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本來,鬧劇發展到這一幕,就可以收場了。

  可惜司馬桓忽然犯渾,嫌棄小皇帝太聰明,不好掌控。他突發奇想,毒死小皇帝,把已經被廢掉了好幾年、遷居鄴城養老的前太子蕭昀接回洛陽,立為新皇帝。

  還留下了一句名言:無法流芳千古,我還不能遺臭萬年嗎?

  然而司馬桓忽略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和聰慧的小皇帝相比,傻子更不好掌控。

  小皇帝起碼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傻皇帝從來就不會照顧司馬桓的情緒。在正旦當天的大朝會上,文武百官齊聚一堂,傻皇帝就敢朝司馬桓吐口水,脫鞋子砸他。

  於是,司馬桓要殺傻皇帝,顧玖帶兵勤王,闖宮救駕。

  幾乎同一時間,顧琛派出心腹愛將,封鎖了洛陽周圍的八處關隘。他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將洛陽城圍得水泄不通,一隻耗子也溜不出去。

  ^

  顧玖和顧琛掌權之後,某個老臣提議:如今的晉國,已經經不起折騰了,不如廢掉傻皇帝蕭昀,讓頗有賢名的趙王蕭弈即位。

  蕭弈是小楊氏的小兒子。那個被司馬桓毒死的小皇帝,是他一母同胞的親哥哥。

  顧玖反對廢立皇帝,態度十分強硬,他當場下令,將那個提議廢掉皇帝的老臣拖出去,斬首示眾。所有站出來附議的官員,全部杖責三十,罷官免職。

  顧琛也說:以臣廢君不祥。

  朝野議論紛紛,各種陰謀論甚囂塵上。

  有很多人聽信謠言,也製造謠言,把顧玖描述成一位比司馬桓更有野心、更有城府的權臣。

  ^

  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陰謀。

  顧玖和顧琛冒著滅族的風險救駕,是因為顧老爺子當年的一個承諾,他對楊皇后說過:大恩不言謝,但凡顧家的兒郎還沒有死絕,就一定守護蕭昀,讓他平平安安。

  顧玄也確實做到了,大約五年前,蕭昀失去太子之位,在鄴城過得舒舒服服,沒少一根汗毛,也沒人敢動他一根手指。

  權謀只是一時的得失,人不可能一輩子一直玩火。

  蕭昀的確不是當皇帝的料,但趙王蕭弈的賢名,有幾分真,有幾分假,鬼才知道。

  這些年,動亂一場接著一場,洛陽血流成河。武帝的嫡系子孫都快死絕了。顧玖反對廢立皇帝,實在是,也沒有合適的人選可以繼承皇位。

  ^

  如果按照原書的劇情線,讓蕭衡當皇帝,那和自掘墳墓有什麼區別?

  蕭衡現在得有十幾歲了吧?

  他少年時期的悲慘經歷,書中只是一筆帶過,說其生母地位卑賤,受盡欺凌。因此心理十分扭曲,具有多重人格,公卿百官說話一個不小心,就會觸動他敏感的神經,小命難保。

  蕭衡在位期間,外御強敵,內安百姓,稱得上明君。但京城的腥風血雨基本就沒停歇過,朝臣像韭菜一樣被他割了幾茬子。死法年年創新,顧玖那個扒皮抽筋,都不值一提。

  為了活著,絕不能讓蕭衡有機會染指皇位。

  所以,大晉國還缺一個名正言順的太子。

  顧玖病體初愈,還要一趟一趟地往宮裡跑,哄著蕭昀召妃子侍寢,雨露均沾。就是希望傻皇帝能多生幾個兒子,讓他選一個靠譜的孩子當太子。

  蕭昀不屬於先天弱智,他是長時間高燒不退,才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應該不遺傳。

  只要好好教導小太子,讓他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愁養不出一個孝順、哦不,是一位賢明的儲君。

  ^

  不過,一轉眼三個月了,為什麼那些妃嬪的肚子一點動靜都沒有?

  等等,蕭昀十五歲大婚,今年二十九歲,貌似只有兩個女兒?

  可是太醫令檢查過,說陛下龍體康健、功能正常啊……

  顧玖帶著疑惑,步入太極殿。他招了招手,讓貼身伺候蕭昀起居的大宦官到跟前來,也不繞彎子,很直白地請教:「湯餅,後宮佳麗三千,陛下的子嗣為什麼這麼少?只有兩位小公主。」

  大宦官湯餅臉上的肥肉一顫,撲通一聲跪了,尖細的噪音拖得很長:「清河公饒命,咱家什麼也不知道!」

  這哪裡像不知情?分明是知道什麼秘辛。

  顧玖示意眾人都迴避,只留下湯餅一個:「讓你說,你就說,不管說得好不好,我先恕你無罪。」

  湯餅透露了一個細節:陛下不通人事。每逢妃嬪前來侍寢,就和陛下一起,繞著床互相追逐,猶如垂髫小兒嬉鬧玩耍。

  蕭昀不懂夫妻之事?

  那麼問題來了:兩位小公主……

  顧玖心事重重,一路穿花拂柳,來到後殿,向蕭昀行禮:「臣顧玖拜見陛下,恭請福安。」

  蕭昀伸手揪他的髮帶:「你不是顧玖,你是朕的清河公!」

  第一個發現顧玖不是原主的,就是當今天子蕭昀。可惜,沒有人會把一個傻子的話當真。

  「陛下,讓惠妃教陛下行周公之禮,好不好?」

  「什麼是周公之禮啊?」

  「就是你們兩個,愉快的一起睡覺。」

  「不好。」

  「為什麼不好?」

  「惠妃的指甲有那麼長。」蕭昀用雙手比劃出一個誇張的長度,撈起左邊的衣袖,讓顧玖看,「她撓人,很疼的。」

  蕭昀的胳膊上,赫然有一道三寸長的抓痕,還微微有點紅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