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先是南邊本已臣服多年的喀納部突然反叛,逆軍來勢洶洶,哈日查蓋麾下大將嘎魯奉命調集鄂倫部三分之一的軍隊南下討伐叛部,前後耗時近四個月仍未平復這股叛亂;與此同時,常年牧居於朔方原西北部的呼布希部又來侵擾,暴掠鄂倫部數千族人牲畜,又連破鄂倫部北部駐軍,奪占了數個大草場;哈日查蓋震怒,另派帳下勇將率軍前往擊敵,而呼布希部人多悍勇,二軍交戰多時,難決勝負。
蠻族內部戰役未休,鄂倫部在東邊與羽族的戰事又成膠著態勢,連月不聞捷報。
處於三面交侵之中的鄂倫部將目光投向了東陸。兩個月前,鄂倫部向瀾州休國跨海賣了一批上等軍馬,寄望於休國能夠出兵襲擾擎梁半島的雲氏羽族,令其求援於寧州雲氏城邦,以使得羽族從與鄂倫部的戰場上分兵,從而減輕東線戰事的壓力。
然而這批軍馬在過鎖河山時遇到寇賊,隨護軍馬的休軍無能,連一匹都沒能夠保下來。休王因此修書至鄂倫部,道休國賠了馬亦虧了錢,無法再為鄂倫部與羽族的戰爭提供兵援。
哈日查蓋收到國書後看了一遍,然後那張薄絹便被他用來擦拭馬靴上的刀套了。
「華族的新皇帝裴禎,就是出自這樣的休國?」他說這話時的神情,令烏赫曼記憶猶新。那並不僅是簡單的譏諷與蔑視,更融雜了一絲憐憫與可惜。
他將髒了的絹書隨手丟棄,又說道:「不出十五年,裴氏必亡。」
烏赫曼看著這一片絲絹緩緩落地,直到它被漫過草莖的雪泥浸透,才挪開目光。
一個月後,瀚州南部大片地域遭逢數十年不見的雪災。大批的人口與畜群一夜凍死,沒有足夠積儲的許多小氏族也因過大的雪勢而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牧畜被成群成群地餓死。而這突如其來的一場天災,對於已被困境纏身多時的鄂倫部而言不啻於雪上加霜,絲毫看不到能在短期內走出逆境的希望。
就在此時,羽族派人遞來了和談之約。
時間定在五日後的清晨時分,地點是距離鄂倫部冬日駐地八十里外的一處不具名的湖泊邊。
烏赫曼得悉後,立刻表達了他對此事的懷疑:既然羽人已經渡過了鐵線河、深入瀚南草原腹地,為什麼不直接來鄂倫部主君帳前拜謁,反而要另約一個不遠不近的地方和談?
哈日查蓋沉思少許,並沒有因烏赫曼的疑慮而拒絕和談之約。他命人回復對方:五日後,他將帶著親隨,準時赴約。
忠心與多年來唯命是從的信任令烏赫曼打消了顧慮。他按照哈日查蓋的指示,將知悉這件事的人數縮減至最少,甚至連護衛哈日查蓋前往赴約的這二百名勇士也不知道此行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黎明前的寒風格外凜冽。
一行人頂著微細的輕雪,於清澈深邃的夜空之下,幾近於無聲地離開了鄂倫部駐地,然後抽鞭策馬,疾速馳行,在一個半時辰後抵達了約定的地點。
此時天已大亮,無垠連天的湖面冰鏡反射著刺眼的日光。
眾人勒止坐騎。長馳後的戰馬噴息不停,一團團白氣連成一片淺霧。烏赫曼恭敬地向哈日查蓋遞上馬奶酒為他驅寒,然後隨同他的目光一起,看向湖邊不遠處的樹叢旁——
那裡站著一名瘦高的男性羽人。
他的樣貌看起來不過二十歲出頭,發色輕淺,昭示著他並不尋常的血統。而在他的身後,只有十餘個護衛跟隨著。
看清形勢後的烏赫曼無法掉以輕心。沒人能夠斷定在那片樹叢中,是否隱藏著羽族的士兵。在寧州的戰場上,鄂倫部有太多的勇士沒能戰死在敵人迎面揮來的刀槍之下,卻死在了那些從各種刁鑽角度射出的、令人防無可防的冷箭下。
羽人似乎看出了他們的顧慮,坦蕩地率眾離開了樹叢,直向他們走來。
烏赫曼率先拍馬出前,接迎來者。
在雙方互相驗過符節及文牒後,羽人的身份令烏赫曼吃了一驚。
來使名叫雲奚,是羽族雲氏阿格斯城邦送去青都齊格林的質子,此次特奉羽皇的密令前來與鄂倫部和談;而他的父親,則是雲氏在瀾州擎梁半島寧遠城的城主。
冬日和煦的陽光照打在羽人素淨的臉龐上,那一副略顯冰冷的神色一時令烏赫曼感到極其眼熟。
他壓下心頭異念,回陣向哈日查蓋作稟。
哈日查蓋眯著眼聽著,神色從頭到尾不曾有一分變化。然後他翻身下馬,示意扈從們留在原地不必跟隨,獨自一人走向羽人。
烏赫曼只猶豫了半瞬就立刻跟了上去,而這舉動並沒有遭到禁止。他始終保持在主君身後十步以內,這是一個能夠應付緊急變數、卻又不至於過分親近的距離。而在這個距離之內,哈日查蓋與雲奚的對話一字不漏地落入了烏赫曼的耳中。
「我有一個姐姐,她曾經是我們整個雲氏的驕傲。」雲奚不疾不徐地開口說道,「她天賦極高,六歲時頭一次凝羽飛翔就展現出了驚人的精神力。隨後她被送到青都接受鶴雪術的訓練,十四歲那年即成為了當時鶴雪團中最年輕的鶴雪士。此後她屢立殊功,用忠誠與勳績為阿格斯城邦帶來了莫大的榮耀。年少時的我,更曾視她為望塵莫及的榜樣。」
他說這些時的目光與神情一樣冰涼,令人全然感受不到他對這個姐姐一絲一毫的感情。
蠻族內部戰役未休,鄂倫部在東邊與羽族的戰事又成膠著態勢,連月不聞捷報。
處於三面交侵之中的鄂倫部將目光投向了東陸。兩個月前,鄂倫部向瀾州休國跨海賣了一批上等軍馬,寄望於休國能夠出兵襲擾擎梁半島的雲氏羽族,令其求援於寧州雲氏城邦,以使得羽族從與鄂倫部的戰場上分兵,從而減輕東線戰事的壓力。
然而這批軍馬在過鎖河山時遇到寇賊,隨護軍馬的休軍無能,連一匹都沒能夠保下來。休王因此修書至鄂倫部,道休國賠了馬亦虧了錢,無法再為鄂倫部與羽族的戰爭提供兵援。
哈日查蓋收到國書後看了一遍,然後那張薄絹便被他用來擦拭馬靴上的刀套了。
「華族的新皇帝裴禎,就是出自這樣的休國?」他說這話時的神情,令烏赫曼記憶猶新。那並不僅是簡單的譏諷與蔑視,更融雜了一絲憐憫與可惜。
他將髒了的絹書隨手丟棄,又說道:「不出十五年,裴氏必亡。」
烏赫曼看著這一片絲絹緩緩落地,直到它被漫過草莖的雪泥浸透,才挪開目光。
一個月後,瀚州南部大片地域遭逢數十年不見的雪災。大批的人口與畜群一夜凍死,沒有足夠積儲的許多小氏族也因過大的雪勢而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牧畜被成群成群地餓死。而這突如其來的一場天災,對於已被困境纏身多時的鄂倫部而言不啻於雪上加霜,絲毫看不到能在短期內走出逆境的希望。
就在此時,羽族派人遞來了和談之約。
時間定在五日後的清晨時分,地點是距離鄂倫部冬日駐地八十里外的一處不具名的湖泊邊。
烏赫曼得悉後,立刻表達了他對此事的懷疑:既然羽人已經渡過了鐵線河、深入瀚南草原腹地,為什麼不直接來鄂倫部主君帳前拜謁,反而要另約一個不遠不近的地方和談?
哈日查蓋沉思少許,並沒有因烏赫曼的疑慮而拒絕和談之約。他命人回復對方:五日後,他將帶著親隨,準時赴約。
忠心與多年來唯命是從的信任令烏赫曼打消了顧慮。他按照哈日查蓋的指示,將知悉這件事的人數縮減至最少,甚至連護衛哈日查蓋前往赴約的這二百名勇士也不知道此行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黎明前的寒風格外凜冽。
一行人頂著微細的輕雪,於清澈深邃的夜空之下,幾近於無聲地離開了鄂倫部駐地,然後抽鞭策馬,疾速馳行,在一個半時辰後抵達了約定的地點。
此時天已大亮,無垠連天的湖面冰鏡反射著刺眼的日光。
眾人勒止坐騎。長馳後的戰馬噴息不停,一團團白氣連成一片淺霧。烏赫曼恭敬地向哈日查蓋遞上馬奶酒為他驅寒,然後隨同他的目光一起,看向湖邊不遠處的樹叢旁——
那裡站著一名瘦高的男性羽人。
他的樣貌看起來不過二十歲出頭,發色輕淺,昭示著他並不尋常的血統。而在他的身後,只有十餘個護衛跟隨著。
看清形勢後的烏赫曼無法掉以輕心。沒人能夠斷定在那片樹叢中,是否隱藏著羽族的士兵。在寧州的戰場上,鄂倫部有太多的勇士沒能戰死在敵人迎面揮來的刀槍之下,卻死在了那些從各種刁鑽角度射出的、令人防無可防的冷箭下。
羽人似乎看出了他們的顧慮,坦蕩地率眾離開了樹叢,直向他們走來。
烏赫曼率先拍馬出前,接迎來者。
在雙方互相驗過符節及文牒後,羽人的身份令烏赫曼吃了一驚。
來使名叫雲奚,是羽族雲氏阿格斯城邦送去青都齊格林的質子,此次特奉羽皇的密令前來與鄂倫部和談;而他的父親,則是雲氏在瀾州擎梁半島寧遠城的城主。
冬日和煦的陽光照打在羽人素淨的臉龐上,那一副略顯冰冷的神色一時令烏赫曼感到極其眼熟。
他壓下心頭異念,回陣向哈日查蓋作稟。
哈日查蓋眯著眼聽著,神色從頭到尾不曾有一分變化。然後他翻身下馬,示意扈從們留在原地不必跟隨,獨自一人走向羽人。
烏赫曼只猶豫了半瞬就立刻跟了上去,而這舉動並沒有遭到禁止。他始終保持在主君身後十步以內,這是一個能夠應付緊急變數、卻又不至於過分親近的距離。而在這個距離之內,哈日查蓋與雲奚的對話一字不漏地落入了烏赫曼的耳中。
「我有一個姐姐,她曾經是我們整個雲氏的驕傲。」雲奚不疾不徐地開口說道,「她天賦極高,六歲時頭一次凝羽飛翔就展現出了驚人的精神力。隨後她被送到青都接受鶴雪術的訓練,十四歲那年即成為了當時鶴雪團中最年輕的鶴雪士。此後她屢立殊功,用忠誠與勳績為阿格斯城邦帶來了莫大的榮耀。年少時的我,更曾視她為望塵莫及的榜樣。」
他說這些時的目光與神情一樣冰涼,令人全然感受不到他對這個姐姐一絲一毫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