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這日皇上發現皇后心情大好,不免多問了幾句,知曉初瑾有孕,卻是笑不出來。
皇后就像是什麼都不知道似的,輕聲道:「……從前阿瑪在世最喜歡的就是春和了,若是知曉春和要當阿瑪,不知道有多麼高興。」
「只是可憐這孩子一出生就不能瞧見阿瑪,不過不要緊,臣妾相信額涅與初瑾會教好她的。」
皇上難得沒有接話。
回去御書房後,就連批閱奏摺時他都是心不在焉。
若換成從前,汪德肯定要上前說道幾句,可自從他一件件差事都沒有辦妥之後,皇上跟前的第一大紅人又變成了李玉,就連皇上都覺得,相較於激進莽撞的汪德,還是沉穩妥帖的李玉辦事更得他心。
就連初瑾這麼一樁子事兒,皇上都讓李玉接受了,好似這事兒交給穩妥的李玉,就能成了一樣。
殊不知李玉已是傅恆的人,見著皇上愁眉不展,他自然知道皇上到底在煩惱什麼,低聲道:「……皇上,奴才倒是有個主意,如今傅恆大人執迷不悟,不願成全皇上,若是知曉納蘭氏與他並不是一條心,奴才覺得他定會放棄的。」
皇上眼睛一亮:「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李玉笑容溫煦,聲音又低了些:「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從前納蘭氏嫁入富察一族,人人都道她是飛上枝頭變鳳凰,如今傅恆大人被幽禁,前途未卜,奴才也在富察府邸安插了人,說是納蘭氏知曉自己有了身孕之後並不高興,反倒憂心忡忡。」
這話一說皇上就懂了。
是啊,他一開始只想著從傅恆下手,卻沒想過初瑾的意思……趨利避害乃人之常情,初瑾說不準有自己的打算?若沒有孩子,傅恆有個什麼三長兩短,就憑著初瑾的容貌,想要再嫁入高門那是易如反掌,可有了孩子,豈不是一輩子就被牽絆起來?
皇上神情舒展,只道:「繼續說下去。」
李玉含笑道:「所以奴才想著,不如皇上說將納蘭氏也送進小院陪伴傅恆大人,一來可顯示出皇家天恩來,二來若是納蘭氏不願意……正好也可以叫傅恆大人死心,到時候就算是納蘭氏想要留在富察家,也得看看傅恆大人願不願意。」
「破鏡難重圓,這夫妻間啊一旦生了嫌隙,想要和好如初就沒那麼簡單的。」
皇上只覺得這法子甚好,當即就要李玉下去領賞。
等著聖旨到了富察府上時,領頭接旨的太福晉面上勉強還有幾分笑容,剩下的那幾個兒子,沒一個心裡沒在罵皇上的。
因為傅恆的事兒,初瑾這一胎並不穩固,這馬上又要過年了,被送進那等苦寒之地,這不是要了初瑾母子的命嗎?
為首宣讀聖旨的太監正是李玉,如今拂塵一甩,輕聲道:「……皇上聖明,不願見傅恆大人與納蘭氏夫妻分離,可若是你們家中不便,亦或者有別的隱情,納蘭氏也可以不用進去,一切都看納蘭氏的意思,畢竟如今納蘭氏也是雙身子的人。」
「太福晉您也是知道的,皇上向來仁慈,總不好做強人所難之事。」
太福晉連連稱是,派人送走了初瑾,就下令道:「……如今初瑾正在養胎,今日這事兒就不必告訴她,皇上既然說了初瑾可去可不去,我老婆子就替她拿這個主意好了,若初瑾真的要進去陪著傅恆,起碼也得等著孩子生下來再說。」
她老人家活了大半輩子,不是不知道皇上的心思,可就算如此,也不敢將初瑾的性命開玩笑。
女子生產無異於在鬼門關走一遭,更不必說那院子裡缺衣少食的,連熱飯熱菜都沒有,大冷的天,不光屋內沒有地籠,連碳盆子都沒有一個,初瑾進去,這不是送死是什麼?
大爺廣成還要說話,太福晉一個眼神掃過去,他就乖乖閉嘴。
幾個兒子不敢忤逆太福晉的意思,可架不住幾個兒媳婦心裡卻是七上八下的。
大福晉與二福晉向來不對付,卻也因為這件事走到一起去了,「……我總覺得吧,這件事沒這麼簡單,聖意難為,皇上哪裡是那般好說話的人?若初瑾真的有的選,大費周章要人來宣讀聖旨做什麼?」
二福晉點點頭,很難不贊同:「我和大嫂想到一起去了,我看定是皇上想借著這件事試試咱們家的態度,想看看是不是因為軟禁了傅恆,咱們家對他心生怨懟,連他的話都不放在眼裡。」
「不成,額涅糊塗,咱們不能跟著糊塗,咱們可都是拖家帶口的,總不能因為一個未出世的孩子,連累著一家老小都拖累進去了吧?」
兩人一合計,覺得這事兒沒這麼簡單,商量一番後,就故意把這事兒傳到了初瑾耳朵里去了。
初瑾身子一直很好,這些日子如此憔悴不過是旁人要她歇著,這越是歇著越是喜歡胡思亂想,繼而就愈發憔悴。
一聽說能進去陪著傅恆,初瑾自然是願意的。
她也不顧眾人反對,直接去找了太福晉。
太福晉一聽這話,哪裡會答應?冷著臉說不成。
誰知初瑾卻是直挺挺朝著太福晉跪了下來:「……額涅,我知道您是為了我好,可我並不是小孩子,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在做什麼,小院裡過的是什麼日子,我更是知道,但是再難再苦我都不怕。」
「如今我雖是錦衣玉食,僕從環繞,但每時每刻心裡都在惦念著九爺,想著他如今在做什麼,冷不冷,餓不餓……若我去了小院,也能有個人陪陪他。」
皇后就像是什麼都不知道似的,輕聲道:「……從前阿瑪在世最喜歡的就是春和了,若是知曉春和要當阿瑪,不知道有多麼高興。」
「只是可憐這孩子一出生就不能瞧見阿瑪,不過不要緊,臣妾相信額涅與初瑾會教好她的。」
皇上難得沒有接話。
回去御書房後,就連批閱奏摺時他都是心不在焉。
若換成從前,汪德肯定要上前說道幾句,可自從他一件件差事都沒有辦妥之後,皇上跟前的第一大紅人又變成了李玉,就連皇上都覺得,相較於激進莽撞的汪德,還是沉穩妥帖的李玉辦事更得他心。
就連初瑾這麼一樁子事兒,皇上都讓李玉接受了,好似這事兒交給穩妥的李玉,就能成了一樣。
殊不知李玉已是傅恆的人,見著皇上愁眉不展,他自然知道皇上到底在煩惱什麼,低聲道:「……皇上,奴才倒是有個主意,如今傅恆大人執迷不悟,不願成全皇上,若是知曉納蘭氏與他並不是一條心,奴才覺得他定會放棄的。」
皇上眼睛一亮:「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李玉笑容溫煦,聲音又低了些:「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從前納蘭氏嫁入富察一族,人人都道她是飛上枝頭變鳳凰,如今傅恆大人被幽禁,前途未卜,奴才也在富察府邸安插了人,說是納蘭氏知曉自己有了身孕之後並不高興,反倒憂心忡忡。」
這話一說皇上就懂了。
是啊,他一開始只想著從傅恆下手,卻沒想過初瑾的意思……趨利避害乃人之常情,初瑾說不準有自己的打算?若沒有孩子,傅恆有個什麼三長兩短,就憑著初瑾的容貌,想要再嫁入高門那是易如反掌,可有了孩子,豈不是一輩子就被牽絆起來?
皇上神情舒展,只道:「繼續說下去。」
李玉含笑道:「所以奴才想著,不如皇上說將納蘭氏也送進小院陪伴傅恆大人,一來可顯示出皇家天恩來,二來若是納蘭氏不願意……正好也可以叫傅恆大人死心,到時候就算是納蘭氏想要留在富察家,也得看看傅恆大人願不願意。」
「破鏡難重圓,這夫妻間啊一旦生了嫌隙,想要和好如初就沒那麼簡單的。」
皇上只覺得這法子甚好,當即就要李玉下去領賞。
等著聖旨到了富察府上時,領頭接旨的太福晉面上勉強還有幾分笑容,剩下的那幾個兒子,沒一個心裡沒在罵皇上的。
因為傅恆的事兒,初瑾這一胎並不穩固,這馬上又要過年了,被送進那等苦寒之地,這不是要了初瑾母子的命嗎?
為首宣讀聖旨的太監正是李玉,如今拂塵一甩,輕聲道:「……皇上聖明,不願見傅恆大人與納蘭氏夫妻分離,可若是你們家中不便,亦或者有別的隱情,納蘭氏也可以不用進去,一切都看納蘭氏的意思,畢竟如今納蘭氏也是雙身子的人。」
「太福晉您也是知道的,皇上向來仁慈,總不好做強人所難之事。」
太福晉連連稱是,派人送走了初瑾,就下令道:「……如今初瑾正在養胎,今日這事兒就不必告訴她,皇上既然說了初瑾可去可不去,我老婆子就替她拿這個主意好了,若初瑾真的要進去陪著傅恆,起碼也得等著孩子生下來再說。」
她老人家活了大半輩子,不是不知道皇上的心思,可就算如此,也不敢將初瑾的性命開玩笑。
女子生產無異於在鬼門關走一遭,更不必說那院子裡缺衣少食的,連熱飯熱菜都沒有,大冷的天,不光屋內沒有地籠,連碳盆子都沒有一個,初瑾進去,這不是送死是什麼?
大爺廣成還要說話,太福晉一個眼神掃過去,他就乖乖閉嘴。
幾個兒子不敢忤逆太福晉的意思,可架不住幾個兒媳婦心裡卻是七上八下的。
大福晉與二福晉向來不對付,卻也因為這件事走到一起去了,「……我總覺得吧,這件事沒這麼簡單,聖意難為,皇上哪裡是那般好說話的人?若初瑾真的有的選,大費周章要人來宣讀聖旨做什麼?」
二福晉點點頭,很難不贊同:「我和大嫂想到一起去了,我看定是皇上想借著這件事試試咱們家的態度,想看看是不是因為軟禁了傅恆,咱們家對他心生怨懟,連他的話都不放在眼裡。」
「不成,額涅糊塗,咱們不能跟著糊塗,咱們可都是拖家帶口的,總不能因為一個未出世的孩子,連累著一家老小都拖累進去了吧?」
兩人一合計,覺得這事兒沒這麼簡單,商量一番後,就故意把這事兒傳到了初瑾耳朵里去了。
初瑾身子一直很好,這些日子如此憔悴不過是旁人要她歇著,這越是歇著越是喜歡胡思亂想,繼而就愈發憔悴。
一聽說能進去陪著傅恆,初瑾自然是願意的。
她也不顧眾人反對,直接去找了太福晉。
太福晉一聽這話,哪裡會答應?冷著臉說不成。
誰知初瑾卻是直挺挺朝著太福晉跪了下來:「……額涅,我知道您是為了我好,可我並不是小孩子,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在做什麼,小院裡過的是什麼日子,我更是知道,但是再難再苦我都不怕。」
「如今我雖是錦衣玉食,僕從環繞,但每時每刻心裡都在惦念著九爺,想著他如今在做什麼,冷不冷,餓不餓……若我去了小院,也能有個人陪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