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說的對,人無完人,現在有了孩子花銷大,不要孩子挺好的。

  裴殊可不知道顧筠短短一會兒就想了這麼多,包子包好,上蒸鍋,莊子用大鍋,柴火燒的就是旺,很快香味就飄出來了,今兒吃飯晚,顧筠說那就等會兒虎子吧,每天早出晚歸多辛苦。

  虎子回來還是往常的點兒,過了戌時才帶著兩個嫂子和新買的肉回來。

  李氏張氏回趙家,虎子提著肉回屋,不過一會兒他還得走,家裡沒地方,他現在也是住趙家,等新房子蓋好,他就有屋了。

  一進堂屋,虎子聞到了迥然不同的面香。

  「公子夫人,今兒吃包子呀!」

  顧筠道:「就等你回來了,有野菜豬肉餡兒的,還有你家公子做的灌湯包。」

  豬皮凍還剩一些,就當個涼菜。

  虎子趕緊去洗手,要他說,離開國公府的日子一點都不差。

  堂屋點了兩盞燭燈,亮亮堂堂,桌上擺著三盤包子,一小盤肉皮凍,陶盆里裝的是骨頭湯,用剩下的骨頭肉熬的,味道淡一點,但是可以解渴。

  顧筠吃了兩個灌湯包一個野菜餡兒的,野菜餡兒的包的大,灌湯包和小籠包差不多大,但這晚飯顧筠吃得也比平日多。

  春玉三個也分不出哪個更好吃,只能說都好吃,野菜新鮮,往山上跑一趟值當,還剩多半野菜呢,明天能包不少野菜餃子。

  肉少菜多,算是淨賺的。

  虎子餓狠了,吃了三個菜包五個灌湯包,「公子夫人,這也太好吃了!比餃子還好吃!」

  他還喝了碗骨頭湯。

  顧筠記著頭一會兒吃麻醬餃子他也是這麼說的。

  「那這麼說,包子去賣也能賺錢嘍。」顧筠知道街上有賣包子的,肉餡兒的三文一個,素的一文一個,小籠包十文錢一籠。

  各地物價差不多,街頭小販生意,那些世家自然是看不上的,可盛京不止有權貴,還有百姓。

  老百姓吃得就是這些,現在想想一個月十兩銀子的定例,小廚房哪裡花的完,顧筠再心再細,也防不住那些偷油水的人。

  而春玉她們,一心為她和裴殊考慮,莊子上的趙老漢他們只要賺銅板就成,這才是日子。

  那些吟詩作畫賞花弄茶的日子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裴殊沒想到灌湯包還能賣。

  他就想著吃,賣切糕是頭一會兒,雖然一下午賺了近十兩,但生意不長遠。

  顧筠想的都是長久的實實在在的,裴殊的目光慢慢變得溫柔,他得把錢快點還上。

  春玉三個耳朵豎了起來,先不說春玉,清韻綠勺照顧顧筠,清楚自家姑娘是什麼性子,還沒出閣就經管鋪子,有什麼樣的小姐就有什麼樣丫鬟。

  清韻和綠勺也想去賣點東西,讓自己「有用」些。

  而春玉年紀最大,看著虎子都去賣餃子,她哪兒坐得住。

  餃子攤就忙不過來,賣包子肯定要人的。

  春玉不知道顧筠會不會讓她去,虎子是公子的人,她也是國公府出來的,這回應該是清韻或者綠勺去吧。

  顧筠就說了這麼一句,就讓大家繼續吃飯,擺攤可不是小事,光嘴上說說就行,就拿餃子攤來說,他們可準備了七八天呢。

  賣包子不急,明兒要賣野菜餡兒餃子,得定好價錢。

  物以稀為貴,就有人愛吃這一口。

  老百姓靠野菜飽腹,達官貴人把吃野菜當雅趣。

  野菜餃子一份也是十五個,豬肉少野菜多,差不多一二開。

  定價是七十文一份,要是賣不掉就帶回來,辛苦挖的野菜怎麼也值這麼多錢。

  若是賣的好,就問問趙家的孩子能不能幫忙挖。

  野菜吃不了幾天了,清明那會兒太小,等到六月就老了。

  虎子也說不好野菜餃子好不好賣,不過別的餡兒的是真好賣。

  都說餃子就酒,越吃越有,來買餃子的多是喝酒的人,小部分買回家給夫人子女吃,還有人問麻醬單賣不。

  因為麻醬實在是太香了,有人買餃子回家,剩下的醬汁切點黃瓜絲,又是一道菜。

  現在名聲慢慢打出去,來買餃子的都端著碗來,五份一同煮,不用等太長時間,旁邊賣面的攤子有樣學樣,也去鐵匠鋪子打了漏勺。

  不過送了三人面吃,說以後都來著喝麵湯。

  反正餃子攤生意好就是了,一天能賣一百多份。

  過手的銅板有兩千多個,每天能賺一兩多銀子。

  餃子攤生意是穩定了,但虎子覺得還能賺更多,畢竟晚上不擺攤,要是擺,能賣到亥時去。

  盛京城的晚上可熱鬧了。

  包子攤擺到哪兒去哪兒,咋個賣法,虎子不知道,他累了一天,去趙老漢孫子那屋很快就睡著了。

  次日一早,把春玉她們準備好的餡料裝上車,帶著張氏李氏去了城裡。

  李氏和張氏學會了駕車,三個人,虎子比她們小不少,不能總讓人家受累,多條本事多條路。

  虎子沒把要賣包子的事告訴倆嫂子,這事還沒定下來呢,就算賣,應該也不會找趙家人幫忙。

  莊子有三戶呢,虎子玩不過彎彎繞繞也明白不能讓一家獨大。

  等賺了錢再說吧,街坊鄰居的,有啥事兒立馬就知道了。

  到了城裡,先去筆墨鋪子把車卸了,裝柴裝鍋,又挑了水,歇了一會兒三個人就推著車去巷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