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長生嘆了口氣,他以為在漳渝縣落腳了就有熱乎飯吃了,哪知道還是一樣,王氏還說,她吃的也是乾糧,荒唐!

  這邊裴殊出門,顧筠躺了一會兒也就起了,她問過裴殊,要在這邊住個一兩年,就也想著縮減開支,養雞她是熟的,就從鄉下村婦手裡買了二十隻小雞,十隻下蛋的母雞,總共花了一兩銀子。

  王氏和韓氏看見了,卻不想跟著做,家裡又不缺錢,何必這樣幾文錢都算清楚呢,兩人一合計,以後吃飯一塊搭夥吃,又去人牙子那兒買了一個會做飯的丫鬟,這樣吃飯就不用發愁了,還多個人伺候,正正好。

  至於顧筠那般做,估計是因為家裡條件窘迫,聽說裴殊他倆從英國公府出來什麼都沒拿,估計日子不太好過,她們有錢,自然可以讓日子過得舒坦一點,讓人伺候不好嗎,何必自己做,還養雞,也不嫌髒的慌。

  顧筠她再厲害,過得也就是這種日子,王氏和韓氏不羨慕半分。

  他們倆買下人,顧筠也知道,住在一間宅院,牆還沒人高,做什麼都瞞不過別人。

  別人怎麼過日子是別人的事,以前顧筠也那樣想,可和裴殊相處久了,又覺得親力親為好一點,一想家裡的擺設是自己挑的,拖鞋是自己縫的,被子自己鋪的,夫妻二人這麼經營這自己的小家,點點滴滴都有對方的影子。

  「咱們過咱們的日子,不管別人。」顧筠囑咐清韻三人謹言慎行,切莫多話,「雞先養在院子裡,其他的地方若是有空,打掃收拾一番,這裡離田地挺近的,若是別處沒地方住,雇的工人只能住這兒。」

  顧筠讓春玉問問附近有沒有村里人會做木工,還有做飯好吃的大娘,這樣能省點錢。

  開春的話種菜,用箱子種最好,這些她們就會。

  顧筠:「再買點菜種,木箱子找人打,四周轉轉,打聽打聽這邊百姓過得怎麼樣,還有吳縣令為人如何。」

  第五十五章 小生意晉江文學城獨發……

  清韻打聽到漳渝縣下頭有二十幾個村子,百姓日子過得還不錯,雖然肯定是比不上盛京日子好,但不愁吃穿,從前有個老員外欺壓百姓,老員外一沒百姓日子更自在了。

  吳縣令任職兩年,五年期滿,百姓給吳縣令說的都是好話,沒啥大功勞,也沒有過錯,等任期一滿,應該就調回盛京了。

  「吳縣令寒門出身,是二十七年間的進士,夫人是他在老家娶的媳婦。」清韻還打聽到,吳家有兩個丫鬟,一個婆子,吳縣令的親娘還在老家,「這邊百姓日子還不錯,有種地為生的,有入江捕魚為生的,還有靠手藝吃飯的,奴婢還看見有獵戶,賣野味哩。」

  今年是禎慶二十九年,吳縣令正好做了兩年官,至於為何看著年紀大,約莫是因為讀書讀了許多年。

  吳夫人以後肯定會見著的,顧筠不想上門打擾讓她難做,就還是按照以前想的,請了下頭村子裡的木工做了二十多個木箱子,又從村里買了菜種,先育苗,等春種一塊兒種下去。

  清韻說附近村子種水稻小麥,花生玉米也種,小米很少,有的人家種棉花,還有人種甘蔗。

  南方甘蔗北方甜菜,是比較常見的糖料作物,清韻說,「夫人,奴婢打聽,臨縣有糖商。」

  一斤糖賣五十文錢,種甘蔗比種糧食賺錢,畝產還要多得多,一畝地能有上萬斤,江南有不少甘蔗田。

  顧筠想想點賺錢的法子,裴殊把糧食賣給朝廷,根本賺不多錢,顧筠能想到的法子就那麼幾個,一是把江南的東西運到盛京去賣,比如綢緞,瓷器之類,但是裴家沒做過這個,運輸是個問題。

  要不就做吃食生意,麻醬餃子和灌湯包就是現成的,這個不難,她還有一個主意,和給西北做的香菇醬差不多,就是做一些下飯的,方便吃的東西,一部分賣給朝廷,給將士們吃,另一部分高價賣給別人,以味道為勝,這樣既能賺錢,還能讓將士們吃好一點。

  比如冬日可以做灌湯包和餃子,直接凍上,餃子十五個一份,包子十個一份,可以拿回家自己煮去,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

  還有炒菜燉菜用的香料草藥,也可以磨成粉,用小袋裝著,回家燉肉放上一包,味道就和她們做出來的一樣。

  磨成粉還不用擔心方子泄露出去,這個一年四季都能賣。

  除此之外還可以賣濃湯,裴殊做菜就喜歡用高湯,她也是,用濃湯煮菜,煮白菜都好吃。

  顧筠想到的就這麼多,她倒不是想一出是一出,把種子箱子放好,就帶著春玉清韻出門了,先是去了醫館,買了些草藥,又去了街上雜貨鋪子,買了海城送來的乾貨。

  有干蝦,紫菜,乾貝,還有干鮑魚。

  東西買了不少,半天功夫就花了二十兩銀子,各種香料乾貨用藥杵搗成細粉,然後就可以調比例,熬湯了。

  顧筠回去天色已晚,王氏讓丫鬟送來帖子,「裴夫人,我家夫人說城南山上開了不少杏花,邀您和周夫人一起去賞花呢。」

  顧筠當場回絕了,「這幾天忙了些,我便不去了,讓你家夫人和周夫人好好玩兒。」

  丫鬟悄悄然退下了,得知顧筠不去,王氏也沒太意外,她早就料到顧筠不去了,送帖子不過是走個過場。

  她們一同從盛京過來,她和韓氏買了丫鬟,成日喝茶解悶,顧筠每日早出晚歸,也不知道在忙活什麼,看著是獨來獨往慣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