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死死盯著那一行字。

  日期是去年立秋。

  怎麼會?

  她倉皇地抬起頭,看向太后,像是要得到一個安撫人心的否定。

  可是太后卻笑道:「哀家為什麼要怪你。你懂了,你不回來,他陪你殉情,你回來,他中毒難救,過程不同,結果卻是一樣。」

  在崔鶯眠在聽到自己的心激烈地撞擊胸腔之時,太后卻用輕描淡寫的口吻如此說道。

  「至少,如今沒有遺憾。聖人無憾,哀家便也無憾。」

  崔鶯眠將那張詔書上的字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比上一遍更確認,是去年立秋。

  那麼早,一個年輕的,二十歲的帝王,如若往常,怎麼會在這個時候就寫下遺詔?

  他要陪她……

  死嗎?

  可是她的耳中,卻分明地回想起那日,在棺木當中,他用固執遲鈍的語氣,向她那樣強調。

  ——眠眠要好好地活。

  霧氣自眼底瀰漫開來,模糊了視線,詔書上的硃砂字融化成眼底的血。

  賀蘭桀,你教我不管發生什麼,都好好地活下去,而你呢,你可有做到。

  作者有話說:

  雙標狗子。

  最新評論:

  【狗子啥時候醒啊,心痛】

  【哭唧唧】

  -完-

  第68章

  聖人賓天

  趙王府得到了消息, 原來在太極殿伺候的宮人在宮外養著兄嫂的親戚這一家,昨日就該是放她出來採買探親的日子,可家中之人久沒等到送錢的姊妹,這些人平素里好逸惡勞貪得無厭, 就等著宮裡謀差的妹妹救濟, 現在錢財落空, 忍不住上宮門偷摸打聽,正好被趙王府的人所有察覺。

  姜誠毅回去稟明海昏侯:「確實邪乎。」

  海昏侯微笑:「早朝快開始了, 等等看,我的那皇帝二哥是否會出現。」

  不出所料, 到了早朝的時辰, 聖人身邊的近侍官李全傳旨,道是聖人龍體違和,早朝延遲一日。

  聖人自親政以來, 夙興夜寐,事必躬親,堪稱勤勉, 如今怎會突然延遲朝會?看來所謂的「龍體違和」,並不是表面說的那麼蜻蜓點水, 也許是宮中為了維.穩給出的一種搪塞的說法。各人心中,或多或少有了最壞的揣測。

  「姜誠毅,聖人若崩,這玉京可就有趣了。」

  時下亂局, 海昏侯皺起了眉頭, 吩咐道:「你派一支人, 以迎接母妃的名義出玉京, 但接到她之後, 先告訴她不要輕舉妄動,等兒子平定內亂,接她回來,直接做太后。」

  昔年,趙王賀蘭堯領殿前司,春風得意,這裡頭還有不少是曾屬於他的舊部。

  趙王的謀臣,在軍中散布恐怖流言,道天子駕崩,太后意欲扶持小兒為帝,實則牝雞司晨把控朝綱,這一則流言傳出去,立馬引起軍心譁然。

  這些曾信奉趙王的舊部,本就偏心於他當年繼承帝位,這幾年維護皇室正統,擁立賀蘭桀也是真心歸附,但誰知道,賀蘭桀膝下無子,如今一旦聖人駕崩,太后倘若不立海昏侯為帝,在京中的宗室子,可就只有穆鄉侯和他的兒子。可那種血統,是自聖祖傳下來的旁支,與本朝聖人早出五服,就算是要擁立新帝,也繞不過海昏侯。海昏侯雖無傳嗣能力,膝下卻有賀姓的繼子,將來就算是再順位,也絕好過兵荒馬亂猝不及防之下,改立一個年僅七歲的懵懂無知的幼子!

  趙王府的這些動作,自然瞞不過宮裡。

  崔鶯眠早就做好了準備,今日早朝延誤,那就肯定有風吹草動傳回。

  但她沒有想到,趙王居然如此心急,還不到晚間,這些流言便已傳得玉京滿城皆是。

  等流言再繼續擴大影響,隨著賀蘭桀昏迷的時日越長,他們會漸漸行程一股反對禁宮的勢力,不論是口誅筆伐,還是甲冑加身,只要這股勢力行程,禁宮中就算有聖人的遺詔在,也難挽頹勢。

  崔鶯眠這幾日寸步不離地守在太極殿,一邊照看賀蘭桀一邊等候消息。

  太極殿中,因官員不知聖人的情況,仍然源源不斷地有奏疏往裡送,不過短短兩三日,這裡邊積壓了一整個書案,崔鶯眠看著搖搖欲墜的小山,無奈地去整理,與李全一道,「拿口箱子來,都把它裝進去吧,也許聖人醒了還要看。」

  聽娘娘現在的口吻,仿佛還在固執地相信聖人能夠醒來,李全不敢說,其實他們早都已經不敢再抱有任何希望了。李全滿懷苦澀,命宮人取來聖人藏書的箱子,將案上堆砌的奏摺一摞摞地往裡放。

  一邊搬動,李全嘆息著說道:「官員們知道聖人勤政,事事親力親為,總是那些莫須有的東西煩他的視線,可是人就算是再勤勉,也總是一個人哪,何況時有事耽擱,又哪裡來得及處理這麼多公文。」

  崔鶯眠搬著奏摺,心下酸澀,信口道:「來不及處理的呢?」

  李全道:「聖人不喜歡搬動奏摺,來不及處理的,就壓在最底下,反正聖人就算是通宵不眠,也總能處理完的。」

  崔鶯眠搖頭:「自我入宮以來,你每晚都會來承清宮。」

  沒有焚膏繼晷,單靠白日,又如何能處理得完,這白日裡,又有各類事宜,有時還兼帶受傷……

  李全的臉色也是慚愧:「所以這下邊的,擠壓了得有半個月之久了,不過,沒什麼大事,多半都是些請安的劄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