」
「不。」黎雲書看著空曠街巷,重重搖頭,「一樣。」
「如果我們連一個孩子都保護不了,如果我們的成敗要靠一個孩子的性命來維繫,我們憑什麼說自己是為了家國,為了百姓——又有何臉面稱自己是功臣?」
「那你......」
「我還有個籌碼,我想賭一把。」
當日,黎雲書整頓好兵部的兵力,由自己和謝初帶領著,抄近道往陽岐山進發。
臨行之前,她面對兵部將士,義正言辭:
「北蠻覬覦大鄴已久,今日一戰無關黨爭,乃是大鄴抗擊外侮之戰,是關乎民族存亡之戰!」
「我大鄴立國數百年,斷不可讓蠻人斷了血脈。」她一振衣袖,「何況十四年前,燕陽拱手相讓,蠻人隨即屠城,數千人存活者不過數百......若再不將蠻人驅逐國境,當年的燕陽,便是未來的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