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能明兒給平陽侯府的,給英國公府的啥樣給平陽侯府的就啥樣,沒什麼不同。

  這事顧筠沒和裴殊說,裴殊也沒管,家裡的事都是顧筠做主。

  年初一就懶懶洋洋在家裡待了一天,大年初二,顧筠和裴殊回了平陽侯府。

  門房過來說裴府的馬車到了,平陽侯府一家才出門迎了,這回,除了顧老夫人,平陽侯府上下都在門口迎著。

  出嫁的姑奶奶除了顧筠,還有大姑娘顧襄。

  顧襄嫁的不錯,夫君是工部侍郎的公子,以往初二家裡都是等顧襄回來,今年不一樣,是為了等顧筠。

  平陽侯同顧夫人道:「襄娘和筠娘回來,你把我藏的酒拿出來,我和女婿喝幾杯。」

  顧夫人對平陽侯這幅樣子見怪不怪,天底下男子都一樣,無利不起早。

  不過她還是道:「既然是好酒,那妾身也得討一杯了。」

  不一會兒,馬蹄聲和車軸聲響起,馬車停在門口,先下來的事清韻,緊接著綠勺也跳了下來,兩人擺好踩著的小杌子,裴殊這才下來,他披著深色的大氅,顯得人高瘦,他本就長的好看,又有三品大員的身份擺著,可謂是年少有為。

  平陽侯不得不感嘆,若裴殊本就如此,這門親事還輪不著平陽侯府,也虧得他從前胡來,顧筠才嫁過去,雖然吃過了苦,可夫妻情分愈深,也是因禍得福。

  他倒是養了個好女兒,平陽侯從未擔心過顧筠會因為起初的薄待而疏遠娘家,畢竟娘家是倚仗,以後在夫家受了委屈,肯定靠娘家的。

  再說李氏和八郎都在侯府,顧筠還能不管她親娘和親弟弟?

  就算心裡委屈,也不會說罷了,一家人就要其樂融融,相互扶持的好。

  平陽侯想的是,出嫁的女兒要多幫扶家裡兄弟,但是你若過的不好,就別來我面前礙眼了。

  裴殊下了車,朝車裡伸出一隻手,把顧筠扶了下來,顧筠穿的是酡紅色的衣裳,衣擺和袖口滿是刺繡,清韻綠勺把後頭車裡的年禮搬下車,顧筠福了一禮,「見過父親母親。」

  裴殊:「見過父親母親。」

  裴殊連腰都沒彎,可平陽侯一點都不介意,「天冷,進屋說話。」

  顧筠走在裴殊旁邊,和回門差不多,不過她偷偷往旁邊看,見李氏也在偷偷看她,李氏笑了笑,左手領著顧承霖。

  李氏忍著沒哭,她知道這是高興的日子,今兒一早侯爺來她院子,說四姑娘回來,讓她帶著八郎去廳里等著,好不容易回來一次,母女說些體己話。

  李氏明白這是因為姑爺出息了,侯爺看重,或是想求姑爺辦事,才這般抬舉她。

  李氏怕女兒為難,不過見著女兒是高興,忍不住的歡喜。

  顧承霖今年十歲了,他去了私塾,功課很好,他有好長時間沒見過姐姐了,他也想和姐姐說話。

  平陽侯一邊走一邊和顧筠說話,他說著朝中局勢,誰家起來了,誰家下去了,說江南水患,說城外□□,最後問起西北,「聽說士農司在西北蓋了不少棚子,那豈不是軍糧……」

  裴殊適時打斷,他笑著的時候就是浪蕩公子,冷著臉有幾分威嚴,「侯爺莫說這個了,朝廷要事,不敢隨便往外說的。」

  平陽侯神色不太好,他點了下頭,道:「在朝廷做事,不能獨來獨往,你們士農司不上朝,也不與官員同事,說話,需得圓滑變通些。」

  裴殊道:「聽皇命行事,其他的,輪不著我們管,破廟大小的地方,沒那麼多彎彎繞。」

  平陽侯也拿不準裴殊是什麼意思,這女婿出息了,就拿喬了,他說了幾句好話,世間男子,都愛聽好話,把人捧高一點,「賢婿苦盡甘來,如今出人頭地,我這女兒也是命好,她呀別的不行,最重感情,還望賢婿好好待她。」

  第五十三章 水稻晉江文學城獨發……

  若只看最後一句,或是這話是回門那天說的,裴殊或許當這是平陽侯的心裡話,偏偏不是。他說話顧筠別的不行,好似這個當爹的什麼都行一樣,他們夫妻倆走到現在,在別人眼中,只有四個字,苦盡甘來。

  裴殊道:「我自會好好待阿筠,離開國公府有多狼狽,我就明白那份情誼有多珍貴,除了阿筠,再沒有別人對我那般好了。」

  除了顧筠,所有人都是旁人。

  也不知平陽侯是沒聽明白還是怎麼回事,愣是聽不出其中的深意,興許聽明白了,就裝傻充愣,他這種人,最會幹的就是這事兒,難不成裴殊還會跟他撕破臉不成。

  「賢婿,一會兒進屋咱們再細說,你大哥也回來了,承允,去湖心亭,也讓阿筠和她祖母姨娘說說話,有些日子沒見了。」

  顧筠不放心地看向裴殊,擔心他在顧家受委屈,也不是說委屈,就怕裴殊因為她的緣故答應了什麼不該答應的事。

  裴殊擺擺手,「夫人去見祖母吧,我一會兒過去。」

  顧筠點點頭,人太多,不好說話,今兒和回門那天完全不一樣,平陽侯府上上下下都在忙碌,端茶倒水的,打掃庭院的,顧筠未出閣時,嫡姐初二回娘家也沒有這個陣仗。

  皆是因為裴殊。

  顧筠卻高興不起來,她父親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人,她就怕裴殊為難,出嫁從夫,家裡在她落魄的時候沒給過什麼,也休想從她這兒拿到什麼。

  也別說什么娘家是倚仗,顧筠看得明明白白,倘若當日她真和裴殊和離,顧家會讓人給她驗身,若是完璧,一頂轎子送去王府,再不會管她死活,如若不是,扔到莊子去自生自滅,顧家不會有她這麼丟臉的女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