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下意識看向楊老夫人身邊的蕭明晟, 她完全沒將蕭明晟與她早逝的兩個妹妹聯想到一起, 她想到的是武元慶和武元爽,以為楊老夫人喚錯了稱呼,眉頭當即就蹙了起來。

  那兩位無情無義的兄長, 武順多年與他們不過是面子情,恨不能斷了所有關聯才好。只不過,她那兩位兄長模樣只是普通,這外甥倒是生得俊美逼人,與她家敏之也不差什麼。

  武順抿了一下嘴唇,長輩們的恩怨不好牽連到小輩,連母親都這個態度,她也不好太過生疏。就在她想著打聲招呼的時候,卻又聽到楊老夫人繼續道:「這是你明空妹妹的孩兒,蕭明晟。」

  武順:「……明空妹妹?」

  她什麼時候有一個明空妹妹了?

  楊老夫人忽然抽噎一聲,拿起帕子擦著眼淚。蕭明晟和賀蘭敏之連忙起身,抬手撫著楊老夫人的後背,輕聲安慰。武順和賀蘭敏月被嚇了一跳,也跟著安慰楊老夫人。

  「好孩子,好孩子。」楊老夫人哽咽著拍了拍蕭明晟的手背,好半晌才忍下了淚水。

  蕭明晟微微低頭,嘴角抽搐。

  雖說,他確實需要外祖母配合著演戲,但外祖母這做戲的本事實在讓蕭明晟嘆為觀止。王皇后算什麼,沒了系統,論裝模作樣,她根本不是他家外祖母的一合之將。

  見母親如此動情,武順立刻意識到了那位「明空妹妹」的身份不一般。

  原來,三十一年前,也就是貞觀九年,父親病逝,兩位兄長待母不孝,迫得母親不得不帶她們姊妹三人回長安投奔弘農楊氏的親人時,母親當時懷了父親的遺腹子。舟車勞頓,到了長安後,楊氏疲累不已,有了流產的徵兆。

  因不確定這個孩子能否留下來,故而楊氏隱瞞了自己的身孕。回到長安後,她深入淺出,說是病了,其實是在養胎。不久,她早產生下一女,便是武明空。

  武順整個人都傻了,她有些茫然地看向楊老夫人含淚的眼睛,喃喃道:「娘……我、我不記得了。」

  她是母親長女,當初離開荊州的時候,她已經十二歲,算是半個大人了。她們母女四人從荊州回到長安的一路上,真是再狼狽不過。回想當初,武順只記得滿心的惶恐不安,父親病逝,家中唯二的兄長不喜她們,聯合堂兄們欺負她們孤兒寡母,讓娘親不得不求助長安的弘農楊氏,趕回到長安城,這才勉強有了安穩的日子。

  她哪裡想得到,那時候的母親承受了遠比她想像更多更沉重的東西。

  意識到這一點後,武順的眼眶驀地紅了,淚水簌簌落下。她撲到楊老夫人的身前,伏在她的膝上,哽咽著道:「阿娘,對不起,是女兒不好,女兒沒能注意到您的……」

  武順哭得難過,完全沒有注意到楊老夫人的身體僵了一瞬,目光漂移,隱隱帶著些許心虛。

  編故事是一碼事,女兒信以為真,難過傷心又是另一碼事了。

  只不過,該編的故事不能停。

  楊老夫人抱著僅剩的女兒,心虛地哭了一通,然後繼續說當年的事情。

  當時那個情況,她一個寡婦帶著三個還未及笄的嬌俏女兒,過得已是非常艱難。再加上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兒明空,她那日子又該如何是好。

  就在這個檔口,伺候楊氏生產的穩婆告訴楊氏,長安有一戶富貴人家,膝下有三子,一直想要一個乖巧女兒。若是她願意,可以將小女兒抱給那戶人家收養。

  楊氏仔細調查過那戶人家,確定那是一個詩書之家,門風正,是一心想要抱養一個女兒,不會虧待她的孩子後,她便狠下心,將小女兒送給了那戶人家,還塞了一塊玉佩作為信物。

  這本是為了那孩子好,只任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沒過兩年,那戶人家一次返鄉探親的時候,遭遇了賊寇,全家都死在了賊寇的手上,包括她那可憐的小女兒。

  楊氏以為小女兒遭遇了不測,眼淚都要流幹了。但為了三個女兒,她只能堅強下來。

  幸運的是,小女兒明空並未跟養父母一家遭遇不測,而是被一戶路過的好心人家收養。明空失去過往記憶,因為玉佩上前武后明空的刻字而取名為武明空。陰錯陽差下,武明空進到一大戶人家做工,與那家家主定了情,納為側室。生子的時候難產,留下蕭明晟一人便撒手人寰了。

  這個故事雖然漏洞不少,但現實往往比話本更加荒誕。一些細節上的問題,比如楊老夫人懷孕時的細節處理,蕭明晟早已派人偽造去了。縱是有心人前去調查,也能夠找到契合這個故事的細節,全力完善武明空這個人的身份過往。

  比如,居於長安因外出探親而被賊寇殺害的一家,其實是真實存在的。蕭明晟不過派心腹找到伺候過那家的下人,說一句「確有此事」,找人與那戶人家的鄰里談論收養女兒的事情,混淆他們以往的記憶,讓他們誤以為那戶人家當年真的收養了一個女孩。

  武家武華是先皇才人,而武家武明空,將會成為大唐皇后。她雖然死去多年,但她的兒子會是下一任大唐君王。

  武順是完全沒有想到楊老夫人會騙她。見識過蕭明晟衣著談吐,自然能夠看出他出身顯貴,十有八-九是世家權貴。她那無緣得見的小妹連個國公之女的身份都沒有,入了蕭家做了下人,因被家主看重才納為側室,估計正經的婚禮都沒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