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日齊凜的切切叮囑滾過腦際,令他的動作一時微遲。

  銀刃驚目,敵兵拍馬靠進,橫刀劈下。

  「將軍!」

  又有數名淳兵冒刃而上,以身替他隔開這一擊。

  「將軍!大事為重!」

  許閎咬牙,踏蹬一躍,翻身上馬。

  將離去前他回首逆望,卻被血色火霧模糊了視線。

  ……

  「此身許國,無所計酬!」

  耳側那一聲聲猶在震響。

  煙淚自眼角滑落。

  許閎單騎浴血,破陣而出。

  ·

  自三日前其餘四將分領二萬兵馬疾趨信安、平舒,而葉增抽點三千兵馬自零陵向東迂迴至今,淳軍所派出的遠探斥候皆盡亡沒,不知所蹤。

  似這等完全摸不著敵情的戰局,於淳軍而言還是頭一遭。

  而許閎所部數日不聞行跡,則更令整軍上下感到莫名煩躁。

  所以當前鋒回報說許將軍溯跡歸軍時,眾人可謂且驚且喜;待當得知許閎被前鋒人馬接應回營時是何等慘狀後,又紛紛愕然驚怒。

  千餘兵馬,一人獨還。

  血染緇衣,觸目驚心。

  ……

  葉增大步跨入簡易的兵帳中。

  濃重的血腥味撲鼻而來,令他的面色目光皆暗下去一層。

  軍醫聽見他來,二話不說地讓開來,令他得以靠近看清重傷臥榻的許閎。

  淺眠中的許閎眉頭緊蹙,眼皮微跳,表情極是痛苦,嘴唇翕動,一直喃喃自言著些什麼。

  「刀傷七,箭傷三,兼又負傷長馳,恐難痊癒……」軍醫在旁壓低了聲音說明道。

  葉增默然,俯身將手搭上許閎滾燙的額頭。

  這一觸,驚動了許閎。他身子輕顫,眼皮隨之張開,泛紅的眼仁凝定半晌,才認出面前之人。

  「葉將軍……」許閎掙扎著起身,方吐出三個字,便重重咳起來。軍醫見狀欲上前進水,卻被他橫臂一把推開,又聽他聲音沙啞地急切道:「拿輿圖來!」

  葉增倒不勸他,仍舊沉默地取過輿圖,在他面前展開來。

  「瞿廣領兵,四萬人馬——」

  許閎費力抬起右手,似乎是用盡了全身的力量,在輿圖上狠狠沿東向南劃出一道無形的線,指給葉增看:

  「將軍須得避過這一帶,萬莫引兵餵敵!」

  葉增點了點頭,將輿圖收捲起來,然後輕按他的肩側,迫使他躺平休息。

  仿佛肩上使命已了,許閎重重地吐出一口氣,複合上眼,昏睡過去。

  離開前,葉增叮囑軍醫道:「待許將軍此番高熱退去,便遣人將他送去臨封,在糧草司中靜養。」

  軍醫唯應,目送他出帳。

  ……

  方一出帳,葉增的臉色便鍍上了一層烏青色。

  他將親兵叫來,吩咐道:「傳令:傷病之卒共輜重、軍醫留於此地;其餘人馬輕裝,三刻後鳴角拔營。」

  親兵領命,再問道:「前鋒何所向?」

  葉增答:「東南。」

  【四十】

  許閎浴血攜報而還,只為同袍能夠避繞東南之四萬敵軍。

  可重傷臥榻的許閎絕不會料到,在他高熱昏迷的半日內,葉增已率麾下離營東出,疾驟駸駸,奔襲向南。

  面對傳言中將近二十倍於己的敵軍兵力,這支淳軍精銳並無一絲一毫的怯戰之意。

  此戰於他們而言——

  是牽敵之戰,亦是雪恥之戰。

  就在此時此刻,他們的兩萬三千餘同袍正在石、夏、劉、鍾四將的分領下急趨天啟近北的信安、平舒二鎮,將按葉增所計在兵招二鎮後耀兵天啟城外,趁均廷內虛時伺機一舉克復帝都。

  而他們所將要做的,便是盡所能地牽阻敵軍援兵、使其無法截斷淳軍的南進之路,以為這兩萬三千餘同袍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且淳軍自曲靖一役始,面對瞿廣統領的均軍作戰從未占過上風,而一年內主帥大將傷亡多達三人,對這支八年來戰傲東陸的將卒們而言不啻於奇恥。淳軍上下皆懷雪恥之心,今聞瞿廣現身,皆冀如當初葉增所言——倘有再逢之日,必將一戰到底。以此徹洗前恥,為報同袍傷歿之仇。

  因而縱是葉增欲率眾以身餵敵、親作誘餌,亦無人懼!

  ·

  為求全速,葉增拋下了大量的輜重兵械及常裝人馬護具,留下五百餘人守輜重、護傷兵,自領戰兵二千四百人,編五十人馬為一隊,共計四十八隊,僅令每騎輕裝胸甲、馬刀、軟弓,而攜數量三倍於常的箭矢,即以凌雲之勢風馳南進。

  當天近夜時,打先鋒的四隊淳騎便已踏入許閎於輿圖上所劃之東南均軍駐營一帶。

  均軍向北所放之外探游騎於離營十里處被殺了個毫無防備,而淳軍先鋒在毀滅屍跡後並未歇止半刻,立即分遣三隊繼續向西、南、東三個方向搜踏,以掩殺所有在野的均軍探騎;同時另遣一隊徑向東南方潛繞敵營,以探均軍兵力虛實。

  此地三面平闊,一面臨山。山頭西向,峰勢雖平矮,然山體北延數里不止,堪為一道天然屏障,可在很大程度上阻隔遠敵來探。

  均軍大營則面南背北,如月初生,兩翅向山。

  山體東西朝向有孔道三,每道寬二十餘步,可容六騎並轡通行。

  近營西側有一小丘,其上架有簡易望樓,以觀四野。樓內有卒八人,專於夜裡輪番守望;此時六人臥歇,一人面西、一人面南,對在黑夜中自丘東攀崖而上的五十名淳軍尖兵毫無所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