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轉而又加了一句:“但你言語裡,那曾讓你真心實意相待,卻狼心狗肺的傢伙,你得告訴我,他是誰?朕幫你報仇。”

  “呵,不用,我哪能讓他們好過?”

  作者有話要說:  聞人卓:今天又是不正經宮斗的一天,想想都快結束了,可朕與微微的崽兒呢?沒崽兒誰替朕處理國家事務?

  ☆、第40章 冊立大典

  元安元年,六月初,叛亂之事,歷經半月余時間,終於落下帷幕——可謂是歷朝歷代以來,叛亂平息用時最短的一次。

  且正義之師,幾乎可謂是零損傷。

  再且,叛逆一黨,近乎都在主動承認自己的罪行,並且要求速速判決。

  也算是開天闢地以來,頭一次見到的奇景?

  反正作為新提拔上來的一應主審官員們,對此“奇景”當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見完之後,覺得自己的公務,真的是上手挺快的,特別是更加了解了那些謀逆官員們,貪污受賄時所用的各種手段,甚至從他們口中得知了,如何以他們的弱點,讓他們不得不坦白。

  感覺,這短短時間裡,從逆黨身上,學習到了好多技能。

  也因為這些逆黨的無比配合,讓他們迅速理清了官場上諸多事宜,並且往京城以外擴展業務。

  就是一起處理的,有些沒甚成就感。

  畢竟他們的想像之中,是要嚴刑拷打,不見棺材不掉淚的那種啊。

  逆黨眾臣:我們就怕再犟下去,我們根本就用不上棺材啊!連下輩子想好好做人的機會都沒有了啊!

  反倒是聽聞這些消息的百姓們,對此頗覺理所當然。

  畢竟皇上是天命所歸,違抗天命,怎麼能落的個好下場?

  六月中旬,亂黨一事告一段落,皇帝下旨,於六月十八冊立新後。

  另,宮中適齡宮女盡數放歸還家,或可在留在京城中,皇家準備好的莊子裡,待他日想好出路,亦可自立女戶。

  並,撤後宮,縮減宮中用度,將一應所節省用度,用於孤寡婦幼救助、疾病救助。

  全國各地建立婦幼院,收留孤寡無依的老人與幼兒。

  培養醫者,種植藥材,令苦寒人家亦病有所醫。

  這些,自然是唐與微提出的“建議”。

  不然堂堂一個皇帝,忽然撤了後宮,年輕宮女還都放了出去,日後也不再收人,這讓平白少了一條路子的各朝臣們,怎麼能同意?

  必然是要遭到強烈反對的——理由都是現成的,皇帝怎能不子嗣繁茂呢?

  如今平息叛亂,皇權穩定,自然是廣開後宮,開枝散葉為好——便是留下的大臣都是的忠君的,但也不能保證沒有這般想法的人存在。

  所以,唐與微便建議,將這部分用度都用於百姓身上。

  如此,誰也不稱聞人卓是個好皇帝?

  得民心者得天下呀。

  當然,這些救助事宜的相關條例,也是要分列清楚的,不能叫人鑽了空子,反倒又培養出一批蠹蟲來。

  但這個就不是一步登天的事情了,還需要時間籌劃,已經尋找相應的管理人員。

  當下聞人卓心中最重要的事情,自然便是六月十八這日的冊封大典。

  唐與微早早便被拉了起來,開臉上妝,還吃不上飯。

  可讓她蔫頭耷腦,一點沒有精氣神。

  但誰敢教訓她,不該在這大喜的日子裡,垂頭喪氣,損了福運?

  前來教導禮儀規矩的嬤嬤,除了開始頭腦一熱說了幾句,待冷靜下來後,可就不敢吱聲了。

  如今,太后被送進雲德寺青燈古佛了卻殘生,各宮美人秀女也盡數放歸。

  這位新後,那是上無太后壓制,下無嬪妃爭寵,在整個後宮隻手遮天也不為過。

  還獨得聖寵,誰敢招惹?

  莫不是不知這位新後便是見了陛下,也是不用跪的不成?

  這些嬤嬤總管都是宮中老人了,哪曾見過如此受寵的?

  所以,不敢說,什麼都不敢說。

  皇上愛怎樣怎樣,皇后愛怎樣就怎樣。

  所以當本該在前往祭祖的車架前相見的皇上,忽然出現在靈犀宮,還一把將皇后抱走的時候,嬤嬤總管們跪了一地。

  除了高呼萬歲,什麼都不敢說。

  哪怕是皇上此行為有違祖制禮教。

  但皇上自己難道不知道嗎?

  眾嬤嬤總管們踉蹌爬起來,快步跟在後面。都有志一同的沉默不語,祖制禮數又不能管他們日後在宮中的好日子。

  唐與微靠在聞人卓的肩頭,打了個哈欠,便開始昏昏欲睡。

  聞人卓之所以來,也是猜到這時候,她得困成什麼樣,讓她少走一段路,便能早些在他懷裡補個眠。

  進了步輦,一路行至祖廟前,聞人卓都沒放開唐與微,讓她在他懷中,補了個好覺。

  待禮官唱念完,眾大臣卻眼睜睜看著唐與微被聞人卓牽著,並排站在祭台之上——要知道即便是皇后,原本也只能站在……

  至少上一個皇后,別說被皇帝牽著,皇上那是連一個笑臉都沒有,就那麼冷漠的看著。

  但想到這位皇后在皇上心目之中的地位,有心開口的大臣便又將話咽了回去。

  誰知道這時候忤逆皇上,會不會換來天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