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驚訝之後王大娘也終於反應過來景潤話里的意思了,古音在家中是能管事的,那裡絕不可能是什麼妾,只能是家中正妻。
她心中梗了十年的心結總算消散了些許,她就說嘛,像古音這樣有才有貌的女子,怎麼可能會給人做小。
做了主母還能帶著孩子出遊,而且看兩人的穿著都十分華貴,一看也就明白古音這些年應當過得十分不錯。
知道了這些,之後再談話就放開了許多,至於當年她為什麼會懷著孩子來到這,又為何會突然離開沒有一絲音訊,其中必然有許多隱情,古音既不願意說,她們自然也就不好多問。
聊著古音突然想起了剛剛遇上的李大夫,有些好奇的問究竟是怎麼回事。
說到李大夫,王家婆媳兩都不由的嘆了口氣。
「都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王大娘一想法當年古音離開後他在背後偷偷造的謠,就覺得生氣,當初他四處去說古音是大戶人家的逃奴,勾引主家被主家夫人趕出來的,當時鎮上不少人都聽信了謠言,連帶著,他們這些為古音說話的也不受待見。
李大夫祖上本不是桃源鎮的,他和古音一樣都是後面搬來此處的,只是因為懂醫術,救過鎮上不少人,因此格外受人敬重。
可桃源鎮百來年,鄰里鄉親間從來和睦如同一家人,也從未有人做過這背後說人壞話的不齒之事,李大夫四處挑撥離間,讓鎮上的風氣都變了,最嚴重的一段時間王大娘不堪其擾,甚至想過搬出這個住了幾代人的地方,去外面找個清淨的地。
然而這個想法還沒來得及說出來,李大夫卻突然瘋了,聽說他得了一本古書,裡面都是各種已經失傳的方子,那可是許多行醫之人做夢都想擁有的東西,他拿到後還了得,再也沒時間在背後造謠生事,整日研究那些方子,都到了瘋魔的地步了,最終竟以身試藥,結果不知道是哪個藥吃錯了,就變成了這幅瘋瘋癲癲的模樣。
「他來鎮子上有些年頭了,也算為鎮子做了不少貢獻,他也沒個後代家人什麼的,鎮子上的人就決定一起養著他,反正鎮子上有這麼多戶人家,也就是多個人吃飯的事。」
「他做了壞事,讓你們那麼難過,你們也養著他嗎?」景潤覺得不可思議。
王大娘釋懷一笑:「嗨,我是不喜歡他搬弄是非,不過他這也算是遭了報應了,再說我也沒什麼實際損失,我媳婦當初還是他接的生,若不是古姑娘和他,估計早就一屍兩命了,哪還能養的好好的還又生了兩個孫子啊!」
景潤沒接話,但心裡卻對面前這兩個平常不過的婦人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
俗話說升米恩,斗米仇,天下人多的是忘恩負義,挾怨報復之輩,有些人嘴上說著知恩圖報背地裡卻不知道做了多少見不得人的事,而整日喧稱著以德報怨,真正輪到自己身上的時候能做到的又能有幾個。
而這個鎮子上不過是些普通的百姓,他們其中有很多甚至根本沒有讀過書,卻用自己的親身行動告訴所有人,什麼叫真正的知恩圖報,以德報怨。
這樣的人,確實值得稱讚,而最值得敬佩的是,他們自己並不覺得這是什麼高尚的事情,僅僅是理所應當,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古音沒想到他走後還發生過這麼多令人唏噓的事情,不僅嘆惋。
幾人在家中聊了許久,一直到王家的兩位當家的回來了,古音才起身準備離開,王大娘自是不舍,熱情的邀請她住下來,不過她覺得自己帶著孩子不便叨擾,所以婉拒了,晚飯也沒留下,像他們這樣的家庭又不是大富大貴,家中還有孩子要養,招待她們可能會花掉一月甚至更久的辛苦積蓄,她實在不願意這樣。
她還見到了王家的三個孩子,老三還在襁褓里,老二也才五歲,正是愛玩的時候,不知在哪滾了一聲泥回來,被王娘子狠狠地罵了兩句,而那個曾經被他接生過還被他抱過的孩子,叫王勉,性子要沉穩的多,聽說還極為喜歡詩書,如今在鎮子上的私塾讀書,成績也十分亮眼,王家祖上務農,並沒有這樣的基因,所以王大娘一直說是因為同她有緣的緣故。
不過那孩子似乎確實同她們有緣,不止是她,還有景潤,因為很小就被立為儲君,景潤一直有超出常人的成熟,唯一的妹妹年紀又太小,各位大臣家的少爺千金,也沒有能同他玩到一處的,他甚至不怎麼理會他們,這也是她覺得他孤僻的原因。
可王家那孩子同他見禮的時候,他竟然十分認真的回了,他們要離開的時候,那孩子在屋外的大樹下溫書,正讀到不能理解的難處,眉頭緊鎖,以往從不多管閒事的景潤竟主動上前詢問還給他解了惑,看著王勉崇拜的眼神還有自家兒子淺淺勾起的唇角,古音只覺得難得一遇。
離開之前,王大娘突然拽住了她,然後轉身進了屋,也不知在幹什麼,過了好一會才出來,出來的時候手中多了一個大大的袋子,袋子鼓鼓囊囊的,看著頗有些分量。
王大娘把袋子交到了古音的手裡,古音有些莫名,打開一看竟是一袋金子。
驚嚇的抬頭看著王大娘,目露疑惑:「這是什麼意思?」
他們又怎麼會有這麼多金子在家裡?
莫名的錢財,古音不可能收,連忙還到王大娘手裡,王大娘著急的一把拽住她的手,把袋子用她的手緊緊握住。
她心中梗了十年的心結總算消散了些許,她就說嘛,像古音這樣有才有貌的女子,怎麼可能會給人做小。
做了主母還能帶著孩子出遊,而且看兩人的穿著都十分華貴,一看也就明白古音這些年應當過得十分不錯。
知道了這些,之後再談話就放開了許多,至於當年她為什麼會懷著孩子來到這,又為何會突然離開沒有一絲音訊,其中必然有許多隱情,古音既不願意說,她們自然也就不好多問。
聊著古音突然想起了剛剛遇上的李大夫,有些好奇的問究竟是怎麼回事。
說到李大夫,王家婆媳兩都不由的嘆了口氣。
「都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王大娘一想法當年古音離開後他在背後偷偷造的謠,就覺得生氣,當初他四處去說古音是大戶人家的逃奴,勾引主家被主家夫人趕出來的,當時鎮上不少人都聽信了謠言,連帶著,他們這些為古音說話的也不受待見。
李大夫祖上本不是桃源鎮的,他和古音一樣都是後面搬來此處的,只是因為懂醫術,救過鎮上不少人,因此格外受人敬重。
可桃源鎮百來年,鄰里鄉親間從來和睦如同一家人,也從未有人做過這背後說人壞話的不齒之事,李大夫四處挑撥離間,讓鎮上的風氣都變了,最嚴重的一段時間王大娘不堪其擾,甚至想過搬出這個住了幾代人的地方,去外面找個清淨的地。
然而這個想法還沒來得及說出來,李大夫卻突然瘋了,聽說他得了一本古書,裡面都是各種已經失傳的方子,那可是許多行醫之人做夢都想擁有的東西,他拿到後還了得,再也沒時間在背後造謠生事,整日研究那些方子,都到了瘋魔的地步了,最終竟以身試藥,結果不知道是哪個藥吃錯了,就變成了這幅瘋瘋癲癲的模樣。
「他來鎮子上有些年頭了,也算為鎮子做了不少貢獻,他也沒個後代家人什麼的,鎮子上的人就決定一起養著他,反正鎮子上有這麼多戶人家,也就是多個人吃飯的事。」
「他做了壞事,讓你們那麼難過,你們也養著他嗎?」景潤覺得不可思議。
王大娘釋懷一笑:「嗨,我是不喜歡他搬弄是非,不過他這也算是遭了報應了,再說我也沒什麼實際損失,我媳婦當初還是他接的生,若不是古姑娘和他,估計早就一屍兩命了,哪還能養的好好的還又生了兩個孫子啊!」
景潤沒接話,但心裡卻對面前這兩個平常不過的婦人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
俗話說升米恩,斗米仇,天下人多的是忘恩負義,挾怨報復之輩,有些人嘴上說著知恩圖報背地裡卻不知道做了多少見不得人的事,而整日喧稱著以德報怨,真正輪到自己身上的時候能做到的又能有幾個。
而這個鎮子上不過是些普通的百姓,他們其中有很多甚至根本沒有讀過書,卻用自己的親身行動告訴所有人,什麼叫真正的知恩圖報,以德報怨。
這樣的人,確實值得稱讚,而最值得敬佩的是,他們自己並不覺得這是什麼高尚的事情,僅僅是理所應當,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古音沒想到他走後還發生過這麼多令人唏噓的事情,不僅嘆惋。
幾人在家中聊了許久,一直到王家的兩位當家的回來了,古音才起身準備離開,王大娘自是不舍,熱情的邀請她住下來,不過她覺得自己帶著孩子不便叨擾,所以婉拒了,晚飯也沒留下,像他們這樣的家庭又不是大富大貴,家中還有孩子要養,招待她們可能會花掉一月甚至更久的辛苦積蓄,她實在不願意這樣。
她還見到了王家的三個孩子,老三還在襁褓里,老二也才五歲,正是愛玩的時候,不知在哪滾了一聲泥回來,被王娘子狠狠地罵了兩句,而那個曾經被他接生過還被他抱過的孩子,叫王勉,性子要沉穩的多,聽說還極為喜歡詩書,如今在鎮子上的私塾讀書,成績也十分亮眼,王家祖上務農,並沒有這樣的基因,所以王大娘一直說是因為同她有緣的緣故。
不過那孩子似乎確實同她們有緣,不止是她,還有景潤,因為很小就被立為儲君,景潤一直有超出常人的成熟,唯一的妹妹年紀又太小,各位大臣家的少爺千金,也沒有能同他玩到一處的,他甚至不怎麼理會他們,這也是她覺得他孤僻的原因。
可王家那孩子同他見禮的時候,他竟然十分認真的回了,他們要離開的時候,那孩子在屋外的大樹下溫書,正讀到不能理解的難處,眉頭緊鎖,以往從不多管閒事的景潤竟主動上前詢問還給他解了惑,看著王勉崇拜的眼神還有自家兒子淺淺勾起的唇角,古音只覺得難得一遇。
離開之前,王大娘突然拽住了她,然後轉身進了屋,也不知在幹什麼,過了好一會才出來,出來的時候手中多了一個大大的袋子,袋子鼓鼓囊囊的,看著頗有些分量。
王大娘把袋子交到了古音的手裡,古音有些莫名,打開一看竟是一袋金子。
驚嚇的抬頭看著王大娘,目露疑惑:「這是什麼意思?」
他們又怎麼會有這麼多金子在家裡?
莫名的錢財,古音不可能收,連忙還到王大娘手裡,王大娘著急的一把拽住她的手,把袋子用她的手緊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