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將軍!」
一名淳卒近前,看清葉增一身血衣,便要躍馬而下,上前問恙。
雨霧之中,葉增漠然抬眼,看了看來者,手腕一抖,橫槊猛掃,將其重重撩倒在地。
後繼的淳騎們僵在原地,眼睜睜地望著葉增的槊鋒緩緩移動,對向眾人——
這才驚覺,眼前的葉增貌雖如常,神卻不似他們熟知的那個主帥了。
「將軍……」
有人喃喃道,不肯相信般地前踏一步。
長槊其動迅捷,鋒刃刺向他胸口的速度無以避閃。利刃入肌的力道極為狠厲,霎時便將人一擊重傷。
余者大駭,不得不退而御守,然亦不肯輕棄地大聲呼喚,以冀能夠喚醒葉增的神智:
「將軍!」
「將軍!」
……
眼前血霧成海,白骨如山。
腥臭的腐肉血氣騰饒於空,鋪天蓋地屠滅所有神智。
頭疼欲裂,胸口火團愈燒愈烈。
霧茫茫的天地之間,唯有殺伐能夠撫平心火。
耳邊仿佛傳來遠自天穹的呼喚——
聲色劇烈,如針入腦,令他難減狂暴。
……
戰場北面,忽有一騎迅馳而來。
騎手一身素裙,長發蓬亂,神色憂急,不顧淳騎阻攔地突入此地,更是不怕死地從馬上跳下,幾步便奔近葉增身側。
她身手敏捷地從他身後躍起,將一枚銀針扎入他的頸後。
只一霎的功夫,葉增皺了皺眉,仿佛渾身脫力一般地鬆開了手中一直緊握著的槊杆。
在看著他在自己身旁緩緩暈倒過去時,少女擦了擦臉龐上的汗,長嘆一口氣,嘟囔道:
「又是如此重傷,待夫人知曉後,不知又會如何擔心呢。」
【四十二】
元光十三年四月二日,淳軍克天啟。
先是,葉增揮師南出當陽穀,長襲鷹擊,突騎猛進,連下帝都以北十八衛。均廷震駭,欲發陽關守軍,然為平、唐、楚三國聯軍所制,不敢妄動。
聯軍久駐疲弊,三國諸將積不相能。平將鄧況數與唐將蕭漢違戾,私慾襲蕭漢,多畏唐兵而止。
至淳軍次零陵,聯軍計議北徇陽關,以壯淳軍之勢。唐軍居北,按策先發;蕭漢既引兵出,鄧況因蕭漢在外,遣麾下偏裨襲據唐營;蕭漢聞知,大怒,輕騎還營,戰平軍於關外;三國合盟遂亂。
天啟裴沂得報,大喜,起坐謂侍中劉仁翰曰:「此天不亡均。」乃陰敕瞿廣詣陽關,拜為大將軍,使持節發兵,北擊淳軍。
瞿廣時年十九,多智、驍戰,數挫淳軍鋒銳,諸軍皆勇之;既行大將軍事,益自驕悍,以麾下控弦四萬騎,當必破淳軍,兼取天下之名。
三月十七日,瞿廣遣將夜劫淳軍輜重,擄掠燒營;十八日晨,許閎聞醫女霍氏亦為所掠,率千人往救之,逆戰於野,不利;均軍縱騎擊之,淳軍大敗。
葉增聞許閎引兵東向,急命人追召之,曰:「陽關以南必有變。」又令麾下石、劉、夏、鍾分將二萬四千精騎,星夜南馳,攻信安、平舒,以此二鎮兵單、又近天啟,可懾均廷君臣;自將三千兵馬,往誘敵眾。
諸將以其計至險,力諫駁之,然葉增意堅不可動,諸將策窮,遂奉令。
十九日,淳軍發零陵。
二十二日,許閎潰敵圍,單騎追及還營。淳軍上下始知瞿廣領兵四萬、北出陽關諸事。葉增勒軍馳出,夜襲均軍大營,連戰,破之;未得瞿廣之所在,乃乘勝出敵前,引兵而北。夜行百里,軍馬俱乏,僅得少歇;及旦,遇敵,葉增命部曲引兵西向,自將輕騎五百復北進。
裨將急說止曰:「瞿廣多詐,將軍奈何入囊中!」
葉增曰:「不入囊中,何以成大計?吾輩受國重任,未敢忘王恩!」
遂馳奔敵。
時均軍遣兵萬餘亟戰,淳軍不敵;葉增敕諸卒按部毋得動,獨迎與敵賊戰,連斬數騎於馬下,均軍畏怯,因退而圍之。瞿廣見,乃排陣出,邀戰於二軍前。
葉增遂與決之。
初,不利,輒落馬,淳軍無得擅相救,眾皆以其必死。會大風、驚雷,日月失明,星辰逆行,赤光耀耀,葉增竟挺兵而起,斫破之;碟血而進,揮槍橫斬百餘級。
均兵震駭,大潰,走者相騰踐。淳軍膽氣益壯,無不一當百,乘銳崩之。時天降狂雨如瀑,平野洪溢,均卒皆凍餒股戰,死者以萬數,伏屍百餘里。
二十四日,石、劉拔信安。
二十六日,夏、鍾拔平舒,遂與石、劉連兵俱進,趨赴天啟。
均廷聞敗兵言葉增之神力,眾皆恐;又失信安、平舒,人心搖盪。或說裴沂曰:「淳軍如虎狼,旦暮且至,陛下何自苦也!不若攜璽奔八松,臣瀾州,休、彭二國必奉尊號。目下之辱何患無後報,宜當先保國祚!」語卒,群臣翕然響應。
裴沂不聽,怒曰:「天賜祚於我,淳兵其如我何!」
三十日,淳軍進至天啟城下,耀兵於四野;圍之數重,列營百數,鉦鼓之聲徹聞城內外數十里,晝夜不休。
均臣皆憂懼,不知所出,竟無斗意;恐淳兵破城見殺、虜掠暴橫,乃共謀開城門內淳兵,以功全性命。
四月一日,遣使趁夜出城馳迎,以降狀語淳軍。
二日,淳軍自廣平城門入。石、夏、劉、鍾勒束麾下,嚴明軍令,莫論貴庶,無得驚擾、剽掠。後分將兵擊宮城之南、北闕下。會日暮,北闕守兵矢盡,多奔亡。淳軍遂列陳北闕下,鼓譟大呼曰:「均賊裴沂,何不出降!」
一名淳卒近前,看清葉增一身血衣,便要躍馬而下,上前問恙。
雨霧之中,葉增漠然抬眼,看了看來者,手腕一抖,橫槊猛掃,將其重重撩倒在地。
後繼的淳騎們僵在原地,眼睜睜地望著葉增的槊鋒緩緩移動,對向眾人——
這才驚覺,眼前的葉增貌雖如常,神卻不似他們熟知的那個主帥了。
「將軍……」
有人喃喃道,不肯相信般地前踏一步。
長槊其動迅捷,鋒刃刺向他胸口的速度無以避閃。利刃入肌的力道極為狠厲,霎時便將人一擊重傷。
余者大駭,不得不退而御守,然亦不肯輕棄地大聲呼喚,以冀能夠喚醒葉增的神智:
「將軍!」
「將軍!」
……
眼前血霧成海,白骨如山。
腥臭的腐肉血氣騰饒於空,鋪天蓋地屠滅所有神智。
頭疼欲裂,胸口火團愈燒愈烈。
霧茫茫的天地之間,唯有殺伐能夠撫平心火。
耳邊仿佛傳來遠自天穹的呼喚——
聲色劇烈,如針入腦,令他難減狂暴。
……
戰場北面,忽有一騎迅馳而來。
騎手一身素裙,長發蓬亂,神色憂急,不顧淳騎阻攔地突入此地,更是不怕死地從馬上跳下,幾步便奔近葉增身側。
她身手敏捷地從他身後躍起,將一枚銀針扎入他的頸後。
只一霎的功夫,葉增皺了皺眉,仿佛渾身脫力一般地鬆開了手中一直緊握著的槊杆。
在看著他在自己身旁緩緩暈倒過去時,少女擦了擦臉龐上的汗,長嘆一口氣,嘟囔道:
「又是如此重傷,待夫人知曉後,不知又會如何擔心呢。」
【四十二】
元光十三年四月二日,淳軍克天啟。
先是,葉增揮師南出當陽穀,長襲鷹擊,突騎猛進,連下帝都以北十八衛。均廷震駭,欲發陽關守軍,然為平、唐、楚三國聯軍所制,不敢妄動。
聯軍久駐疲弊,三國諸將積不相能。平將鄧況數與唐將蕭漢違戾,私慾襲蕭漢,多畏唐兵而止。
至淳軍次零陵,聯軍計議北徇陽關,以壯淳軍之勢。唐軍居北,按策先發;蕭漢既引兵出,鄧況因蕭漢在外,遣麾下偏裨襲據唐營;蕭漢聞知,大怒,輕騎還營,戰平軍於關外;三國合盟遂亂。
天啟裴沂得報,大喜,起坐謂侍中劉仁翰曰:「此天不亡均。」乃陰敕瞿廣詣陽關,拜為大將軍,使持節發兵,北擊淳軍。
瞿廣時年十九,多智、驍戰,數挫淳軍鋒銳,諸軍皆勇之;既行大將軍事,益自驕悍,以麾下控弦四萬騎,當必破淳軍,兼取天下之名。
三月十七日,瞿廣遣將夜劫淳軍輜重,擄掠燒營;十八日晨,許閎聞醫女霍氏亦為所掠,率千人往救之,逆戰於野,不利;均軍縱騎擊之,淳軍大敗。
葉增聞許閎引兵東向,急命人追召之,曰:「陽關以南必有變。」又令麾下石、劉、夏、鍾分將二萬四千精騎,星夜南馳,攻信安、平舒,以此二鎮兵單、又近天啟,可懾均廷君臣;自將三千兵馬,往誘敵眾。
諸將以其計至險,力諫駁之,然葉增意堅不可動,諸將策窮,遂奉令。
十九日,淳軍發零陵。
二十二日,許閎潰敵圍,單騎追及還營。淳軍上下始知瞿廣領兵四萬、北出陽關諸事。葉增勒軍馳出,夜襲均軍大營,連戰,破之;未得瞿廣之所在,乃乘勝出敵前,引兵而北。夜行百里,軍馬俱乏,僅得少歇;及旦,遇敵,葉增命部曲引兵西向,自將輕騎五百復北進。
裨將急說止曰:「瞿廣多詐,將軍奈何入囊中!」
葉增曰:「不入囊中,何以成大計?吾輩受國重任,未敢忘王恩!」
遂馳奔敵。
時均軍遣兵萬餘亟戰,淳軍不敵;葉增敕諸卒按部毋得動,獨迎與敵賊戰,連斬數騎於馬下,均軍畏怯,因退而圍之。瞿廣見,乃排陣出,邀戰於二軍前。
葉增遂與決之。
初,不利,輒落馬,淳軍無得擅相救,眾皆以其必死。會大風、驚雷,日月失明,星辰逆行,赤光耀耀,葉增竟挺兵而起,斫破之;碟血而進,揮槍橫斬百餘級。
均兵震駭,大潰,走者相騰踐。淳軍膽氣益壯,無不一當百,乘銳崩之。時天降狂雨如瀑,平野洪溢,均卒皆凍餒股戰,死者以萬數,伏屍百餘里。
二十四日,石、劉拔信安。
二十六日,夏、鍾拔平舒,遂與石、劉連兵俱進,趨赴天啟。
均廷聞敗兵言葉增之神力,眾皆恐;又失信安、平舒,人心搖盪。或說裴沂曰:「淳軍如虎狼,旦暮且至,陛下何自苦也!不若攜璽奔八松,臣瀾州,休、彭二國必奉尊號。目下之辱何患無後報,宜當先保國祚!」語卒,群臣翕然響應。
裴沂不聽,怒曰:「天賜祚於我,淳兵其如我何!」
三十日,淳軍進至天啟城下,耀兵於四野;圍之數重,列營百數,鉦鼓之聲徹聞城內外數十里,晝夜不休。
均臣皆憂懼,不知所出,竟無斗意;恐淳兵破城見殺、虜掠暴橫,乃共謀開城門內淳兵,以功全性命。
四月一日,遣使趁夜出城馳迎,以降狀語淳軍。
二日,淳軍自廣平城門入。石、夏、劉、鍾勒束麾下,嚴明軍令,莫論貴庶,無得驚擾、剽掠。後分將兵擊宮城之南、北闕下。會日暮,北闕守兵矢盡,多奔亡。淳軍遂列陳北闕下,鼓譟大呼曰:「均賊裴沂,何不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