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此一來,約定的分紅是顏芝儀占五成,剩下的五成顏大哥還要和老家的釀酒坊分潤。

  其實若不是擔心顏芝儀獨自在京城沒有依靠,顏老爺根本不會讓長子背井離鄉跑京城來做生意,他們家還沒有這麼大的野心,幾家親戚合夥開的釀酒坊在江州經營得就不錯。

  賺到了錢,還可以把周邊的州縣關係都疏通。江南百姓還算富庶,自家釀的酒能在周邊立足,便足以賺得盆滿缽滿了。

  顏老爺此生最大的野心,無非就是把店鋪開到省城去,那樣他才算是真正的富紳老爺了吧。

  而現在自家的產業還沒有走出州府,就要跑到京城開店,這步子委實邁得太大,跟顏老爺的規劃相背離。

  但是考慮到唯一的女兒,顏老爺還是毫不猶豫做出了這個決定,因為他知道,無論是出於親情還是利益,只有閨女過得好,他們一大家才能跟著蒸蒸日上。

  顏芝儀還沒嫁給陸時寒時,顏老爺就已經對她百依百順了,給她身上花的錢比三個兒子加起來都多,這在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的年代,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如今閨女成了六品京官太太,堪比飛上枝頭變鳳凰,顏老爺更是不遺餘力滿足她的一切要求,顏芝儀寫信說想要用嫁妝做點小生意貼補家用,顏老爺怕她受累又怕她因此出事惹麻煩,便二話不說改變規劃,把最重視的長子送到京城來給她賺錢,她什麼都不需要操心,等著分錢就好了。

  哪怕顏芝儀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財富自由,顏老爺依然堅持讓長子拖家帶口進京。

  女兒女婿在京城生活,銀子總是不嫌多的,而且老大從小就知道怎麼照顧妹妹,有他在京城,他們也不用再牽腸掛肚、放心不下了。

  事實上,要不是無法拋下老家的基業和已經年邁需要奉養的雙親,顏老爺都想親自進京了。

  好在長子還算吃苦耐勞,這半年也歷練出來了,顏老爺才能放心讓他進京。

  正是因為京城的店就是為了滿足顏芝儀賺錢的願望而開,所以她占據最多份額。

  不過顏芝儀只能確定她爹娘不會讓她吃虧,具體讓利多少她可算不出來,畢竟她對酒水行業一無所知,自然是一切聽顏老爺他們的安排。

  讓她掏錢她就掏。

  既然顏大哥這麼信誓旦旦,顏芝儀也就樂的清閒了,說實話她租店鋪的經歷也給不了她哥多少啟發,加上春寒料峭,空氣中透著一股濕冷,她也懶得出門,繼續窩在家裡烤火,就讓她大嫂陪著她哥滿京城的轉悠吧,夫妻倆同甘共苦過來,以後也能更有話題。

  說起來,顏大哥這兩個月天天看著妹妹妹夫慘無人道撒狗糧,總算被薰陶出了一點浪漫體貼細胞,知道主動關心陪他早出晚歸的妻子了,時不時勸她在家裡安心跟他妹一起玩。

  所以天氣不好的時候,趙小芸就會順勢留在家裡,跟顏芝儀烤烤火聊聊天,順勢請她教自己認字記帳。

  趙小芸娘家是江州城小有名氣的地主,家中擁有千畝良田,在城外還有座不大不小的茶山,在江南那樣的魚米之鄉,擁有這兩樣的地主人家,只要不出特別混帳的子弟,幾乎可以屹立不倒了。

  趙家就傳了很多代,雖然每任當家的都沒什麼野心,這麼好的底子也不逼子弟考科舉、改換門庭,也不去城裡開拓產業,守著家裡的田地和茶園,可人家也從來沒把家底吃窮過。

  雖然江州那些真正有錢有地位的人家,瞧不上趙家胸無大志的作風,但他們在民間的名聲卻不錯。

  按理說,顏家這樣草根出身、家底算不上多豐厚的人家,是高攀不起這樣殷實的地主家庭,不過顏老爺跟那時當家做主的趙家老太爺有生意上的往來,能說會道的樣子把趙老太爺捧得很開心。

  而顏大哥長得也算一表人才,白淨斯文的模樣,落在常年住莊子裡的趙家人眼裡還挺招人稀罕,正好趙老太爺還有個年齡相仿的孫女,雖然這孫女和她爹都不是很會討老太爺喜歡的類型,但肥水不流外人田嘛,趙老太爺還是做主給他們定了親。

  兩家結親後,顏老爺做生意更順遂了,未來親家良田無數、吃用不盡,而他們做糧食買賣,剛好強強聯合。

  去年顏老爺跟親戚合夥開釀酒坊,趙家也摻了一份,巨大的糧食需求還要仰仗趙家,雖然當家的已經從兒媳婦親爺爺變成了兒媳婦的大伯,顏老爺也還是把他拉入伙了。

  可惜趙家哪都好,就是對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不上心,趙家長輩對兒孫的態度都是愛讀不讀,只要不出去吃喝嫖賭就是趙家的好兒孫,更遑論趙小芸這種不受重視的孫女。

  因此出嫁前,趙小芸跟姐妹們在自家莊子裡學學女紅家務,大字不識一個,也從來沒覺得哪裡有問題,直到跟著丈夫進京,發現連貴為官太太的小姑子都要親自查看帳本,而自己如今算是掌柜娘子,卻完全看不懂帳本是怎麼回事。

  趙小芸意識到自己的不妥之處,加上這段時間的相處,對小姑子的為人也比較信任,便大著膽子請她教自己了。

  顏芝儀對此自然樂見其成,還覺得教一個也是教,兩個也是教,就把百葉也算上了,並讓小六兒當她的助教。

  本來更適合協助她的是秦海,不過為了避嫌,就讓小六兒頂上了,他一個半大的孩子,無論如何也傳不出閒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