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衡是君王,坐席高高在上,沒幾個人發現他的玉佩和平常有什麼不同。顧玖位列右側第一個,容貌、氣質、風度都極其顯眼。

  散朝之後,幾個友人兼同僚,聚在崔府小酌。

  崔璟把手伸到胡桌底下,猛扯顧玖的衣袖,聲音壓得極低:「玉環怎麼換了?攸之,你終於弄壞了一枚!你一定要誠實,對家父實話實說。家父老讓我學你,還說你的玉佩二十四年從不離身,沒有壞過。」

  每隔幾年,崔璟的玉佩總會磕出一個小小的缺口,不得不換新的。這對世家子弟來說,是修養不足的體現。崔司空抓住機會,總要說教一頓,「君子比德於玉。」讓崔璟加強德行修養。顧玖就是那種什麼都好的別人家的孩子。

  新的玉環,雖然也是西域進貢的崑山白玉,但是玉質比不上幾十年前的那批貢品,不如舊玉那般溫潤無暇。被小世子看出來,很正常。

  顧玖也壓低聲音:「沒有壞,當成定情信物,贈予陛下。」

  崔璟吃了一驚,隨即壞笑:「心機太深,以後陛下走幾步,聽見環珮之聲,都要想你。」

  照這樣說,小狼崽更心機,髮簪固定滿頭青絲,豈不是情絲萬縷皆系蕭衡?顧玖咳嗽一聲:「伯珪邀我們小聚,不是為了打聽這個吧?」

  沒有歌舞,也沒有請家伎或倡優前來陪酒,肯定是有正事要和他們商量。

  崔璟起身,將門窗全部關上,才說:「最近到處都在傳,陛下並非武帝的子嗣,根本不是什麼皇室血脈,而是攸之的男寵,是攸之偽造了他的皇子身份,將他推上皇位。」

  --------------------

  作者有話要說: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出自《詩經》

  第60章 平分虎符

  =========================

  皇室血脈, 不容混淆。如果傳言屬實,蕭衡根本就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很多重臣甚至可能因此改變立場,支持蕭昀復位。

  堂屋之中,氣氛陡然變得凝重。

  崔璟入尚書台, 最初的官職是「尚書郎」, 任滿三年之後, 稱作「侍郎」,成為尚書令的副手之一。

  尚書台是最高權力機構之一。百官的奏疏表諫, 全國各地的政務,都會集中在尚書台,經過匯總, 初步審閱,再由尚書令轉交給皇帝。那些格式不對、不符合要求的奏疏表諫,通常剛剛交到尚書台,就被刷下來, 退回官員手中。

  因此,每逢有什麼風吹草動,崔璟最先知道。

  顧玖眉心微蹙:「每個皇子出生, 宮裡都有簿冊記錄,有據可查。陛下的身份, 我曾經取簿冊核對過,沒有問題。怎麼會出現這種謠言?」

  荀嘉看看顧玖,又看看崔璟, 沉聲說:「昨夜,我又去查了一遍, 陛下……陛下的降生,找不到任何相關的記錄。帛書存放在太極宮, 已經焚毀。內府的簿冊被人做過手腳,替換了一些內容。內府的老宦官,幾個月前的休沐日,醉死在家中。」

  荀嘉是侍中,本朝的侍中,權力相當於半個宰相。能夠出入宮禁,接觸到宮內的檔案庫。

  關於蕭衡的皇族血統,物證和人證,都已經不復存在。反倒是他的另一個身份——清河公的男寵,一直在暗中流傳。近兩年,謠言愈演愈烈,很多人更願意相信這種小道消息,認為這才是真相。

  「假作真時真亦假」。

  顧玖疑惑:「禪讓大典之前,必須先查驗簿冊,確認陛下的血統,太常卿為何沒有提出異議?」太常掌管祭祀、禮儀,禪讓大典應該由太常主持。

  崔璟白了他一眼:「攸之,你當時超凶,讓禁軍圍著皇城。一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勢,誰敢有異議?太常卿赫昭是楊瞻的姻親,原本就是驚弓之鳥,尿都快嚇出來了,怎麼敢惹你?別說赫昭,連我都嚇得做噩夢。」

  顧玖:「……」

  他那天是凶了一點。中書令李冉護著安樂公,不讓侍者拿走傳國玉璽。顧玖一揮手,一小隊禁軍衝進大殿,粗暴地奪走李冉的官印,解下他的綬帶,直接將人拖進詔獄關押起來。要不是秦博士求情,這個倒霉蛋就和楊瞻一同斬首示眾了。

  顧玖伸腳,踩了踩崔璟的鞋尖:「一天不損我,你就難受是吧?」

  崔璟不甘示弱,迅速回踩,隔著胡桌,他看不到下面的情況,顧玖又飛快地縮回腿,於是,崔璟一腳踩中了荀嘉的朝靴。

  突然被妹夫狠狠地踩了一腳,荀嘉將一聲悶哼咽回嗓子裡,維持著世家子弟的儀態。

  崔璟還以為踩得是顧玖,斜睨了他一眼,得意洋洋:「誰讓咱們是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歡樂和痛苦,都要分一半給你。」

  顧玖微挑了眉。

  荀嘉終於反應過來,修長的食指在桌面上扣了一下:「商議正事,你倆又在桌子底下胡鬧什麼呀?」他瞪崔璟一眼:「把腳拿開!」

  崔璟歪著身子一看,發現踩錯了人。他立刻換上無辜的表情:「阿兄,抱歉,這次是攸之先踩我的,真的。」荀嘉是崔璟的大舅子,不過,崔璟跟荀六娘學,也喚荀嘉「阿兄」。

  顧玖不是那種才策謀略出眾的人,不過,他的小夥伴都是俊才,能給他出謀劃策。

  荀嘉:「請出蕭氏皇族的譜牒,澄清謠言。帛書可以焚毀,簿冊容易刪改,但皇室的譜牒,一直由宗正保管,無論是安樂公,還是陛下,都不能隨意改動。譜牒上有姓名,足以服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