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頁
始終照顧在父皇身邊,已經幾天不敢合眼的大皇子聞義舟,一時間都不知道是該先笑還是先哭。
「父皇,兒臣知道您很想休息,但地府暫時還是先別去了吧。」
「太上皇的別宮,也很舒服的。」
聞雲幛:「!!!」朕還沒死?激動的下一刻,便是疼痛回籠,真的好疼啊啊啊!
御書房裡。
寒江雪的頭一點又一點,腦子一團漿糊,正有一搭沒一搭地陪著男朋友批改奏摺,他實在是太困了,也太累了,但他身邊的聞嘲風不知道為什麼,看上去依舊能夠精神奕奕,神采飛揚。
皇帝重傷,太弟監國,聞嘲風終於名正言順地走到了這一步。
而寒江雪滿腦子只有一句:真的不是很懂你們奮鬥逼。
第127章 開始釣魚的第一百二十七天:
三個月後。
聞嘲風整整用了三個月,才終於在「先帝其實不是龍」的驚天大曝光中,趁亂梳理好了皇兄聞雲幛遺留下的朝堂秩序問題。
說真的,亂的可以。
這還是聞嘲風加了濾鏡之後的形容,不加濾鏡的話,那就是「爛攤子」。
在黨派林立、小團體無數的情況下,還總能做到某個單獨部門、單獨體系上的一家獨大,只粗略看了一下就讓聞嘲風感到頭疼異常。
只能說,上位者可以仁慈,但不能沒有自己的主意,過分的「是是是」、「好好好」,就是如今的結果。
因為哪怕是忠臣、賢臣,也有和自己關係好,配合默契的官員,他們倒不一定是非要排擠誰,只是和一個處處針對自己、屢屢提出質疑、阻礙進度發展的人合作,實在是太浪費時間和效率了。他們下意識地就會選擇更贊同自己的人。
這樣好嗎?有好有壞吧。
在聞嘲風還是一個下位的陰謀家時,自然是很喜歡這種方便他渾水摸魚、到處安插自己人的政治環境。但是當他成為上位者統領大局時,就很糟心了。
整個大啟朝堂,如今就是個盤根糾錯的人情社會,姻親、同窗、門生舊吏,動了誰都好像能牽扯出一大樁的官司。之前皇帝聞雲幛還健健康康坐在龍椅上時,聞嘲風只是個皇太弟,雖已經能插手國政,但畢竟不是皇帝,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反彈,便選擇了按兵不動。
如今總算是獨領大權,找到了發揮的舞台,一點沒在怕的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理清牛鬼蛇神,樹立皇權威信。
哪怕阻力再大,也強行推進了下去。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做到政令通達。
不然聞嘲風就是下一個聞雲幛。
這便是聞嘲風如此忙碌的原因之一,有太多事需要他去操心,需要他去衡量,需要他去博弈。朝臣們在皇帝聞雲幛過分放權的舒適區里,已經過得太過安逸了,驟然面對聞嘲風截然不同的強勢風格,哪怕是閣老向田都不免有覺得不適應的地方。
不舒坦了,便會有人鬧事,也就有了野心家趁機煽動帶節奏。
不用問,聞嘲風這裡可以直接點名江王,就是他在搞事。聞嘲風需要每天在內心裡先原諒這位皇叔八百回,才不至於當朝拔刀砍死對方。
而在處理這些的同時,聞嘲風還要順便把與越國公主有關的遺留問題給解決了,該處理的處理,該公布的公布。
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近乎叛國的越國公主。
她當天就死了,甚至都沒有來得及等到賜死她的聖旨。
越國公主做過的事,都被低調處理了。該做的處罰都會做,該給受害者的補償也會給,只是不會把這些事擺到明面上來說。
這是個綜合了多方面的考慮之後做出的決定,還不是聞嘲風提議的,而是一眾參與了審理的朝臣。
一方面,越國公主之事的影響太惡劣,朝臣既怕引起宗親內部的效仿,又怕民間的議論動搖國本。
另外一方面,也是考慮到聞嘲風的父王,他當年救越國公主的事,本就被諸方詬病,一旦公布了越國公主被救下後又做了這麼多喪盡天良的勾當,前任無夷王無疑會再一次被拉出來鞭屍。
當然,也有很小的一些原因,是越國公主當年被迫二次和親,確實是她父皇先不做人的。既然越國公主之事本就已經多年未曾提起,小一輩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有這麼一位公主,那不如索性就不要再提。
就當她真的不曾存在。
然後,便是真正該千刀萬剮的單采了。
她想在獄中自殺,但是聞嘲風又怎麼會讓她死得如此輕鬆?她可是差點就殺了聞雲幛,他的……皇兄!
雖然聞嘲風至今還是覺得皇兄聞雲幛挺蠢的,很多事都做得稀里糊塗,像個和稀泥的泥菩薩,但那畢竟是他承認的兄弟,他是絕對不會讓傷害了聞雲幛的人好過的。
聞嘲風具體讓人對單採用了哪些刑罰,寒江雪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單采被凌遲處死那天,整個人看上去都已經不太正常了。
參與了單采刺殺計劃的所有下屬,都被連根拔起,一律按照大啟律法給判了,該死的死,該流放的流放。
這些人沒什麼可說的,真正倒霉的還要說單采的妻兒,聞嘲風也知道她們什麼都不知道——單采的大男子主義並不會隨著她變成一個女性就此終止,她根本不會和家中後宅里的女人商量什麼。可是,大啟的法律也不容置疑。
「父皇,兒臣知道您很想休息,但地府暫時還是先別去了吧。」
「太上皇的別宮,也很舒服的。」
聞雲幛:「!!!」朕還沒死?激動的下一刻,便是疼痛回籠,真的好疼啊啊啊!
御書房裡。
寒江雪的頭一點又一點,腦子一團漿糊,正有一搭沒一搭地陪著男朋友批改奏摺,他實在是太困了,也太累了,但他身邊的聞嘲風不知道為什麼,看上去依舊能夠精神奕奕,神采飛揚。
皇帝重傷,太弟監國,聞嘲風終於名正言順地走到了這一步。
而寒江雪滿腦子只有一句:真的不是很懂你們奮鬥逼。
第127章 開始釣魚的第一百二十七天:
三個月後。
聞嘲風整整用了三個月,才終於在「先帝其實不是龍」的驚天大曝光中,趁亂梳理好了皇兄聞雲幛遺留下的朝堂秩序問題。
說真的,亂的可以。
這還是聞嘲風加了濾鏡之後的形容,不加濾鏡的話,那就是「爛攤子」。
在黨派林立、小團體無數的情況下,還總能做到某個單獨部門、單獨體系上的一家獨大,只粗略看了一下就讓聞嘲風感到頭疼異常。
只能說,上位者可以仁慈,但不能沒有自己的主意,過分的「是是是」、「好好好」,就是如今的結果。
因為哪怕是忠臣、賢臣,也有和自己關係好,配合默契的官員,他們倒不一定是非要排擠誰,只是和一個處處針對自己、屢屢提出質疑、阻礙進度發展的人合作,實在是太浪費時間和效率了。他們下意識地就會選擇更贊同自己的人。
這樣好嗎?有好有壞吧。
在聞嘲風還是一個下位的陰謀家時,自然是很喜歡這種方便他渾水摸魚、到處安插自己人的政治環境。但是當他成為上位者統領大局時,就很糟心了。
整個大啟朝堂,如今就是個盤根糾錯的人情社會,姻親、同窗、門生舊吏,動了誰都好像能牽扯出一大樁的官司。之前皇帝聞雲幛還健健康康坐在龍椅上時,聞嘲風只是個皇太弟,雖已經能插手國政,但畢竟不是皇帝,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反彈,便選擇了按兵不動。
如今總算是獨領大權,找到了發揮的舞台,一點沒在怕的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理清牛鬼蛇神,樹立皇權威信。
哪怕阻力再大,也強行推進了下去。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做到政令通達。
不然聞嘲風就是下一個聞雲幛。
這便是聞嘲風如此忙碌的原因之一,有太多事需要他去操心,需要他去衡量,需要他去博弈。朝臣們在皇帝聞雲幛過分放權的舒適區里,已經過得太過安逸了,驟然面對聞嘲風截然不同的強勢風格,哪怕是閣老向田都不免有覺得不適應的地方。
不舒坦了,便會有人鬧事,也就有了野心家趁機煽動帶節奏。
不用問,聞嘲風這裡可以直接點名江王,就是他在搞事。聞嘲風需要每天在內心裡先原諒這位皇叔八百回,才不至於當朝拔刀砍死對方。
而在處理這些的同時,聞嘲風還要順便把與越國公主有關的遺留問題給解決了,該處理的處理,該公布的公布。
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近乎叛國的越國公主。
她當天就死了,甚至都沒有來得及等到賜死她的聖旨。
越國公主做過的事,都被低調處理了。該做的處罰都會做,該給受害者的補償也會給,只是不會把這些事擺到明面上來說。
這是個綜合了多方面的考慮之後做出的決定,還不是聞嘲風提議的,而是一眾參與了審理的朝臣。
一方面,越國公主之事的影響太惡劣,朝臣既怕引起宗親內部的效仿,又怕民間的議論動搖國本。
另外一方面,也是考慮到聞嘲風的父王,他當年救越國公主的事,本就被諸方詬病,一旦公布了越國公主被救下後又做了這麼多喪盡天良的勾當,前任無夷王無疑會再一次被拉出來鞭屍。
當然,也有很小的一些原因,是越國公主當年被迫二次和親,確實是她父皇先不做人的。既然越國公主之事本就已經多年未曾提起,小一輩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有這麼一位公主,那不如索性就不要再提。
就當她真的不曾存在。
然後,便是真正該千刀萬剮的單采了。
她想在獄中自殺,但是聞嘲風又怎麼會讓她死得如此輕鬆?她可是差點就殺了聞雲幛,他的……皇兄!
雖然聞嘲風至今還是覺得皇兄聞雲幛挺蠢的,很多事都做得稀里糊塗,像個和稀泥的泥菩薩,但那畢竟是他承認的兄弟,他是絕對不會讓傷害了聞雲幛的人好過的。
聞嘲風具體讓人對單採用了哪些刑罰,寒江雪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單采被凌遲處死那天,整個人看上去都已經不太正常了。
參與了單采刺殺計劃的所有下屬,都被連根拔起,一律按照大啟律法給判了,該死的死,該流放的流放。
這些人沒什麼可說的,真正倒霉的還要說單采的妻兒,聞嘲風也知道她們什麼都不知道——單采的大男子主義並不會隨著她變成一個女性就此終止,她根本不會和家中後宅里的女人商量什麼。可是,大啟的法律也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