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烏赫曼皺眉。

  在不知道雲蔻去向的前提下,要去哪裡追?怎麼追?追多遠算是頭?

  但他忍住沒有開口,謹然點了點頭,以示應命。

  哈日查蓋將那簇胎髮從壁毯上取下,擱在掌中,凝視道:「不要讓寶音知道這件事。」

  「寶音公主會恨您的。」

  「寧可讓她恨我,也不准告訴她母親為什麼會離開她。」

  告退前,烏赫曼看見哈日查蓋伸出右手,無聲無息地觸摸那枚箭鏃。金屬在他指間翻轉不停,一下接連一下,將他的指尖磨出刺目血痕。

  七天之後,博日格德毫無所獲地收兵回到駐地。

  「父親如果不願意放棄,那麼就算需要翻遍整個九州,兒子也會為了父親的心愿去做的。」

  這個像極了哈日查蓋年輕時的十七歲少年朗聲說道,眉宇間是掩不住的桀驁果敢。

  一抹不能為人輕易察覺的讚賞之色在哈日查蓋的臉上浮而即逝。

  他並沒有同意長子這一番忠誠的請命,而是頗冷靜地命令博日格德糾合鄂倫部眼下所有能出動的人馬,代表他南下增援討伐喀納部的嘎魯大軍。

  「去成為一個比你的父親還要勇敢的戰士,為札爾赤兀錫氏族添上屬於你的榮光!去屠滅喀納部的叛軍,讓所有試圖反抗鄂倫部的人都看清楚,叛者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下場!」

  哈日查蓋解下自己的馬鞭贈予博日格德,作為對後者首次出征的激勵。

  讓一個此前從未真正披甲上過戰場的少年統領大軍——縱使他的體內流淌著鄂倫部主君的血液——在當時令不少鄂倫部貴族感到這是個荒謬且匪夷所思的命令,然而後來的事實卻證明了哈日查蓋在那一刻的決策的英明。

  在博日格德勒軍馳出後的第十七天,南面傳來了大捷。

  面對眾人的質疑與不信任,這個僅有十七歲的鄂倫部大王子用傲人戰績向草原各部展示出了他不同尋常的軍事天賦:

  在得知喀納部分兵北上阻擊援軍後,博日格德毫不猶豫地放棄了與嘎魯大軍會合的機會,帶領人馬轉道向西,頂風冒雪迂迴千二百里,再以奇快的速度轉進東南,如匕首斜刃一般插入敵後,血洗喀納部駐地,以極其冷血的手段將所有被留在後方的喀納部族人與牲畜盡數屠戮,以徹底切斷叛軍的後方補給。人畜的鮮血將雪地染得看不到一抹白色,濃烈的血腥味縈繞在喀納部駐地上空數日不散,鄂倫部人馬在博日格德的帶領下以兇悍張狂的氣勢掉頭回馳,筆直地殺向三百里外正與嘎魯大軍激戰的喀納部叛軍主力。

  從接戰到大敗叛軍,只用了九天。

  博日格德因此一戰揚名。

  而他在盪滅喀納部時的狠辣與冷血,更是傳至草原各部,令聞者無不膽寒。

  這時距離羽族奉約停戰,剛剛過去了十四天而已。

  鄂倫部從寧州撤出來的人馬在聽聞喀納部被盪滅後,停駐在了勾戈山脈西麓,不再後退半步。

  又過了三天,正與鄂倫部北軍交戰的呼布希部在得知鄂、羽停戰、博日格德亦在率軍向北馳援的路上之後,主動鳴金收兵,拋下所掠的數千鄂倫部人畜,大軍卷甲撤回了呼布希部駐地深處。

  鄂倫部自三面交侵的逆境中突襲而出,浴血後的平靜令族人們紛紛跪倒在雪地上,感謝天神對鄂倫部的深深眷佑。

  緊接著,哈日查蓋冷酷無情地撕毀了剛與羽族達成不久的和約。

  他命令鄂倫部停駐在勾戈山脈西麓的軍隊立刻調頭、再度奪占本已依照約定還給羽族的森地,然後在面對氣急敗壞前來詰問的羽軍來使時,冷冷笑道:「羽皇要的那個女人已經死了。既然如此,鄂倫部又有什麼資本再和羽族談和呢?羽族要想拿回土地——就用羽皇的命來換罷。」

  烏赫曼知道,這是哈日查蓋在痛失所愛之後挾全族對羽族展開的報復。

  此後九年,博日格德所帶領的勇士們在朔方原上所向披靡、未逢敵手,陸續統一了瀚南大大小小的七個部族,控扼了瀚州南部通向東陸的所有海港,使鄂倫部成為瀚州草原上最大的蠻族部落,北部的呼布希、沙馳等原先稱雄一方的部落再也不敢輕易南犯。而在東面的寧州戰場上,哈日查蓋強悍地驅令軍隊持續東侵,一路將戰線推至滅雲關東北數百里處,仍然沒有休止的意圖。

  除了烏赫曼,沒有人知道哈日查蓋什麼時候才願意終止對羽族的征戰。

  某一次,他的主君閱過東線戰報,毫無徵兆地突然問:「我把她的族人打成這個樣子,都無法逼她回來嗎?」

  這是一個連烏赫曼都不知道如何去回答的問題。

  本以為終不會有答案,卻不料轉機出現得令人毫無準備。

  當雲蔻人在東陸淳國的消息傳來時,眾人感到吃驚卻又覺得合理不過。哈日查蓋聞報後皺了皺眉,問說:「消息可靠嗎?」

  烏赫曼稟答說:「可靠。」

  消息是埋在寧州的眼線傳回的。據說在三年前有一群淳國先王長子派去寧州的使者,造訪了一些羽族的貴族,以重金異寶作為交換,一路打聽一名通曉蠻、羽二語、姓雲名蔻的女子的詳細來歷。而這名女子,當時正寄居在淳國太傅府上,教導太傅女孫外族語言文字。消息雖然隔了數年才被鄂倫部的人聞知,但在多方求證後確實了絕不會有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