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由於側重點不同,陸時寒比較在意結果,於是從中得出了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道理,回家後積極遊說父母上門提親的同時,自己也早早開始張羅起下聘所需的禮物。

  當然了,婚事自來都是由父母長輩全權操持,年輕男女很少能插手的,更別提寒窗苦讀十數載、基本不通庶務的陸時寒了,他智商再高、悟性再強,也做不到無師自通。

  陸時寒也險些被這個問題難倒。

  不過聰明人最大的優點是腦子轉得快,陸時寒發現自己無從下手,父母也尚且在猶豫中、一時沒有長輩可以為他操持,他的第一反應不是放棄而是找懂行的人請教。

  於是就不小心請到了官媒頭上。

  陸時寒這樣風度翩翩、名滿天下的狀元郎,江州城裡不知道多少適齡女孩恨不相逢未嫁時,儘管他已經定親多年、相當於名草有主,依然是各大官媒暗中觀察的重點人物。他花了點錢請人列出下聘所需的清單,官媒熱情的寫了滿滿幾大張紙,堪稱事無巨細。

  若不是陸時寒擔心節外生枝強烈婉拒對方的好意,官媒都要親自陪著他一起去採購了。

  他高中狀元後再不是從前那個清貧書生了,雖不至於一夜暴富,但手頭到底寬裕不少,因此拿著清單帶著書童秦海上街一一採購,不過兩三日,所需聘禮已經被他們兩個年輕男子辦得漂漂亮亮、有模有樣,等陸秀才和秀才娘子反應過來時,家裡都堆出了喜慶熱鬧的氛圍,這時就有點騎虎難下了。

  陸秀才發現長子如此言行一致,知曉他的決心,只得半推半就答應去顏家提親。

  他到底也是自小苦讀聖賢書,知道做人要言而有信的道理,對於履行婚約這件事其實並無太多牴觸,會猶豫這麼多天主要是擔心時間不夠,若是為了成親耽誤長子回京入翰林院當值的大事,就得不償失了。加上妻子也總是在耳邊念叨,說顏家姑娘身子骨太差,恐怕不好生養,這點也讓陸秀才有些後悔當年定親太過草率。

  但再多的猶豫,也坳不過孩子自己願意。

  陸秀才相信長子為人處事自有章法,他既然決意如此,想必是不會輕易後悔,作為父母也無需過多干涉,便隨他們去了。

  比起陸秀才的隨遇而安,秀才娘子秦氏內心其實要不甘得多,因為自從陸時寒年紀輕輕成為舉人,身邊幾乎所有人都打著為秦氏好的旗號,給她灌輸娶妻娶賢,或是應該給長子換一門有所裨益的親事,才不辜負她兒子那般才貌品學云云。

  本身和顏家的親事就不是秦氏定下的,她一個無甚主見的婦道人家被這樣長期洗腦,漸漸也覺得,貴為狀元的兒子即便拒絕了知州夫人娘家侄女那樣的高官之女,隨意找個六七品官員家的千金,也要比顏家這個病怏怏的商賈之女強百倍千倍。

  自陸時寒毫無轉圜拒絕了知州夫人好意那日,秦氏原本春風得意的心情便籠上了一層陰霾,她為這樁百害而無一利的婚事感到煩憂,便有善解人意的親友瞧出她的煩悶,提議讓他兒子納顏家姑娘當妾,自家照樣可以娶一位官家千金進門。

  秦氏當真的心動了!她想著顏芝儀只當個妾侍的話,身體不好出身又差也不算大毛病,反正也不需要她生孩子、出門與別的官太太交際應酬,只要能哄兒子開心就成,多好的解決方式啊。

  然而丈夫都點頭答應要去提親了,引以為豪的兒子更是自個兒把下聘的物什都通通備好了,平素端方持重、光風霽月的人竟然連這種瑣碎小事都能操持,可見他有多重視這次下聘。

  見此情形,秦氏好幾次話到嘴邊又默默咽了回去,自己生的兒子自己清楚,她知道這個檔口把納妾的話說出口,顏家未必不會願意,但兒子當真會跟她翻臉的。

  其實秦氏自己都知道這是很無理的要求,她說不出口,但又不甘心接受這樣粗鄙沒見識的長媳,便憋著口氣打算當個甩手掌柜,誰同意的婚事誰去張羅,反正她不想管。

  秦氏內心深處還抱著最後一絲期待,但凡顏家那邊有點骨氣,看到她明顯瞧不上的態度,自覺的把婚事退了,豈不是皆大歡喜?

  然而秦氏這番算盤也因官媒的不請自來而而落了空。

  官媒多有眼色啊,見狀元郎張羅這麼些天,下聘的東西怕是都備齊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便整整衣襟主動上門毛遂自薦去了。

  官媒娘子一臉熱情又親切的問陸狀元可是要去下聘了,需不需要媒人從旁協助?她願意無償為狀元郎走這一遭。

  彼時陸時寒才收到父親肯定的答覆,母親明面上也沒反對,他就當他們達成共識了,躊躇滿志之際又有官媒娘子主動相助,自是答應不提。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狀元母親當甩手掌柜也絲毫不影響氣氛,官媒娘子全部接手了她的戲份,穿紅戴綠打扮得喜氣洋洋不提,還叫來了敲鑼打鼓的氣氛組,又有十多人挑著狀元郎親自備下的聘禮,一路浩浩蕩蕩、風風光光的去顏家提親了。

  這支提親隊伍除了敲鑼打鼓和抬聘禮的人,後面更是跟著成百上千條看熱鬧的小尾巴,而且跟在隊伍後面的尾巴還有越來越多的趨勢,畢竟是備受矚目的狀元郎去未婚妻家提親這種大事,江州城的百姓簡直是呼朋喚友跟過來瞧熱鬧。

  光看這滿城熱議的喜慶程度,知道的是陸狀元上門提親,不知道還以為狀元郎今天就要娶媳婦過門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