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代王昨夜突發重疾,起不來床還神智昏沉,伺候的宮人不敢耽誤,連忙去太醫署請了醫官過來。因為今日是皇后芳辰,他們不敢鬧出太大動靜,生怕壞了皇后的心情。可代王這病著實兇險,這會兒還沒有清醒過來,更別提到芳辰宴上獻禮。

  代王生母早亡,伺候的宮人不缺,但能夠給他做主的唯有皇帝與皇后。乳母方氏無奈,只得命人將代王那一份芳辰禮代為奉上,並將代王突發重疾的事情稟告給帝後。

  說到底,是代王這突發的病症太過兇險,高熱不退,再耽擱下去,代王若是有個萬一,他們這群伺候的宮人必然獲罪。莫不如稟告皇后,盼著帝後仁慈,留他們一命。

  領皇后懿旨前來為代王診治的太醫署令為代王診脈之後,嘴裡泛苦。

  代王是胎裡帶來的弱症,先天不足,須精細地養著。幸好生在皇家,皇后仁德,不忌庶出皇子,不吝上好藥材。只是,代王殿下本就天生體弱,偏生心思重,小小年紀常有鬱結,從小到大,大病小病不斷,相較於小了他半歲的襄王殿下,這身子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太醫署令能怎麼辦?勸慰代王殿下寬心,莫要心思過重?

  皇家的孩子,哪有一個是真正的孩子。

  更何況,比起其他皇子公主,代王殿下苦就苦在沒有生母庇佑。即使皇后寬仁,不會苛待庶出皇子公主,但她對待其他皇子公主的態度始終只保持在溫和上,並不會過於親近,更別提關照。

  太醫署令心下嘆息,開始為代王殿下施針。

  畢竟是皇子龍孫,若是代王殿下有個好歹,第一個倒霉的就是太醫署,他哪裡有心思來憐憫代王,只盼他能夠儘快退熱,別留下什麼後遺症。

  太醫署令沉下心,就在他手中毫針刺進代王右手外關穴的時候,那隻蒼白瘦弱的小手忽地一顫。太醫署令霍地扭過頭,卻見到床榻上穿著白色裡衣的男孩慢慢地睜開了眼睛。

  蕭明晟便是在此時恢復了意識。

  他的神情怔然,似乎仍未分清自己究竟身在何處,只顧呆愣地看著殿頂,連身上的不適和手上的細微痛感都沒有察覺到。

  從至德二年正月始,一直到十月,死守了整整十個月的睢陽城終於還是倒在了狼牙軍的馬蹄之下。縱是蕭明晟與一眾將士同門捨命拼殺,終究沒能阻止睢陽陷落,狼牙軍南侵。

  蕭明晟明白,無論是河南節度副使張巡還是他手下軍民、江湖上自發聚集而來的各派俠士,他們都盡力了。懸殊的兵力下,沒有後勤支援的睢陽城能夠堅持十月之久已經是奇蹟。

  死在守護大唐的戰場上,是他的宿命,因為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死殉大唐。

  畢竟,在成為萬花穀穀主東方宇軒的弟子蕭明晟之前,他忘記飲下那一碗孟婆湯,以至於隨著年紀增長,他漸漸憶起了前世種種,幾乎分不清現實與夢境。

  「代王殿下,代王殿下?」

  太醫署令見蕭明晟怔然望著屋頂,眼珠不動,似乎陷入了魔怔中,連忙開口喚道。

  蕭明晟被打斷了思緒,眼珠動了一下,慢慢扭過頭看向床邊。

  這一看,蕭明晟愣住了。

  他死死地盯著老者身上從七品下的官服,片刻後,他的目光上移,落在了老者的臉上。他的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要說什麼,但喉嚨里的乾澀讓他說不出一個字來。

  太醫署令連忙道:「代王殿下,微臣正在為您施針,暫時還無法飲水,還請稍加忍耐。」

  蕭明晟目光一瞥,看到自己扎著毫針的右手,慢慢地點頭。

  蕭明晟師承萬花穀穀主,但坐鎮萬花谷的七聖與諸位客卿對著蕭明晟的時候從不藏私。蕭明晟雖然不是藥王孫思邈門下杏林弟子,但藥王對他的用心程度不亞於自己的親傳弟子。再加上蕭明晟兩世為人,生而有異,比起第一世的聰慧,第二世更是達到了過目不忘,悟性極佳,出谷時的醫術已然是一眾杏林弟子中的佼佼者,太素九針現存的八針,已然全部參透。

  太醫署令恐怕怎麼也想不到,論醫術,這個自醒來就顯得木訥,老老實實由著他施針救命的代王殿下要更勝他一籌。

  對比一下其他宮室里不好伺候的妃嬪皇子,太醫署令看著這個自小體弱多病,喝藥如喝水,但從來對太醫署醫官的治療極為配合的代王殿下,心首先軟了三分。

  聽話的病人哪個醫者不喜歡。再加上那張雖然病弱但依舊極為出色,不難看出日後俊秀的臉蛋,已過了知天命年紀的太醫署令想起自己的小孫子,施針的時候更加小心了。

  殊不知,蕭明晟借著太醫署令施針的功夫,整合了身體裡殘存的記憶。雖然面上仍顯木訥,但心中已經掀起了滔天巨浪。

  蕭明晟在被太醫署令稱為「代王殿下」的時候,並沒有驚訝於現在的身份,因為他確確實實曾經被封為代王,並在受封代王的第二年就被立為皇太子。

  除了蕭明晟這個名字以外,他前世的時候還有一個名字,名叫李弘,即唐高宗皇帝李治與則天皇后武氏的嫡長子,於上元二年因病而逝,死後被追封為帝的太子李弘。

  第2章 大唐盛世02

  李弘自幼便被父皇立為儲君,一眾兄弟姊妹中,他從來最受父皇器重寵愛。只是,他身子骨不爭氣,從來大病小病不斷,二十三歲的時候就病逝了洛陽行宮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