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這份希望,終究沒有落空,這年的六月里,時隔近三年,他收到第二封千機閣密信。
「明鏵兄妹,王不見王,已成水火。」
魏珣持信望南,阿蘅,一直在努力。
轉眼入冬,竟得了第三封信,明鏡失權。
魏珣止住心中激動,卻沒有妄動,若是杜若真正得了自由,便該是她親筆。沒了明鏡,還有其他宗親,還有明鏵。
他曾想著,以昔年戰場上對明鏵的了解,是否嘗試與之通信,然到底放棄了。
他,不敢。哪怕只是對杜若萬分之一的傷害,他都不能允許。
冬已過,春又來,入伏又入秋,慶寧八年隆冬,瀾滄江上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魏珣披著大氅,站在城樓上,望著被凍住的廣闊江面,站了一日又一日。
雪鎖江水不流,遂成冰路,難道不是預示著他的阿蘅可以回來了嗎?
終究,他沒有望見歸人,先得了消息。
這消息,已無需千機閣暗子營傳送,諸國皆知。
梁國女君崩逝,留遺詔,傳位於親王明鏵。
於梁國史冊,對這位女君的記載不過寥寥數語,卻道盡了她離奇又傳奇的一生。
昔有帝女亡於外二十八載,後回國,除奸佞,平內亂,遷都南處,終其一生,無夫無子,享年四十。
這一日,於大魏歷,是慶寧九年正月十六,瀾滄江上,冰面未化,雪飄依舊。
梁國之地千里縞素,戶戶白幡,明鏵親王扶棺出都城,葬女帝於陵寢,與母同歸。
於此同時,一架馬車從偏門出,直奔瀾滄江。
臨漳城樓上的男人,又哭又笑,跌跌撞撞下城樓,策馬奔向江面,直到馬車停下。
漫天風雪裡,一馬一車長久佇立。
終於,馬上人下馬,車中人掀簾。
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夫君,阿蘅回家了。」
——至此,世間再無杜氏女郎,亦無梁國女君,唯剩,信王妃。
「明鏵兄妹,王不見王,已成水火。」
魏珣持信望南,阿蘅,一直在努力。
轉眼入冬,竟得了第三封信,明鏡失權。
魏珣止住心中激動,卻沒有妄動,若是杜若真正得了自由,便該是她親筆。沒了明鏡,還有其他宗親,還有明鏵。
他曾想著,以昔年戰場上對明鏵的了解,是否嘗試與之通信,然到底放棄了。
他,不敢。哪怕只是對杜若萬分之一的傷害,他都不能允許。
冬已過,春又來,入伏又入秋,慶寧八年隆冬,瀾滄江上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魏珣披著大氅,站在城樓上,望著被凍住的廣闊江面,站了一日又一日。
雪鎖江水不流,遂成冰路,難道不是預示著他的阿蘅可以回來了嗎?
終究,他沒有望見歸人,先得了消息。
這消息,已無需千機閣暗子營傳送,諸國皆知。
梁國女君崩逝,留遺詔,傳位於親王明鏵。
於梁國史冊,對這位女君的記載不過寥寥數語,卻道盡了她離奇又傳奇的一生。
昔有帝女亡於外二十八載,後回國,除奸佞,平內亂,遷都南處,終其一生,無夫無子,享年四十。
這一日,於大魏歷,是慶寧九年正月十六,瀾滄江上,冰面未化,雪飄依舊。
梁國之地千里縞素,戶戶白幡,明鏵親王扶棺出都城,葬女帝於陵寢,與母同歸。
於此同時,一架馬車從偏門出,直奔瀾滄江。
臨漳城樓上的男人,又哭又笑,跌跌撞撞下城樓,策馬奔向江面,直到馬車停下。
漫天風雪裡,一馬一車長久佇立。
終於,馬上人下馬,車中人掀簾。
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夫君,阿蘅回家了。」
——至此,世間再無杜氏女郎,亦無梁國女君,唯剩,信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