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這是光遠從南疆儲姓遺孤的手中獲得了另一半的信物,並快馬隨著南疆搪報一起送到了神都。」
狄公從懷裡拿出另一份搪報和綢布包裹:「請陛下您驗看。」
武則天將另一半信物拿出與太平獻上的一半並排放在了龍書案上,在兩半信物中間的接口處各有一個小小的卡扣,武則天小心翼翼地將兩塊信物拼接起來,然後扶在兩邊的手稍稍使力,只聽「咔」得一聲脆響,兩塊信物合二為一,九龍灌浴的圖案完整地呈現在了她的面前,武則天的手顫抖著將信物舉起來,時間仿佛回到了幾十年前……
第60章 蘭亭真相
「那是先皇在位,而朕還沒有正式主政的時候,先皇帝就曾經拿著這塊玉佩把玩。
當時朕好奇地問先皇這物件的來歷,他只道是太宗皇帝傳給下一任皇帝的一個物件,並沒有提及其他。
後來先皇龍體欠安,朕逐漸接管朝政,就在先皇立朕為皇后的前一天晚上,他急招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進宮。由於當時先皇的護衛把守嚴密,朕也無從得知他們到底說了些什麼。」
武則天輕輕的將信物放到狄仁傑的手中,狄仁傑趕緊小心地接到手裡。
武則天繼續說道:「後來長孫無忌被逼自殺,褚遂良也被流放愛州,朕接管了大權,所以就沒再追究此事,直到先皇去世。
朕知先皇甚愛蘭亭,便希望以蘭亭貼陪葬,可是朕遍查宮中所有寶庫與先皇寢宮,都沒有找到蘭亭。更蹊蹺的是,本應傳給太子的那塊團龍玉佩也不知所蹤。」
「臣猜想先皇那時應該預料到太子之位可能不保,所以才讓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帶走蘭亭和玉佩,待到朝政穩定,有合適的李姓後人出現,二人的子孫才能將蘭亭的秘密交到李姓後人手中。」狄仁傑道。
「沒錯,朕雖然感到有些異常,但是想到朕自認為是承天受命,並不是李姓子孫,所以就沒有追究,沒想到這個玉佩竟然還有這麼多故事。」
武則天突然正色道:「懷英,你來看看這塊玉佩,到底有什麼秘密!」
狄公這才緩過神來,打量起這塊玉佩,正面的九龍灌浴紋飾大氣磅礴。
歷代先皇對佛教甚是推崇,九龍灌浴不僅這正是天子承天受命的標誌,更是先皇們篤信佛教的一種表達,「九龍灌浴?」
狄公腦中突然有個場景一閃而過,他閉上眼睛苦苦思索起來。
過了約莫一盞茶的時間,狄公緩緩睜開眼睛,將玉佩翻過來,玉佩的背面刻著八個小字:「君子之守,子孫之昌。」
「漪蘭操?」狄公的臉上露出了微笑,轉身對武則天道:「陛下,臣應該猜出了這信物中的秘密了!」
武則天道:「快說與朕聽。」
「皇上您請看。」狄公先將玉佩翻到正面,道:「陛下您看這九龍灌浴的題材,皇上為九五之尊,九龍是真龍天子的寓意。再說這九龍灌浴:相傳佛祖釋迦牟尼一誕生就能說話會走路,他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開出一朵蓮花。
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吾獨尊。這時候花園裡忽然出現了兩方池水,天空中出現九條巨龍,吐出水柱,為其沐浴淨身。
先皇帝一直篤信佛教,所以選取了九龍灌浴的題材雕刻到玉佩之上,也是希望未來的子孫能夠以仁治國,善待百姓。」
「說下去。」武則天點了點頭。
「陛下請您再看著背面。」狄公將玉佩翻過來:「這上面有八個小字:君子之守,子孫之昌。這是取自孔夫子的《漪蘭操》,作者對其進行了修改,作者的用意應該是教育自己的後人,要守住君子之道,才能讓江山永固。」
「朕明白了!所謂「漪蘭操」正是蘭亭序的暗喻!」
武則天也是心中一喜,隨即又困惑起來:「可這蘭亭序到底在哪呢?」
狄公微笑道:「陛下您再看看這九龍灌浴的題材,是不是有些眼熟?」
「九龍灌浴……太子宮?那副屏風正是從太宗皇帝一直流傳下來的,真沒想到蘭亭的秘密竟然就藏在那裡!」
武則天嘆道:「李治啊李治,你在我眼皮下騙了我這麼多年!懷英,我們現在就去太子宮!」
撫摸著九龍灌浴的屏風,望著空蕩蕩的太子東宮,武則天輕嘆一聲道:「懷英,你來看看這屏風吧。」
狄公來到屏風前,仔細檢查起這九龍灌浴的屏風來,這張屏風主體是上好的花梨木所製作,隱隱透著一股香氣。
上面的圖案與玉佩上的毫無二致,背面卻什麼圖案也沒有,狄公看了看屏風的厚度,約莫與成人手腕一般。
「陛下,這幅屏風一直在太子東宮嗎?」狄公問道。
「這幅屏風在太宗皇帝時就已經存在,後來作為立太子時的禮物送給了先皇,先皇一直帶在身邊,李賢對此物也甚是喜愛,先皇曾允諾此物將傳於太子,於是在先皇駕崩之後,朕就將此物放在了太子宮中。」武則天道。
「漪蘭操中,「君子之守」的上一句是「君子之傷」,孔子藉此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這玉佩上的後句「子孫之昌」卻寓意積極,兩句一抑一揚。」
說著,狄公又將玉佩輕輕打開,隨著玉佩的分離兩句話被分為了上下兩部分,狄公笑道:「原來如此。」
狄公從懷裡拿出另一份搪報和綢布包裹:「請陛下您驗看。」
武則天將另一半信物拿出與太平獻上的一半並排放在了龍書案上,在兩半信物中間的接口處各有一個小小的卡扣,武則天小心翼翼地將兩塊信物拼接起來,然後扶在兩邊的手稍稍使力,只聽「咔」得一聲脆響,兩塊信物合二為一,九龍灌浴的圖案完整地呈現在了她的面前,武則天的手顫抖著將信物舉起來,時間仿佛回到了幾十年前……
第60章 蘭亭真相
「那是先皇在位,而朕還沒有正式主政的時候,先皇帝就曾經拿著這塊玉佩把玩。
當時朕好奇地問先皇這物件的來歷,他只道是太宗皇帝傳給下一任皇帝的一個物件,並沒有提及其他。
後來先皇龍體欠安,朕逐漸接管朝政,就在先皇立朕為皇后的前一天晚上,他急招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進宮。由於當時先皇的護衛把守嚴密,朕也無從得知他們到底說了些什麼。」
武則天輕輕的將信物放到狄仁傑的手中,狄仁傑趕緊小心地接到手裡。
武則天繼續說道:「後來長孫無忌被逼自殺,褚遂良也被流放愛州,朕接管了大權,所以就沒再追究此事,直到先皇去世。
朕知先皇甚愛蘭亭,便希望以蘭亭貼陪葬,可是朕遍查宮中所有寶庫與先皇寢宮,都沒有找到蘭亭。更蹊蹺的是,本應傳給太子的那塊團龍玉佩也不知所蹤。」
「臣猜想先皇那時應該預料到太子之位可能不保,所以才讓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帶走蘭亭和玉佩,待到朝政穩定,有合適的李姓後人出現,二人的子孫才能將蘭亭的秘密交到李姓後人手中。」狄仁傑道。
「沒錯,朕雖然感到有些異常,但是想到朕自認為是承天受命,並不是李姓子孫,所以就沒有追究,沒想到這個玉佩竟然還有這麼多故事。」
武則天突然正色道:「懷英,你來看看這塊玉佩,到底有什麼秘密!」
狄公這才緩過神來,打量起這塊玉佩,正面的九龍灌浴紋飾大氣磅礴。
歷代先皇對佛教甚是推崇,九龍灌浴不僅這正是天子承天受命的標誌,更是先皇們篤信佛教的一種表達,「九龍灌浴?」
狄公腦中突然有個場景一閃而過,他閉上眼睛苦苦思索起來。
過了約莫一盞茶的時間,狄公緩緩睜開眼睛,將玉佩翻過來,玉佩的背面刻著八個小字:「君子之守,子孫之昌。」
「漪蘭操?」狄公的臉上露出了微笑,轉身對武則天道:「陛下,臣應該猜出了這信物中的秘密了!」
武則天道:「快說與朕聽。」
「皇上您請看。」狄公先將玉佩翻到正面,道:「陛下您看這九龍灌浴的題材,皇上為九五之尊,九龍是真龍天子的寓意。再說這九龍灌浴:相傳佛祖釋迦牟尼一誕生就能說話會走路,他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開出一朵蓮花。
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吾獨尊。這時候花園裡忽然出現了兩方池水,天空中出現九條巨龍,吐出水柱,為其沐浴淨身。
先皇帝一直篤信佛教,所以選取了九龍灌浴的題材雕刻到玉佩之上,也是希望未來的子孫能夠以仁治國,善待百姓。」
「說下去。」武則天點了點頭。
「陛下請您再看著背面。」狄公將玉佩翻過來:「這上面有八個小字:君子之守,子孫之昌。這是取自孔夫子的《漪蘭操》,作者對其進行了修改,作者的用意應該是教育自己的後人,要守住君子之道,才能讓江山永固。」
「朕明白了!所謂「漪蘭操」正是蘭亭序的暗喻!」
武則天也是心中一喜,隨即又困惑起來:「可這蘭亭序到底在哪呢?」
狄公微笑道:「陛下您再看看這九龍灌浴的題材,是不是有些眼熟?」
「九龍灌浴……太子宮?那副屏風正是從太宗皇帝一直流傳下來的,真沒想到蘭亭的秘密竟然就藏在那裡!」
武則天嘆道:「李治啊李治,你在我眼皮下騙了我這麼多年!懷英,我們現在就去太子宮!」
撫摸著九龍灌浴的屏風,望著空蕩蕩的太子東宮,武則天輕嘆一聲道:「懷英,你來看看這屏風吧。」
狄公來到屏風前,仔細檢查起這九龍灌浴的屏風來,這張屏風主體是上好的花梨木所製作,隱隱透著一股香氣。
上面的圖案與玉佩上的毫無二致,背面卻什麼圖案也沒有,狄公看了看屏風的厚度,約莫與成人手腕一般。
「陛下,這幅屏風一直在太子東宮嗎?」狄公問道。
「這幅屏風在太宗皇帝時就已經存在,後來作為立太子時的禮物送給了先皇,先皇一直帶在身邊,李賢對此物也甚是喜愛,先皇曾允諾此物將傳於太子,於是在先皇駕崩之後,朕就將此物放在了太子宮中。」武則天道。
「漪蘭操中,「君子之守」的上一句是「君子之傷」,孔子藉此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這玉佩上的後句「子孫之昌」卻寓意積極,兩句一抑一揚。」
說著,狄公又將玉佩輕輕打開,隨著玉佩的分離兩句話被分為了上下兩部分,狄公笑道:「原來如此。」