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老太臉樂成了一朵花,這包子可不是面做的,那是金子做的,「那你倆更得好好干,大牛,你是男娃,要多幫你娘和二嬸幹活知道不,要有眼力價。」

  徐老太還另外囑咐了一句,「裴家讓你倆過去是看重咱們家,可不能想有的沒的,安守本分。還有,蟲子還抓的抓,狗蛋,就別拿裴家的錢了。」

  一文錢也是錢,眼皮子深點。

  徐家堂屋亮堂堂的,莊子裡傳來幾聲犬吠,又等了一會兒莊頭傳來車軸聲,是虎子和趙家兩個嫂子回來了。

  鄰里鄰外,誰家有點動靜都知道,李家孩子成天上山挖野菜,徐家的孩子從早到晚抓蟲子。

  李婆子帶著兒媳婦們準備晚飯,和趙家徐家不一樣,李家頓頓有葷腥。

  哪怕是油渣肉丁,那也比沒有強。

  但李婆子現在有種深深的恐慌感和無力感,這是從前沒有的。

  她有三個兒子三個孫子,一個小孫女,閨女早早就嫁人了,老頭子有手藝,每月都能賺一兩銀子,兒子們也能吃苦耐勞。

  莊子上三家,李家日子過得最好。

  現在趙家出去賣東西,聽說還是賣餃子,一個中午就能外賣,銅錢大把大把地賺,徐家也和東家走動,眼看兩個媳婦過去,那是要學手藝的,悶聲發大財,趙家徐家賺了多少肯定不會去外頭碎嘴。

  但是……

  說不準哪天就把徐家比下去了呢。

  李婆子去西廂房找老頭子,看他還拿個榔頭鑿阿鑿,氣不打一處來,「你說說你,你去問問能死是咋地,你不去我可去了!」

  李老頭說:「你要去你就去。」

  李婆子是鄉下老太太,家裡說一不二,但要在外頭,那就蔫吧了,典型窩裡橫。

  那裴家可是盛京來的,瘦死的駱駝還比馬大呢,李婆子心裡就沒底氣。

  李老頭道:「唉,順其自然吧,做這些也是給東家做又不是不給錢。你一個勁兒地爭什麼,該輪到了自然就輪到了。」

  李婆子不想搭理他,可是讓她去找她又不敢,就在心裡憋著一口氣。

  不過,她盯著徐家,也不見徐家兩個媳婦出門。

  那就意味著生意還沒做起來。

  做生意總得準備幾天,賣餃子還得打漏勺呢,買包子還缺東西。

  顧筠打算按屜賣,一屜八個,二十文錢。

  裴殊說還可以做點荷葉燒麥,正好池塘有荷葉,樣式不至於太單調,燒麥就十文錢一屜。

  商定好這些,還得採買豬皮,大棒骨,豬蹄,餡兒還能再改改,畢竟賣的不便宜,加點蝦肉啥的,莊子池塘里也有。

  除了這些就是蒸籠,得按照蒸小籠包的蒸籠打,還不能打太少,起碼得二十個。

  除了蒸籠,還有藤編席簾,跟籠底一樣大。

  得知李家有木工,顧筠就帶著兩條魚一包點心過去了。

  李婆子手腳都不知道往哪兒放,「夫人,木工活計老頭子懂,他一看就知道能不能做了,我去叫她,你喝糖水!」

  鄉下沒茶,平日誰來端杯水就行,也就是顧筠來沖糖水。

  李家的三個媳婦年紀比顧筠大不少,都有些拘謹,幾個孩子安靜地待著娘身邊,就瞪著大眼睛好奇地看。

  不一會兒,李婆子就帶著李老頭進屋了,「你快瞅瞅,這個能做不。」

  李老頭看了眼圖紙,這個簡單,籠子外頭是竹片,用火烤一下彎過來就成,籠子底是竹條編的,方便透氣,一籠一籠摞著,口和底得連接地密不透風,從下頭湧上來的蒸汽才不會漏出去。

  至於藤編席簾更簡單了,他家老婆子就會。

  看了一會兒李老頭就把其中關竅弄明白了,「這個能做,夫人要幾個?」

  顧筠道:「先做二十個,不夠了我再來訂。」

  價錢顧筠沒提前打聽過,所以問了問李老頭要多少錢合適。

  李老頭道:「一個給二十文就成,那個席簾不費事兒,一文錢一個。」

  算一塊四百二十文。

  李婆子扯了扯老頭子袖子,小聲道:「夫人過來你給便宜點,可別多要。」

  顧筠放了半兩銀子,「勞您快點做,多的錢買點肉補補。」

  顧筠看李婆子盯著銀子不動,目光還透著點不好意思,說道:「我們從盛京來,說起來也不太體面,盛京城肯定有不少風言風語,應該會吹到這裡幾句,初來乍到,還指望你們照顧。」

  顧筠不好思意地笑了笑,「都是鄰居,肯定能幫就幫,我們也見識過不少,知道誰好誰壞,肯定不會厚此薄彼,這個不用擔心。」

  有人的地方就有事兒,顧筠可不想再生事端。

  裴殊就是個傻的,這三家不是奴才,肯定有自己的小九九,但心性不壞,能籠絡自然是籠絡。

  李婆子臉上火辣辣的,顧筠才多大,深宅大院裡長大的姑娘,比她這個老婆子強。

  「我們都懂得,夫人要是還做啥,儘管說。」

  顧筠在這兒,她也不好意思提做轉輪水車出去賣。

  顧筠離開之後李老頭回去做蒸籠,李婆子照顧幾個媳婦編席簾,銀子自然她收起來了,半兩銀子呢,夫人出手真大方。

  等五月下旬,裴家的新房要蓋好了,就差鋪地板了,徐家兩個媳婦也準備去城裡賣包子了。

  這回李婆子沒說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