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他無聲退離,傳令退兵,然後抬頭望了一眼天幕。
蒼穹連海,滿月如盤。
人世如月,撼無常存之態,缺有再圓之時。
·
又二日,齊凜毫髮無傷地回到了淳軍大營。
當初他因激怒平將鄧況而被收押,不曾想兩日後唐軍率先毀盟撤軍,已泯怒意的鄧況忌憚淳軍兵威,也便立刻放了他回陽關。待一回淳營,他便聽聞了葉增已派親兵北渡菸河救駕,並遞去一封啟請發兵瀾州休國、盪滅裴氏餘孽的手札。
齊凜得悉後,急切對葉增言道:「將軍為國坦蕩蕩,安知王上不疑將軍出兵之心?」
言畢,他未及休整便再度拍馬出營,北上崧安。
·
菸河以北二十里,崧安鎮。
奉葉增之令循北救駕的五百名淳帥親兵單膝跪地,整齊地按劍叩拜,以軍禮見上。
領兵的淳校容色銳毅,毫不見數日不眠之睏乏疲態,不卑不亢地趨前奉上葉增親授的手札與兵符,然後垂首靜待。
孟守文展札閱畢,一時沉默。
淳校久等不得王命,不由微疑,無聲抬眼向上望去。
孟守文瞥見他的眼神,涼靜的目光終起一絲波瀾。而後他微微笑了笑,聲色平和地說道:「先派人去畢止,調天翎軍五千人馬,護送王后來我身邊。」
·
四日後,畢止還未傳回什麼消息,於崧安鎮護駕的葉增諸親兵卻等來了風塵僕僕馳赴此地的齊凜。
齊凜言舉匆匆,下馬後僅略略整理過儀容便要求見駕,待得允入後更是過檻便向上叩行大禮,一路稽首跪行,直至孟守文座下。
「王上安康。臣來請罪。」他叩首道。
孟守文目視著他被汗水蒸濕的後背,不言,亦未令他起身。
少頃,孟守文揮手斥退隨侍之人。
待近無旁人後,他才緩緩起身,步近齊凜,道:「你當初奉我王詔,隨軍典南伐之糧草,兩年來為國鞠躬盡瘁,克復天啟之功亦有你一份,今日來請什麼罪?」
「臣萬死之罪。」
「何來萬死?」
「矯發王詔、私制天子璽綬、假節出使三國聯軍、偽傳王命,此四罪萬死不抵,臣任憑王上發落。」
「你對葉增倒是忠心。此四罪,你是想代他全領了?」
齊凜猛地叩首,「臣本忠心為王上!此前未得王上下落,而天啟、陽關一帶局勢混沌,葉將軍為大計而舍小節,亦是為國、為王上計!目下大位未定,南軍之中已有謠傳王上有誅將軍之心,倘若王上因此四事降罪於將軍,淳軍必亂,天下必亂,王上雄圖之志亦將殆亦。臣願領此四罪、願承王上雷霆之怒,還望王上以天下為重、莫傷一己多年之志。」
這一番拳拳忠言鏗鏘震地。
孟守文沉默著,轉踱數步,然後反身狠狠一腳踹上齊凜的肩頭!
這一腳力道狠烈不留餘地,齊凜悶哼著摔倒在地,可又馬上咬牙爬起來跪好。
他曾近奉孟守文,自然了解其心性之倨傲。此番中了三國離間之計、又因此而需被迫接受臣下假他之名所行諸舉,孟守文此刻於他面前盡泄心中怒意,倒令他暗暗鬆了一口氣。
果然,孟守文瞧了一眼忍痛無言的齊凜,冷靜道:「起來稟話罷。」
齊凜依言起身。
緊接著,孟守文將四日前所收的葉增請兵札子丟給齊凜,「葉增想要出兵瀾州休國,盪滅裴氏餘孽,圖獲前朝天子璽綬。」
「王上的意思是?」齊凜不敢度他此時心意。
孟守文面無表情道:「我久居畢止,軍中人心所向唯葉增耳。誅伐裴氏之功,天下無人能出葉增之右。他若踞天啟登基稱帝,四州之內誰敢言怨?」
齊凜大驚:「王上,葉將軍斷無不臣之心,臣可以命擔保!」
「他無不臣之心,但他麾下、身邊眾人心內盤算的是什麼,誰又能知?葉氏之榮辱,如今卻不止是他葉增一人的榮辱了。」
說著,孟守文冷冷瞥他,「連你如今都在怕我有疑他之心,難道還冀望我與他之間還如當年一般相知無忌麼?縱使我如從前一般信他、不疑他,安知他亦如從前一般信我不疑他?」
齊凜竟無法辯駁。
「為全葉增、全我與他二人多年來君臣相得之誼,非奪他之軍權不可。然倘若我下詔削他領兵之權,累戰至今之淳軍諸將士必心寒。」孟守文停了停,又道:「元光七年冬,我曾於先王政殿階前長跪上諫——不可寒我淳國苦戰將士之心。當年我意如是,如今更不會變。」
「王上是希望葉將軍能夠主動交釋兵權?」
「如果他真如你所說——斷無不臣之心。」
齊凜苦笑:「王上若釋葉將軍兵權,天下必將輕我淳軍,又將以何懾四州虎視天子之位諸國……」
「我自有打算。」
孟守文打斷他,目光移去北面,再無多言。
·
驛騎絕塵入營,士兵翻身下馬,步履飛快地一路行至中軍帳前,將手中信盒交給守帳親兵。
親兵奏稟入內,奉至葉增案上。
盒上插著三根素羽,葉增看清,立刻放下手中諸事,伸手將其拆開。
信文很短,他一眼掃過,隨即陷入了沉思。
是時,秦一溫了藥送來帳內,看見葉增此時容色,不禁一怔。她轉眸,看清案上信盒,不由輕輕蹙眉:「王上手札?」
蒼穹連海,滿月如盤。
人世如月,撼無常存之態,缺有再圓之時。
·
又二日,齊凜毫髮無傷地回到了淳軍大營。
當初他因激怒平將鄧況而被收押,不曾想兩日後唐軍率先毀盟撤軍,已泯怒意的鄧況忌憚淳軍兵威,也便立刻放了他回陽關。待一回淳營,他便聽聞了葉增已派親兵北渡菸河救駕,並遞去一封啟請發兵瀾州休國、盪滅裴氏餘孽的手札。
齊凜得悉後,急切對葉增言道:「將軍為國坦蕩蕩,安知王上不疑將軍出兵之心?」
言畢,他未及休整便再度拍馬出營,北上崧安。
·
菸河以北二十里,崧安鎮。
奉葉增之令循北救駕的五百名淳帥親兵單膝跪地,整齊地按劍叩拜,以軍禮見上。
領兵的淳校容色銳毅,毫不見數日不眠之睏乏疲態,不卑不亢地趨前奉上葉增親授的手札與兵符,然後垂首靜待。
孟守文展札閱畢,一時沉默。
淳校久等不得王命,不由微疑,無聲抬眼向上望去。
孟守文瞥見他的眼神,涼靜的目光終起一絲波瀾。而後他微微笑了笑,聲色平和地說道:「先派人去畢止,調天翎軍五千人馬,護送王后來我身邊。」
·
四日後,畢止還未傳回什麼消息,於崧安鎮護駕的葉增諸親兵卻等來了風塵僕僕馳赴此地的齊凜。
齊凜言舉匆匆,下馬後僅略略整理過儀容便要求見駕,待得允入後更是過檻便向上叩行大禮,一路稽首跪行,直至孟守文座下。
「王上安康。臣來請罪。」他叩首道。
孟守文目視著他被汗水蒸濕的後背,不言,亦未令他起身。
少頃,孟守文揮手斥退隨侍之人。
待近無旁人後,他才緩緩起身,步近齊凜,道:「你當初奉我王詔,隨軍典南伐之糧草,兩年來為國鞠躬盡瘁,克復天啟之功亦有你一份,今日來請什麼罪?」
「臣萬死之罪。」
「何來萬死?」
「矯發王詔、私制天子璽綬、假節出使三國聯軍、偽傳王命,此四罪萬死不抵,臣任憑王上發落。」
「你對葉增倒是忠心。此四罪,你是想代他全領了?」
齊凜猛地叩首,「臣本忠心為王上!此前未得王上下落,而天啟、陽關一帶局勢混沌,葉將軍為大計而舍小節,亦是為國、為王上計!目下大位未定,南軍之中已有謠傳王上有誅將軍之心,倘若王上因此四事降罪於將軍,淳軍必亂,天下必亂,王上雄圖之志亦將殆亦。臣願領此四罪、願承王上雷霆之怒,還望王上以天下為重、莫傷一己多年之志。」
這一番拳拳忠言鏗鏘震地。
孟守文沉默著,轉踱數步,然後反身狠狠一腳踹上齊凜的肩頭!
這一腳力道狠烈不留餘地,齊凜悶哼著摔倒在地,可又馬上咬牙爬起來跪好。
他曾近奉孟守文,自然了解其心性之倨傲。此番中了三國離間之計、又因此而需被迫接受臣下假他之名所行諸舉,孟守文此刻於他面前盡泄心中怒意,倒令他暗暗鬆了一口氣。
果然,孟守文瞧了一眼忍痛無言的齊凜,冷靜道:「起來稟話罷。」
齊凜依言起身。
緊接著,孟守文將四日前所收的葉增請兵札子丟給齊凜,「葉增想要出兵瀾州休國,盪滅裴氏餘孽,圖獲前朝天子璽綬。」
「王上的意思是?」齊凜不敢度他此時心意。
孟守文面無表情道:「我久居畢止,軍中人心所向唯葉增耳。誅伐裴氏之功,天下無人能出葉增之右。他若踞天啟登基稱帝,四州之內誰敢言怨?」
齊凜大驚:「王上,葉將軍斷無不臣之心,臣可以命擔保!」
「他無不臣之心,但他麾下、身邊眾人心內盤算的是什麼,誰又能知?葉氏之榮辱,如今卻不止是他葉增一人的榮辱了。」
說著,孟守文冷冷瞥他,「連你如今都在怕我有疑他之心,難道還冀望我與他之間還如當年一般相知無忌麼?縱使我如從前一般信他、不疑他,安知他亦如從前一般信我不疑他?」
齊凜竟無法辯駁。
「為全葉增、全我與他二人多年來君臣相得之誼,非奪他之軍權不可。然倘若我下詔削他領兵之權,累戰至今之淳軍諸將士必心寒。」孟守文停了停,又道:「元光七年冬,我曾於先王政殿階前長跪上諫——不可寒我淳國苦戰將士之心。當年我意如是,如今更不會變。」
「王上是希望葉將軍能夠主動交釋兵權?」
「如果他真如你所說——斷無不臣之心。」
齊凜苦笑:「王上若釋葉將軍兵權,天下必將輕我淳軍,又將以何懾四州虎視天子之位諸國……」
「我自有打算。」
孟守文打斷他,目光移去北面,再無多言。
·
驛騎絕塵入營,士兵翻身下馬,步履飛快地一路行至中軍帳前,將手中信盒交給守帳親兵。
親兵奏稟入內,奉至葉增案上。
盒上插著三根素羽,葉增看清,立刻放下手中諸事,伸手將其拆開。
信文很短,他一眼掃過,隨即陷入了沉思。
是時,秦一溫了藥送來帳內,看見葉增此時容色,不禁一怔。她轉眸,看清案上信盒,不由輕輕蹙眉:「王上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