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倒沒想到如今是曲線救國了。
後來自然是傅遠得逞了,事後一臉滿足地擁著沈玉姝入睡。
京城這邊的綢緞莊盯著客官不斷詢問的壓力,遲遲未曾上新棉衣。
而各地的官員在接到皇帝的旨意,全都不約而同地留出了他們那最大的鋪子等著。
就等著那綢緞莊,以及棉衣的到來。
那些官員最是會揣測聖意,早已將皇帝仁愛,愛民如子,由國庫助力推動棉衣的來臨的消息傳得人盡皆知。
去年的棉衣本就火熱,又加上地方官的這一盡力宣傳,百姓更是對這棉衣充滿期待,日常蹲守在鋪子面前等待開業。
盼天盼地盼星星,某一日終於有蹲守的百姓發現綢緞莊上新棉衣了。他忍不住當街大呼一聲:「綢緞莊上新棉衣了,快來買。」話落便第一個沖入鋪子裡。
這一聲吼喚醒了九州大地,同一天內姜國的各城、各縣全都有一家鋪子開業,是綢緞莊在賣棉衣。
這一聲吼喚醒了平民百姓,蹲守已久的客官全都湧向綢緞莊,抓緊機會購置棉衣。去年吃過沒買到棉衣的苦的客官更是機靈,連挑好幾件棉衣去買單。
卻被掌柜的無情告知:「這位客官不好意思,我們這的棉衣一人只能購置一件,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確保大多數的百姓可以買到棉衣,不至於發生像去年寒冷凍死的慘劇。」
她淺笑著,打斷了那位客官企圖讓小廝丫鬟過來代買的意圖。那位客官只好捧著自己最喜歡的那件棉衣,付好銀兩道:「如此我便罷了,總歸是做了件好事。」
棉衣賣得如火如荼,價錢也比較親和,自然多得是人願意買這棉衣來禦寒。但是家境貧寒的人也不少,倘若連溫飽都成問題,那自然是狠不下心思來買棉衣的。
綢緞莊外有一男子總是每日經過,盯著棉衣沉思。他身上的布衣早已洗得發白,淡化了顏色,薄薄地讓人覺著冷。
那些客官一見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無非就是想買棉衣買不起罷了。
掌柜的聽到消息走出來一瞧,見他目光清正,便笑道:「這位客官是來看棉衣的嗎?快進來看看我們家的棉衣。」
那人一時糊塗見掌柜的這麼熱情便跟著進鋪子,待見到那款式新穎顏色嬌俏的衣裳時才算是清醒過來,連忙擺手道:「我不買棉衣,我先出去了。」他滿臉羞澀,更多的是買不起棉衣的尷尬。
掌柜的見走到周圍無人的角落,這才看著他笑道:「這位客官您放心,當今聖上仁慈,從國庫出錢讓我們鋪子為家境稍差的百姓免費提供棉衣,只需在我們這記錄下姓名便好了。」
「當真?」那位客官一聽欣喜道,又皺了皺眉頭,「可我從未聽說過啊。」
掌柜的當即把命人取來一件棉衣給他,笑道:「我們鋪子可是得到皇家認可的。」見他緊緊地抓著新到手的棉衣,掌柜的這才說出自己的真正目的,「你看這,我有一事想請你幫忙。幫我統計這縣城有多少人家境貧寒,貧寒到買不起棉衣,正受凍著。」
作者有話要說: 看哪位小可愛速度快了(竹子感覺撐不過五分鐘)
第74章
那人一愣,忍不住把心裡的第一想法問出來:「這為何要如此?」說完又忍不住懊惱,這不明顯地是為了發放棉衣嗎?
他想清楚後便爽快答應下來:「好,我願意幫忙打聽這些消息。」一想到自己那一條巷子的老人小孩都能穿上這保暖的棉衣,他就迫不及待。
掌柜的見他來了精神,便引著他進內室,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字條:「上頭是相應的要求,你該是識字的吧?」
「識字的,識字的。」那人連連點頭,他幼時也曾學過幾個字,接過字條看著,有些懂,有些不懂。
掌柜的見他盯著字條,再三強調:「記住,一定要信息真實,不能胡亂報數,我們這邊也會一一核實的。」
那人應是,再三保證。掌柜的可算是鬆了一口氣,這陣子她一直在尋找合適的人。可家境一般的人大多都不識字,更別說還有個別小心思。
眼前人是掌柜的見過的,符合條件,又少有的眼神清正的人。
那人領著任務,雙手珍重地抱著棉衣沖回自己家。一走入熟悉的小巷,便陸續有人與他打招呼:「你小子回來了?你娘已經做好飯在等你了。」
也有人眼尖,瞧見他手上嶄新的衣裳,驚訝喊道:「你這是新開的綢緞莊家的棉衣嗎?你小子怎麼可能買得起?家裡再苦可千萬不要做傻事啊。」
這綢緞莊的衣裳誰都心動,哪怕是他們這種窮巷子出來的人也認得,肖想已久。所以來人才能一眼認出陳頌手中的棉衣。
一條小巷左右兩端全是擠在一起的黑色土窯屋,他那麼一嚷嚷附近的人全都知道了。所有人都探出頭來議論紛紛:「這陳家的孩子怎麼這樣啊,好歹也是讀過幾年書的,怎就手腳不乾淨去偷綢緞莊的衣裳呢?」
「這娃子我也是看著長大的,這陳大娘辛辛苦苦一輩子,再苦再累這陳頌也不能幹著偷雞摸狗的事啊。」
「這孩子,如果真是干出這種事,我們可得遠離他,免得帶壞咱娃子。」
陳頌聽著這議論聲,越說越過分,不由氣急吼道:「你們都在說些什麼?我這棉衣來得光明正大。」
瞬間議論聲停歇,一片安靜,所有人不可置信地看著他,這偷棉衣還這麼理直氣壯?
後來自然是傅遠得逞了,事後一臉滿足地擁著沈玉姝入睡。
京城這邊的綢緞莊盯著客官不斷詢問的壓力,遲遲未曾上新棉衣。
而各地的官員在接到皇帝的旨意,全都不約而同地留出了他們那最大的鋪子等著。
就等著那綢緞莊,以及棉衣的到來。
那些官員最是會揣測聖意,早已將皇帝仁愛,愛民如子,由國庫助力推動棉衣的來臨的消息傳得人盡皆知。
去年的棉衣本就火熱,又加上地方官的這一盡力宣傳,百姓更是對這棉衣充滿期待,日常蹲守在鋪子面前等待開業。
盼天盼地盼星星,某一日終於有蹲守的百姓發現綢緞莊上新棉衣了。他忍不住當街大呼一聲:「綢緞莊上新棉衣了,快來買。」話落便第一個沖入鋪子裡。
這一聲吼喚醒了九州大地,同一天內姜國的各城、各縣全都有一家鋪子開業,是綢緞莊在賣棉衣。
這一聲吼喚醒了平民百姓,蹲守已久的客官全都湧向綢緞莊,抓緊機會購置棉衣。去年吃過沒買到棉衣的苦的客官更是機靈,連挑好幾件棉衣去買單。
卻被掌柜的無情告知:「這位客官不好意思,我們這的棉衣一人只能購置一件,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確保大多數的百姓可以買到棉衣,不至於發生像去年寒冷凍死的慘劇。」
她淺笑著,打斷了那位客官企圖讓小廝丫鬟過來代買的意圖。那位客官只好捧著自己最喜歡的那件棉衣,付好銀兩道:「如此我便罷了,總歸是做了件好事。」
棉衣賣得如火如荼,價錢也比較親和,自然多得是人願意買這棉衣來禦寒。但是家境貧寒的人也不少,倘若連溫飽都成問題,那自然是狠不下心思來買棉衣的。
綢緞莊外有一男子總是每日經過,盯著棉衣沉思。他身上的布衣早已洗得發白,淡化了顏色,薄薄地讓人覺著冷。
那些客官一見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無非就是想買棉衣買不起罷了。
掌柜的聽到消息走出來一瞧,見他目光清正,便笑道:「這位客官是來看棉衣的嗎?快進來看看我們家的棉衣。」
那人一時糊塗見掌柜的這麼熱情便跟著進鋪子,待見到那款式新穎顏色嬌俏的衣裳時才算是清醒過來,連忙擺手道:「我不買棉衣,我先出去了。」他滿臉羞澀,更多的是買不起棉衣的尷尬。
掌柜的見走到周圍無人的角落,這才看著他笑道:「這位客官您放心,當今聖上仁慈,從國庫出錢讓我們鋪子為家境稍差的百姓免費提供棉衣,只需在我們這記錄下姓名便好了。」
「當真?」那位客官一聽欣喜道,又皺了皺眉頭,「可我從未聽說過啊。」
掌柜的當即把命人取來一件棉衣給他,笑道:「我們鋪子可是得到皇家認可的。」見他緊緊地抓著新到手的棉衣,掌柜的這才說出自己的真正目的,「你看這,我有一事想請你幫忙。幫我統計這縣城有多少人家境貧寒,貧寒到買不起棉衣,正受凍著。」
作者有話要說: 看哪位小可愛速度快了(竹子感覺撐不過五分鐘)
第74章
那人一愣,忍不住把心裡的第一想法問出來:「這為何要如此?」說完又忍不住懊惱,這不明顯地是為了發放棉衣嗎?
他想清楚後便爽快答應下來:「好,我願意幫忙打聽這些消息。」一想到自己那一條巷子的老人小孩都能穿上這保暖的棉衣,他就迫不及待。
掌柜的見他來了精神,便引著他進內室,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字條:「上頭是相應的要求,你該是識字的吧?」
「識字的,識字的。」那人連連點頭,他幼時也曾學過幾個字,接過字條看著,有些懂,有些不懂。
掌柜的見他盯著字條,再三強調:「記住,一定要信息真實,不能胡亂報數,我們這邊也會一一核實的。」
那人應是,再三保證。掌柜的可算是鬆了一口氣,這陣子她一直在尋找合適的人。可家境一般的人大多都不識字,更別說還有個別小心思。
眼前人是掌柜的見過的,符合條件,又少有的眼神清正的人。
那人領著任務,雙手珍重地抱著棉衣沖回自己家。一走入熟悉的小巷,便陸續有人與他打招呼:「你小子回來了?你娘已經做好飯在等你了。」
也有人眼尖,瞧見他手上嶄新的衣裳,驚訝喊道:「你這是新開的綢緞莊家的棉衣嗎?你小子怎麼可能買得起?家裡再苦可千萬不要做傻事啊。」
這綢緞莊的衣裳誰都心動,哪怕是他們這種窮巷子出來的人也認得,肖想已久。所以來人才能一眼認出陳頌手中的棉衣。
一條小巷左右兩端全是擠在一起的黑色土窯屋,他那麼一嚷嚷附近的人全都知道了。所有人都探出頭來議論紛紛:「這陳家的孩子怎麼這樣啊,好歹也是讀過幾年書的,怎就手腳不乾淨去偷綢緞莊的衣裳呢?」
「這娃子我也是看著長大的,這陳大娘辛辛苦苦一輩子,再苦再累這陳頌也不能幹著偷雞摸狗的事啊。」
「這孩子,如果真是干出這種事,我們可得遠離他,免得帶壞咱娃子。」
陳頌聽著這議論聲,越說越過分,不由氣急吼道:「你們都在說些什麼?我這棉衣來得光明正大。」
瞬間議論聲停歇,一片安靜,所有人不可置信地看著他,這偷棉衣還這麼理直氣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